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職場需要好的習慣1
興趣會幫你養成好習慣
一個人一旦找到他喜歡的事情,就會奮不顧身地去做。高爾基就是這樣一個奮不顧身的人,高爾基熱愛讀書,用他自己的話說“我撲在書上,像饑餓的人撲在麵包上一樣”。他把讀書看作是“最高尚的享受”,是做人的根本,是生命的組成部分,他抓住一切零散時間如饑似渴地學習。他對讀書的這種激情,是因為讀書就是他所喜歡的事,他把對書的興趣變成了欲望,求知的欲望。不管怎麼說,高爾基讀書的故事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興趣是一種動力,它激發高爾基養成很多好的讀書習慣,早讀就是其中好習慣之一。
高爾基給人當傭人的時候,時常趁人不注意偷偷看點書,但被主人發現了經常挨打挨罵。後來他發現主人早晨很懶,常常起來很晚。他抓住這個機會,在天剛一露出微明時就起床,趁機看點書。久而久之,養成了早起讀書的習慣。
除了早讀的習慣,對書的興趣促使高爾基不放過任何一點空閑時間,這就是他養成晚讀習慣的原因。
還在高爾基童年的時候,那時他在一家裁縫店當學徒工,白天他擦銅器、刷地板、劈木柴、帶孩子、洗尿布,累得精疲力竭。晚上,他躲開店老板的監視,偷偷地用罐頭盒做了一盞小油燈,趁主人沒留意時,悄悄地收集一點燭盤裏的殘油。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高爾基便躲到板棚的一個角落裏,借著微弱的燈光讀書。他讀起書來很專心,把所有的疲勞都忘掉了。一天夜裏,老板起來上廁所,突然發現板棚裏有一絲亮光。他很奇怪,走近一看,原來是高爾基在讀書。老板追問高爾基從哪弄來的燈油和書,並一把撕壞了高爾基的書。高爾基被這突如其來的事情嚇壞了,看著滿地殘破的書頁驚呆了,那是他千辛萬苦攢錢租來的書。
從那以後,店老板更加嚴密地監視高爾基,他再也沒有機會弄到燈油,但他又實在想讀書,他想等明月高懸時,也許能夠借助月光來讀書。終於等到月圓的晚上,高爾基把藏在爐灶下的書拿出來走到窗前。月光透過窗子照在書上,可不管高爾基怎樣努力,也無法看清那些密密麻麻的鉛字。他從架子上拿下一個銅鏡,想利用光的反射來看書,但還是無濟於事,仍然無法看清楚。最後,高爾基隻好壯著膽子爬到神台上,在神像前的長明燈下讀書。
對知識的渴求時時給高爾基以無窮的力量,高爾基覺得,隻利用早晨和晚上的那些時間讀書還不夠。他還有零讀的習慣,所謂零讀,就是隨時隨地讀書。
高爾基在“彼爾姆號”輪船上給廚師當下手時,他的主要工作是洗碟子。在輪船上,高爾基抓緊一切空閑時間學習,如饑似渴地從書中汲取知識,他還常常把書上讀到的各種各樣的故事講給大家聽。為了讀書,高爾基時常付出昂貴的代價。有一次他看書被老板發現了,老板用一根木棒把他的背打得腫得老高,而且背上紮進了42根木刺。老板怕高爾基告狀,高爾基說:“隻要你借書給我看,我就不告你。”
俗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有意思的是,“高爾基”在俄語中就是“苦難”的意思。經曆太多苦難的高爾基以頑強的毅力自學,抓緊一切時間孜孜不倦地苦讀,艱苦的讀書環境和強烈的興趣,培養了高爾基過目不忘的本領,他憑著豐厚的學識和對苦難生活的回憶,寫出了著名的自傳三部曲,成為一代文學巨匠。
高爾基成功了,在高爾基身上我們也看到了,強烈的興趣帶給他的將是何等巨大的力量。他那種讀書求知的精神實在值得現在的孩子們學習,的確值得!
