第七章 人生
花自飄零水自流
花瓣在這塵風中飄得晰晰落落的,偶爾一兩片掉到了水裏,隨著它飄到很遠很遠。 又是一個淒淒冷冷的夜,我看到的東西都讓我感到愁緒。打開窗戶,一陣風把我的思緒帶入了深深的沉思。 我曾經愛過你,但我從沒把愛你當作一件幸事。因為你不會愛我。這不過是我自做多情,我在痛苦中想把這段桎梏拋棄,我想忘記你。我能做到嗎?不能!也許我現在心裏以一片灰白,但隻要有一點亮堂,那也是在想你。我不敢把它說出來,也不敢瘋狂。我深深的知道——你不會喜歡我。這是不可雄辯的事實。 我多次拿著一枚硬幣,放在手心,心裏默默念著:是正麵,我該喜歡你。是反麵,我不該喜歡你。可能是連老天也知道我們沒緣,每次幾乎都是反麵。而且事實也如此,你也一天天對我冷淡。直到不理會我。 我有很多事情都不怕,也很少憂愁什麼。但在愛到了死路時,我居然怕了,我又不情願退後,又不敢向前。退後——我太喜歡你,我太留戀你。這一退,我是最舍不得的。前進——我太喜歡你,可你終究是不喜歡我的。我往前會撞得頭破血流。這一進,我是最猶豫的。在這一進一退上,我選擇了停留。因為我怕退了就再也見不到你了。怕進了你會更加不想見我。我可能的確沒資格喜歡你。我好傻好傻。我講不出什麼道理,我一直都不明白。我為何這麼討你厭。
我開始學會忘記,的確要忘記。雖然對於我來說是多麼痛苦。但我沒有選擇。隻要不見到你,不聽你的聲音。我以能正常的做事了,我把它深深的埋藏在心裏。但這樣隻是自己騙自己,我仍然好深好深的愛著你。 一陣冷意襲來,我從思潮裏醒來。外麵的樹上掉下一片樹葉,它沒有落地,而是隨著風越飄越高,直到消失在黑暗的高空...
愛情也許隻是撲火的飛蛾
愛到最失控的地步就是向火撲去卻無法燃盡.. 不在乎多少人在等我的擁抱、隻迫切想擁有你的微笑。 自尊丟到牆角、掏出所有的好、你還是不看、你還是不要。 每一天都有夢在心裏頭死掉、我自己對自己大聲咆哮。 人太忠於感覺就難好好思考、我痛的想哭、你卻傻傻的笑。 愛到飛蛾撲火、是種墮落、誰喜歡天天把折磨當享受。 可是為情奉獻、讓我覺得自己是驕傲的、偉大的。 你為什麼就是不能愛我、像我那麼深的愛你。 為什麼、為什麼。 他第一次聽這首歌,是她在電話的那頭唱的,清唱。他並不知道歌名是什麼,隻是覺得很哀怨。歌詞卻聽不太清楚,但僅有記憶的幾句詞,卻在深夜中隨無名的線走入腦海。 他特地去找了這首歌,看到了歌名,看到了歌詞,歌名叫“撲火”,一個肯為愛放棄一切的女歌手唱著她的傳說,卻又傷得義無反顧。有點類同。 為什麼去撲火,你不怕火會燒死自已。 不怕,因為感覺的存在,意味著美麗。世上能有幾次。 你會為愛而墮落,就如流星一樣。 是,但是因為刹那所以永遠。 愛他到撲火,是我的決定,我相信他會感動.. 隻是你手中的票根永遠是過期的。 我會笑,因為我感到自已是偉大的。 一直以來我 都知道飛蛾撲火的結局隻有一個 就是自取滅亡 可是 明明知道這些我還是不顧一切的撲了上去 最後落得一身傷疤 現在 我不想再做那隻傻傻的飛蛾 不想再被傷害 那麼 就讓我做一隻小小的玻璃杯吧 隻要我能再灑脫一點 就算心碎了又能怎麼樣呢..
