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開始行動:方法篇1
公司在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發生一些問題,你所要做到的就是努力克服,盡量解決,麵對現實,審時度勢。學會換一個角度看問題,所以真正有思想的人,應該知道怎樣給自己創造舞台,而不是一味抱怨。這就需要你真正的任勞任怨,敬業服從,同企業同呼吸共命運。
從實際出發,做最要緊的事
當你正在想方設法為客戶或自己的公司解決一個困難的問題時,如果你同時盯著許多要求,很容易就會失去目標。這就像你深陷泥沼時要沿著一條你看不見的泥濘通道摸索一樣。分析B接著分析A,似乎接下來分析C又會緊接其後。新的資料來了,然而這意味著又有更多的分析要充滿你的每一天。
當你覺得完全被它包圍時,就應該後退一步,琢磨琢磨你正在努力想完成的內容。站在公司的整體高度看問題也就是通過關注“大的畫麵”——組成你的工作假設的一係列事物——來做到這一點。你正在乎的事情與公司現在的處境吻合得如何?一項特殊的分析也許在認識上是正確的,甚至很有意思,但如果與解決問題相去甚遠,那就是在浪費時間。你要時不時地從正在做的事情中抬起頭來想一想,你正在做的事情對解決問題究竟如何?它是如何推進你的思路的?這是不是你現在正在進行的最重要的事情?如果它沒有多大的幫助,你為什麼還要做呢?
要找出你的優先順序,你一天能幹的事情就那麼多。幹了一天或一個禮拜後回過頭去看,讓人最為沮喪的並非是自己還沒有達到最終的結果,而是意識到就手頭的問題來說,自己所幹的一點意義都沒有。
正如一位前項目經理告訴我的:“也許在公司期間我學到的最有價值的東西是從公司的整體去思考問題:退後一步,琢磨琢磨自己要想達到的目標,然後看一看正在幹的事情,再結合公司的實際情況,最後問問自己‘這真得很要緊嗎?’”
尋找高效能的解決方法
就像是世界上出現鎖以後就必然有與之相應的鑰匙一樣,問題與方法也是共存的,而如何找到最合適、最高效的工作方法,是每一個管理者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
我們的工作,其實就是通過不同的手段,達到解決問題、實現目標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選擇好的方法至關重要。因為在正確的方法指導下,我們能以最少的時間、最少的資源達到目標。這樣不僅為我們節省了時間,更使我們在與別人的競爭中占盡先機,處於領先地位。
正確的方法對於我們的工作很重要,麥肯錫在80餘年的工作實踐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對於每個時代不同企業的工作經驗,而又以對當今信息爆炸時代的經驗最為充足。
如果我們想成為一個高效能的員工,成為一個能夠卓有成效解決問題的人,我們就必須學習,真正學習到一些有用的方法,這樣才能夠做到我們想要做的。
下麵是麥肯錫幫助解決諾貝爾獎金問題的經典案例:
諾貝爾獎每次100萬美元的獎金的確值得大家關注,諾貝爾基金會每年發布5個獎項,因而每年必須支付高達500萬美元的高額獎金。你肯定禁不住要問,諾貝爾基金會的基金到底有多少,才能夠承擔起每年的巨額支出?事實上,諾貝爾基金會之所以能夠順利支付高額獎金,除了諾貝爾本人捐獻的一筆龐大的基金外,更應歸功於諾貝爾基金會的投資有方。
諾貝爾基金會成立於1896年,由諾貝爾捐獻980萬美元建立。由於該基金成立的目的是用於支付獎金,基金的管理不容許出現任何差錯。因此,基金會成立初期,其章程中明確規定了基金的投資範圍,這筆資金被限製在安全且有固定收益的投資上,例如銀行存款與公債,不允許用於有風險的投資,尤其不允許投資於股票或房地產,那樣會使基金處於價格漲跌的高風險之中。
這種保本重於報酬率、安全至上的投資原則,的確是穩健的做法,避免了基金損失的情況。但犧牲報酬率的結果是,隨著每年獎金的發放與基金會運作的開銷,曆經50多年後,低報酬率使得諾貝爾基金的資產流失了近2/3,到了1953年,該基金會的資產隻剩下300多萬美元。
