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範睢的遠交近攻計1
範睢的遠交近攻計
藺相如和廉頗同心協力保衛趙國,秦國還真的不敢去侵犯。可是秦國從楚國和魏國卻得到了不少土地。那時候,秦國的實權操在秦國的太後和她的兄弟穰侯魏冉手裏。公元前270年,穰侯要派兵去打齊國。
正在這時候,秦昭襄王接到一封信,落名叫張祿,說有要緊的事求見。
張祿原是魏國人,原名叫範睢。本來是魏國大夫須賈的門客。有一回;須賈帶著範睢出使齊國。齊襄王聽說範睢挺有才幹,背地裏打發人去見範睢,送給他一份厚禮,範睢堅決推辭了。
就為了這件事,須賈懷疑他私通齊國。回到魏國以後,向相國魏齊告發。魏齊將範睢嚴刑拷問,打得他幾乎斷了氣,肋骨被打折,門牙也打掉了兩顆。最後,魏齊叫人用破席把他裹起來,扔在廁所裏。
天黑下來,範睢才從昏迷中醒過來,隻見一個兵士守著他,範睢懇求他幫助。那個守兵偷偷地放走了他,卻向魏齊回報,說範睢已經死了。
為了怕魏齊追捕,範睢更名換姓,自稱張祿。
那時候,正好秦國有個使者到魏國去,範睢偷偷地去見使者。使者就把他帶到秦國。
範睢到了秦國,給秦昭襄王上了道奏章,秦昭襄王約定日子,在離宮接見他。
到那天,範睢上離宮去,在宮內的半道上,碰見秦昭襄王坐著車子來了。範睢故意裝作不知道是秦王,也不躲避。
秦王的侍從大聲吆喝,“大王來了。”
範睢冷淡地說:“什麼,秦國還有大王嗎?”
正在爭吵的時候,秦昭襄王到了,隻聽見範睢還在那兒嘟囔:“隻聽說秦國有太後、穰侯,哪兒有什麼大王?”
這句話正說到秦王的心坎上。他急忙把範睢請到離宮,命令左右退出,單獨接見範睢。
秦昭襄王說:“我誠懇地請先生指教。不管牽涉到誰,上至太後,下至朝廷百官,先生隻管直說。”
範睢就議論開了。他說:“秦國土地廣大,士卒勇猛,要統治諸侯,本來是很容易辦到的事,可是十五年來沒有什麼成就。這不能不說相國(指穰侯)對秦國沒有忠心辦事,大王也有失策的地方。”
秦昭襄王說:“你說我失策在什麼地方?。
範睢說:“齊國離秦國很遠,中間還隔著韓國和魏國。大王要出兵打齊國,就算一帆風順把齊國打敗了,大王也沒法把齊國和秦國連接起來。我替大王著想,最好的辦法就是遠交近攻,對離我們遠的齊國要暫時穩住,先把一些臨近的國家攻下來。這樣就能夠擴大秦國的地盤。打下一寸就是一寸,打下一尺就是一尺。把韓,魏兩國先兼並了,齊國也就保不住了。
秦昭襄王點頭稱是,說:“秦國要真能打下六國,統一中原,全靠先生遠交近攻的計策了。”
當下,秦昭襄王就拜範睢為客卿,並且按照他的計策,把韓國、魏國作為主要的進攻目標,
過了幾年,秦昭襄王把相國穰侯撤了職,又不讓太後參預朝政,正式拜範睢為丞相。
魏王受到秦國的威脅,十分驚慌。相國魏齊聽說秦國的丞相是魏國人,就打發須賈到秦國去求和。
範睢聽到須賈到了秦國,換了一身破舊衣服,到客館裏去見他。
須賈一見範睢還活著,嚇了一大跳,說:“你現在在幹什麼?”
範睢說:“我就在這兒給人家當個使喚人。”
須賈見他身上穿得單薄,凍得打哆嗦,就拿出一件繭綢大褂來,送給範睢,並且留住他一起吃飯。
須賈說:“聽說秦王非常重用丞相張祿。我很想見見他,不知有沒有人能夠給我引見?”
範睢說:“我的主人倒跟丞相相識。大夫要見丞相,我就伺候你去見他吧。”
範睢陪須賈到了相府門口,對須賈說,“大夫等一會兒我去通報一下。”
範睢進去不久,裏麵傳出命令:丞相升堂,叫須賈進去。須賈問守門的侍者說:“剛才同我一塊兒來的範叔,怎麼還不出來?”
守門的說:“哪兒來的範叔,剛才進去的不就是咱們的丞相嗎?”