東京愛情故事
上海一日的早晨,我一如既往地走在上學的路上。天陰冷冷的,空氣無色無味透明地散布在我的周圍 ——之所以不說無嗅,是因為我喜歡按心情給空氣抹上味道,以顯示自己的生活情趣。我使勁地抽著鼻子,今天空氣是甜甜的,我想。這時,我就看到了那個女孩,她一步一步地朝前走,我本能地盯著她,直到她消失在我的視野中她..她應該是曾經在東京的機場裏舉著一塊牌子,焦急地叫著"完治,永尾完治”吧?那個..那個酷似赤名莉香的女孩兒。
我讀初二,正是那種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年紀,學習壓力不輕也不重,成績算不上拔尖也過得去,所以,我有足夠的理由來善待自己,讀書啦、逛街啦、聽音樂啦、看電視啦,熱熱鬧鬧地生活。我曾經瘋狂地看日本連續劇, 《東京愛情故事》便是其中之一,而且極其迷戀女主角一赤名莉香。寫過4篇隨筆從不同的角度來讚頌她,把我那個語文老師看得目瞪口呆,一個勁兒地勸我: “考試時千萬別寫這種東西。”我知道,她還對上次期末考試時,我在作文中提到張愛玲、穆時英的作品,可閱卷老師沒讀過,給了一個不怎麼高的分數而耿耿於懷,但我一向喜歡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是語文老師苦口婆心所能改變的。我是個任性的孩子。
你是個任性的孩子,永尾完治一定這麼認為過赤名莉香。那個夜晚,在東京迷離的霓虹燈下,莉香給了完治一個吻,輕輕地在臉頰上。完治問道:“你能解釋一下哪個吻嗎?”“那個..是我作為一個女孩子,縱然有千言萬語也說不清楚的。”莉香笑。我認為妙極了,這個舉動也隻有 莉香才做得出。
微笑,莉香痛苦的微笑。當完治的舊情人關口裏美出現時,一場俗氣的爭鬥開始了。完治有他的資本,有兩個女孩子深愛著他,所以,他可以眼看著她們有意無意地付出和受傷,可以有足夠的理由在莉香與裏美之間矛盾,甚至還可以讓莉香在受傷的同時用笑容裹起深深的傷悲。那種傷悲,是陷在愛裏麵拔不出來的進退兩難,是明知愛上了不該愛的人卻無法割愛的矛盾,更是向往行雲流水的莉香不能擺脫感情中俗氣的爭鬥,不得不向現實低頭,繼而發現自己的生活方式在很多世俗約定的東西麵前不堪一擊的失敗感。莉香坐在離開東京的地鐵裏,她想去一個沒有完治的地方,乍起的秋風把莉香的長發吹得飄啊飄的。那些長發飄零的日子嗬! 這些長發飄零的日子。我有一頭齊肩的頭發,黑黑的,油性的發質使它閃著些亮光,我喜歡洗完澡後披著濕漉漉黏乎乎的頭發,聞著若有若無的“藍倍絲”那種甜甜的水果味,然後任憑軟軟的溫柔將自己包圍,我一向喜歡複雜的長發而非簡單的短發,就如同我一貫欣賞一些我弄不太懂的東西或感覺。我也討好自己,時常會在自己犯錯時,為自己找個借口,免得因為內疚使得自己背上包袱,我不願意用夢想、明天之類的東西來束縛自己,我想用心靈無拘無束地生活。