【成功金手指】當找到你喜歡做的事時,你也應像饑餓的人撲在麵包上一樣。
不把工作帶進家
對於一個人來說,事業與家庭是人生的兩大支柱。然而,這兩個支柱之間,卻往往存在著矛盾。要正確處理家庭和事業的矛盾,你得養成一個最基本的習慣,那就是:不把工作帶回家。
不把工作帶進家,意味著你不把煩惱帶回家,這樣可以使自己的家庭生活和諧快樂,反過來更加有力地推動事業發展。
每天,工作壓力都在動搖著都市人們的婚姻生活。各種研究表明,25%到40%的人認為工作壓力太大,有56%的人的配偶因此也跟著倒黴。心理學家認為,壓力是一種極具傳染力的東西,除非采取措施,否則它可能會破壞婚姻生活。配偶的某些工作狀況的變化,如在工作中的職責變化——升遷、降級、責任增大——一般會在心理上給另一方造成深刻影響,加重另一方的壓力。而且大多數時候來說,另一方處境更不容易,因為他(她)隻能在一旁幹著急。如果協調不好,夫妻之間終於會有對抗的一天,你的另一半也許會埋怨你沒有把家放在首位。
因此,一個人上班幹工作,下班還在家裏討論工作,那太可笑了。現今生活節奏快,家庭裏的每個成員為了給自己生活一個保障,常常把時間花在進修或工作上,所以跟家人相處的時間就減少了。在這種情況下,每個家庭成員更要極力爭取與家人相處的時間。要知道, “有沒有錢並不能衡量你是不是成功的人,你要在能力範圍內去做,不能因為別人有大洋房住你也要。因為洋房裏的溫暖,不是由裏麵的那些磚塊拚成的,而是由家庭成員去共同營造的。”
生活中的確有苦惱,我們也可以向家人訴說,但卻不能把苦惱全部轉移到家人的身上。要知道,家是你溫暖可靠的後方,我們應該用心嗬護它,當你工作了一天,打開家門的時候,就應該把工作中的不快樂拒之門外,帶一份好心情回家。
不把工作帶進家,意味著你可以在家庭的溫暖中使自己得到充分的休息,以更好的狀態投入明天的奮鬥。
人生幸福的大部分內容是家的溫暖,有一個幸福的家,我們的人生就可以如天上的那輪明月圓滿而無憾。
【成功金手指】洋房裏的溫暖,不是由裏麵的那些磚塊拚成的,而是由家庭成員去共同營造的。
不可迷信經驗
人們常常說經驗可貴,可經驗可貴是否意味著我們一定要迷信經驗,不敢走自己的路。
傳說在浩瀚無際的沙漠深處,有一座埋藏著許多寶藏的古城。要想獲取寶藏,必須穿越沙漠,戰勝沿途數不清的機關和陷阱。
一個勇敢的人決定去尋寶。為了在回程的時候不迷失方向,這個勇敢的尋寶者每走出一段路,便要做上一個非常明顯的標記。勇士最終找出一條路來。就在古城已經遙遙在望的時候,這個勇敢的人卻因為過於興奮踏進了布滿毒蛇的陷阱,眨眼間便被饑餓的毒蛇吞噬。
過了許多年,終於又走來一個勇敢的尋寶人。他看到前人留下的標記,心想:這一定是有人走過的,既然標記在延伸,說明指路人安全地走下去了,這路一定沒錯!於是他沿著標記走下去,最後落進同樣的陷阱,成了毒蛇的美餐。
最後一位走進沙漠的尋寶人是一位智者。他看著前人留下的標記想:這些標記可不能輕信。否則,尋寶者為什麼都一去不返了呢?智者憑借著自己的智慧,在浩瀚無際的沙漠中重新開辟了一條道路。他每邁出一步都小心翼翼,紮實平穩。最終,這位智者戰勝了重重險阻抵達古城,終於獲得寶藏。
前人走過的路,並不一定通往成功。已被踏平的大路盡頭,絕沒有價值連城的寶藏。即使原來真有寶藏,也早已經被那些更早踏上這條路的人挖掘幹淨了。
經驗也是如此,每個人都有自己特殊的經曆,不同的觀點,不一樣的生物鍾,因此每個人都不可能毫無保留的把別人的經驗套在自己身上。我們要做的隻能是吸收其中的精髓,然後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摸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
因此,我們千萬不要迷信經驗。經驗並不神秘,經驗就在我們心中。
【成功金手指】前人走過的路,並不一定通往成功。已被踏平的大路盡頭,絕沒有價值連城的寶藏。
學會休息
疲勞的人容易心情憂慮,疲勞會降低身體免疫力,同時疲勞會降低你對憂慮和恐懼等等感覺的抵抗力,所以,防止疲勞也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憂慮。
雅格布森醫生是柏林大學實驗心理學實驗室主任,他認為任何一種精神和情緒上的緊張狀態,在完全放鬆之後就會消失了。也就是說,如果你能放鬆緊張情緒,憂慮也就解除了。
美國陸軍曾經進行過好多次這樣的實驗,他們讓參與軍事訓練的士兵不帶背包,且每一小時休息十分鍾,結論是行軍的速度就會明顯加快,堅持的時間也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