須賈這才知道丞相張祿就是範睢,嚇得一身冷汗。他進去後,跪在地上爬到範睢麵前,連連磕頭,說:“我須賈瞎了眼睛,得罪了丞相,請丞相把我治罪吧。”
範睢把須賈狠狠地數落了一頓,接著說:“你今天見了我,給我這件綢袍子,總算還有點人味兒。看在這個份上,我饒了你的命。”接著,他又叫須賈捎信給魏王,要魏王殺了魏齊,才允許魏國割地求和。
須賈回到魏國,把範睢的話回報了魏王。魏王情願割地求和。魏齊走投無路,隻好自殺了。
魏國求和,秦國就按照範睢遠交近攻的計策,先向韓國進攻。
蘇秦佩六國相印記
戰國時期,各國在外交政策上存在著合縱和連橫兩條路線的鬥爭。所謂合縱,簡單地說,就是六國聯合起來以對抗秦國的威脅。所謂連橫,就是各個國家分別與秦保持友好關係以求自保,也就是向秦國投降。這兩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蘇秦和張儀。他們在各國進行活動的遊說詞,為當時遊說之士所傳習,所以合稱為縱橫家,也算是當時百家爭鳴中的一個派別。最近出土的《戰國縱橫家書》,是研究這一學派的主要著作。
蘇秦,是東周洛陽人,曾到齊國求學,是當時著名縱橫家鬼穀先生的學生。他學成以後,到各國去進行遊說,但沒有得到一個國君的賞識。幾年以後,盤纏用完,潦倒而歸。家裏兄弟嫂妹妻妾看到他回來那狼狽的樣子,都暗中譏笑他,說:“我們周地人的習俗,都是經營家產,致力於手工業和商業,隻求獲得十分之二的利潤就滿足了。現在你放棄我們的傳統謀生方式,而隻想憑一張嘴去獵取高官厚祿,最後落得這樣窘迫的境地,不也活該嗎?”蘇秦聽了,感到很慚愧,覺得自己真沒有用,太不爭氣了。他決心奮發圖強,於是,閉門自學,足不出戶,把所有的書全部拿出來仔細地閱讀。讀完一遍之後,頗有感慨地說:“我已經拜師而接受了老師所傳授的知識,但是,不能以此而獲得名譽地位,那即使讀得再多些又有什麼用呢?”他改變了學習方法,隻選擇《陰符》這部書來仔細鑽研。他伏案精心鑽研,有時眼睛實在睜不開了,昏昏欲睡,就拿一個錐子在自己大腿上鑽一下,用這樣的辦法來振奮精神。有時血都流到腳後跟上了還不知道。於是,“錐刺股”後來就成為勤學苦讀的範例。一年以後,他認為已經透徹掌握了該書的精神,就打算出去再碰碰運氣。這部書的主旨,就是告訴人如何揣摩各個君主的思想動向,投其所好,以達到接近他,從而取得信任的目的。蘇秦覺得很有心得,所以很自信地說:“從此,我有把握說服當前的一些國君了。”因為他的家在周的都城洛邑,就去謁見周顯王。顯王身邊的人平時很熟悉他,認為他知識淺薄,見解又不切合實際,所以周顯王沒有用他。
在東周碰了釘子,就往西到秦。秦當時剛剛殺了商鞅,對遊說之士懷有戒心,因此蘇秦又受到冷落。他從秦往東到趙,趙相國奉陽君對他不表示歡迎。他由趙又到燕。在燕住了一年多,才得到一個機會會見了燕文侯。他給文侯分析了秦、齊、趙三強國爭奪天下的形勢,又談到燕國必須聯齊、聯趙才能確保安全的道理。燕文侯同意他的觀點,對他說:“如果能這樣,我任命你為相國。”於是,文侯資助蘇秦一些車馬和費用,要他出使趙國。這時,趙相奉陽君已死,為蘇秦在趙的活動掃除了一個大的障礙,他謁見了趙肅侯。他揣摩了趙肅侯想建立霸王之業的心理,在談話中,從趙的地理位置,秦、齊、趙的關係,說明合縱是符合趙的利益的。蘇秦的這段遊說詞很長,縱論天下形勢,分析精辟,引用大量曆史事件作為論據,更加具體有力。這樣,終於說服了趙肅侯。肅侯說:“如果能夠達到你講的這個目的,我任命你為相國。”肅侯給他一百輛華麗的車子,千鎰黃金(一說二十兩為一鎰,一說二十四兩為一鎰),珍貴的白璧一百對,絲綢錦繡千匹,要他到各國去從事合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