“赤名莉香是個笨人,別人都懂得放下包袱好繼續走路的道理,她卻不懂得,總是越背越重,還要把別人的也背去。”莉香的上司——她的舊情人這樣對永尾完治說。完治沉默著,就在剛才他在酒吧和莉香不歡而散,他問莉香,是不是喜歡哪個男人就一定要和他上床?莉香毫不猶豫地將酒潑在完治的身上轉身就走。完治的沉默是內疚,是不解,或是麵對莉香昔日情人的思緒如潮?後來,莉香與完治重歸於好的具體情節已記不太清,我隻覺得,莉香舊情人那種該他出麵調解時就說話,辦完後又當什麼都沒發生的一閃而過,是我喜歡的一種方式,就如同莉香喜歡逃到沒有完治的地方一樣。再後來,就在莉香與完治和解的關鍵時刻,完治要出門赴約的時候,裏美不合時宜地出現了,結果完治有苦難言無法赴約,而電視的時空轉換又讓我們看見了莉香在街頭左顧右盼,滿臉的失望。或許,我們有足夠的理由大罵裏
美是“電燈泡”,有足夠的理由為這個完美的差錯捶胸頓足,可是,陰差陽錯的事往往隻能歸於有緣無分,這是任我們這些旁觀者再怎麼哭天喊地、肝腸寸斷也阻止不了的定數。隨著簽證發下,莉香飛越了太平洋,從此,完治與莉香天各一方。
三年後,在東京的街頭,莉香與完治重逢了。我不喜歡重逢,往往早已結束的故事又會再次開始,原本已平靜的心態又要掀起波瀾,這又何苦呢?莉香還是那麼愛笑,盡管她看到了完治與裏美手上一模一樣的戒指。完治想留下莉香的聯係地址,卻被拒絕了。然後,莉香還算平靜地接受了完治的祝福,揮一揮手告別完治。當完治走出幾步再回頭尋覓時,莉香的身影已淹沒在東京如流的人群中。
東京愛情故事自此結束。
我真的不懂,莉香其實是不完滿的,她以一種少見的、對自己生存方式的堅持吸引了我們,又在現實的愛情中撞得頭破血流,然後拚命地要用微笑來保持一點清高,可是這種尷尬,卻成了吸引我們的另一種魅力。想問莉香代表著什麼?是來去灑脫的雲,還是當櫻花開滿富士山時的“人麵不知何處去,櫻花依舊笑春風”的曾經滄海?或許,都是,又都不是吧。
我是一個空白的孩子。一方麵,身體瘋狂地長著,每時每刻都能感受到成長的印記,;另一方麵,心靈深處卻有一道缺口,需要不停地填補。任性、微笑、長發飄零..串在一起,便有赤名莉香,有東京愛情故事的日子。是因為莉香的性格吸引了我,還是因為我本來就有這種本性,而莉香隻是喚醒了它?抑或它隻是一個契機,成長所需要的能說服自己改變的理由,能填補缺口的材料?
這是成熟所必須的經曆嗎?忽然想起了一首我不太懂的詩: “你們為誰舉杯/你們為何祈願/那些泡沫的喧囂及空洞的言笑/鏤空的心靈無需奢求/誓言與愛情在邊緣處遊戲——一切的矯情以上帝為名/在神聖的紀念日/基督再次棄我們而去/聖者在高處宣告:可憐的人/蘋果樹上綴滿了玩笑/天國是另一種磨難/這塵世的煉獄/我們活著便無處可逃/你們為何舉杯..”