眼見資產將消耗殆盡,諾貝爾基金會的理事們及時覺醒,他們馬上尋找谘詢顧問以應對所麵臨的不利局麵。幸運的是,他們找到了在商業界已經聲譽鵲起的麥肯錫谘詢公司。麵對這樣一個問題,麥肯錫人迅速地組成了一個團隊,並且投入到工作之中。在做了充分的研究工作之後,這個團隊意識到提高投資報酬率對財富積累的重要性,並在當年就把這一建議謹慎地交給了諾貝爾基金會。於是諾貝爾基金會在這一建議的指導下,在1953年做出了突破性的改革——更改基金管理章程,將原先隻準存放在銀行和買公券的資金轉向投資股票和房地產。新的理財觀一舉扭轉了整個諾貝爾基金的命運,其後的幾年,巨額獎金照發、基金會照常運轉。到了1993年,基金會不但挽回了過去的虧損,基金總資產也增長到了2.7億多美元。
以最快捷的方式,最少的時間、資源來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當你第一次接觸這些方法的時候,或許你並不認為它有什麼特別之處。但是,當你在工作中或是生活上遇到棘手問題的時候,你都可以用這些方法找到答案,找到解決辦法。
麵對現實要我們每一個人都理智地按照這些方法所昭示的真理前行,不浪費生命中點點滴滴的時間和精力,使所有的物質和精神財富都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麵對現實,實事求是本質上是一種效能法則,使你工作順利與生活幸福的原理。
一言以蔽之,“效能”二字是我們工作法則的精華,這是我們這個時代提出來的一個全新話題,我們必須勇敢地正視,並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努力去實踐和提高。
“保持簡單”是最好的原則
你是不是從早忙到晚,感覺自己一直被工作追著跑?但你的忙亂也許不是因為工作太多,而是因為沒有重點,目標不清楚,所以才讓工作變得越來越複雜,時間越來越不夠用。一天隻有1440分鍾,在信息龐雜、速度加快的職場環境裏,我們必須在越來越少的時間內,完成越來越多的事情。
在如今越來越複雜與緊湊的工作步調中,“保持簡單”是最好的應對原則。“簡單”來自清楚的目標與方向,你應該知道自己該做哪些事,不該做哪些事。
麥肯錫根據多年的調查研究,發現現代人工作變得複雜而沒有效率的最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焦點”。因為不清楚目標,總是浪費時間重複做同樣的事情或是不必要的事情,遺漏了關鍵的信息,卻在不重要的信息上浪費了太多的時間;抓不到重點,必須反複溝通同樣的一件事情。
如何讓我們的工作變得高效而簡單呢?下麵是來自麥肯錫的10種最實用的、簡單的工作方法。
1、搞清楚工作的目標與要求,可避免重複作業,減少錯誤的機會
沒有什麼比時時明白自己工作的目標與要求更重要的了。
2、懂得拒絕別人,不讓額外的要求擾亂自己的工作進度
對於許多人來說,拒絕別人的要求似乎是一件難上加難的事情。在決定你該不該答應對方的要求時,應該先問問自己:“我想要做什麼?或是不想要做什麼?什麼對我才是最好的?”你必須考慮,如果答應了對方的要求是否會影響既有的工作進度,而且會因為你的拖延而影響到其他人?而如果你答應了,是否真的可以達到對方要求的目標?
3、主動提醒上司排定優先順序,可大幅減輕工作負擔
“手邊的工作都已經做不完了,又丟給我一堆工作,實在是沒道理。”但是有沒有可能問題是出在你自己身上?你有沒有適當地反映真實情況?如果你不說出來,上司就會以為你有時間做這麼多的事情。況且,他可能早就不記得之前已經交待給你太多的工作。
你當然不可能同時完成這麼多的工作,為什麼不主動地幫助上司排定工作的優先順序?你不是不做,但是凡事有先有後。提醒一點,討論的過程中必須時時站在主管的立場思考,體諒他所麵臨的壓力。你該做的是協助主管解決問題,而不是把問題推給主管。當然,更不應該自己承受問題。
4、報告時要有自己的觀點,隻需少量的信息即可讓上司感到滿意
根據商業心理顧問公司的心理學家約翰·維佛所進行的研究,有10%到15%的人在麵對上司時會有恐懼的心理,而且如果向上司報告時手中的數據不夠多,感到恐懼的人數比例又會較高。
其實,這種擔憂是多餘的。太多的信息會變得沒有重點,如果又缺乏解釋,對於上司一點幫助也沒有。內容精簡,切中要點,最重要的是能夠幫助上司快速地做決策。你要做的是利用重要的信息或是數據提出解釋,一定要有自己的觀點,而不是模棱兩可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