是的,我們為何舉杯?我們為誰祈願?為莉香為完治為東京愛情故事?在莉香與完治分手的東京街頭,在偶遇酷似莉香女子的那個早晨?我們究竟為何舉杯?我們還能為誰祈願! 點評 真不相信這篇文章出自未滿十五周歲的少女之手,文章是否可以出格,說不清楚。畢竟這是一個看考試分數的年代,闊卷老師隨手寫的阿拉伯數字,輕而易舉地就耽誤了“張愛玲”。“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中學教育的目的,也許隻是為了讓學生中規中矩,然而過分強調了規和矩,人潛在的創造才能,就被無情扼殺。不管怎麼說,好的教育,應該是人的才能的充分釋放。
工作,享受這個快樂的過程。。。
關於我們尊敬的聖人孔子,有這樣兩則小故事。一則是:一個普通的打魚人,打了一條比較大的魚,他高高興興地去送給孔子,孔子微笑地問他,你今天給我送魚是為什麼呢?我無功怎麼授祿。打魚人說道,我今天打了這條比較大的魚,可是天氣比較晚了,又比較熱,我到了集市上可能魚都臭了;我們打魚人,每天打魚,早已吃厭了魚,先生您是受人尊敬的學者,我若將魚扔掉,不如送給您吃。孔子高高興興地收了魚,打魚人也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另一則故事是這樣的:一個非常吝嗇的有錢人,平時對自己也非常地節省;一天,他將一些平常吃的青菜放在一起煮,自己先吃了一碗,自認為很好吃,就滿心歡喜地隨手用一個很難看的碗盛了一碗,去送給孔子,孔子非常高興地接受,並當著這個吝嗇的有錢人的麵有滋有味地吃著。孔子的學生很不解,過後問老師,送您魚,您高高興興地接受了;而這個有錢人用一個爛碗送您一碗最平常的素菜,您也這樣高興,這是為什麼?孔子說,我們平常生
活是比較好,穿皮衣,吃魚和肉,這兩個人一個是窮人,一個是富人,送的是不同的兩樣東西(魚和菜),可他們有一樣是共同的,就是都沒有功利,隻是來與我們一起分享他們的快樂。媽媽在家裏常喜歡親自下廚烹調,特別是節假日,做了許多菜要吃好幾天,我微笑地對爸爸說,媽媽用三個小時做飯,我們隻用半個小時吃飯,媽媽享受的是快樂的過程,她現在雖然退休了,但這也是她的工作內容之一。爸爸很豁達,他舉一反三,對一些家務事不太計較結果了,他常說:“生活就是快樂地享受這個過程”。一大企業的副總,是我的朋友,他在公司內部經常被動地變換崗位,他自己詼諧地說,我就是“尿壺”,被人到處“提溜”。我觀察他,並不是具有很高的管理理論水平,可是,公司內部一個爛攤子交給他後,不長的一段時間裏,就有了很大的改變,員工的積極提高了,經濟效益好起來了。我和他交流討論,他說,工作就是兩部分,就是內外和上下之分;做領導的要授權但不要越權,領導者應該做對上麵的工作和對外麵的工作,內部的工作和下麵的工作該由員工們去做,這叫上下之分,內外有別,況且,現在員工的素質和工作能力都比較強,沒有什麼不放心的。
其實,我們平時的工作也是享受這個快樂過程,被人信任並予以一定的權利是一件多麼快樂的事。我公司有一次做活動,我任命平日工作能力不強,辦事總不讓人放心的女孩子負責其中一個項目,進行中,我還是不放心要幫助她,她正色道:“劉總,你交給我了,就讓我來做吧”。事後,她家裏人說,她接到任務非常興奮,把平日裏我教的做事方法都搬出來,先把要做的事件都羅列出來,然後用時間排序法進行排序,現場的工作當然有進行的井然,這以後,她自己工作的信心也大增。
職場中的人大多會不止一次的抱怨工作多麼辛苦,事物多麼繁雜,那一日複一日又是如何枯燥,不論在家裏還在在辦公室或在其他場合,有機會就會這樣說。
“工作是快樂的,工作著的女人是美麗的。”我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李大釗曾說過,“我覺得人生求樂的方法,最好的莫過於尊重勞動和工作,一切樂境都可由勞動和工作得來,一切苦境,都可以由勞動和工作解脫。”法國的寓言家拉封丹也說過,“要工作,要勤奮,勞動是最可靠的財富。”不管這些偉人、名家怎麼說,我們總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工作中的樂趣。
當我們企業管理者既授權、又不越權時,給員工們營造出一個寬鬆的環境,雖然他們會感到正常工作時間緊湊,任務不輕,常常有壓力,因為業務不精,成績還不能居前時,管理者給予應是更多的鼓勵,教授其方法,當這些看似紛繁複雜的工作,都運籌自如時,員工們會感到工作雖然緊張,但很充實,也很自信,不工作時反倒空洞乏味兒,工作著是快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