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高效的秘密運用(1 / 3)

第一章 高效的秘密運用

人的生命是有限時間的積累。以人的一生來計劃,假如以80高齡來算,大約是70萬個小時,其中能有比較充沛的精力進行工作的時間隻有40年,大約15000個工作日,35萬個小時,除去睡眠休息,大概還剩2萬個小時。生命的有效價值就靠在這些有限的時間裏發揮作用。

因此,要想實現更多的願望,要想追求盡可能精彩的人生,你就必須高效起來。“發明大王”愛迪生一生就是極其高效的,在他84年的人生中,平均每15天就有一項新發明。其中,僅從1869年到1901年,他就取得了1328項發明專利。愛迪生如此高效的秘密是什麼呢?

學會感恩

不管我們腦子裏想的是什麼,或是感恩什麼,這些東西總會到來。

——約翰·迪馬提尼(作家、國際演講學家、醫生)

很多人通過諸多方式將自己的生活安排得盡可能的好,然而他們仍然生活在貧困之中,因為他們缺乏感恩。

——華萊士·沃特爾斯(哲學家、作家)

感恩,是生活的基本準則之一,是人生質量的重要體現,是獲得一切美好事物的基礎。感恩是一種大智慧,能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生活的美好,能使人始終保持積極、健康、陽光的良好心態。

英國作家薩克雷說:“生活就是一麵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恩生活,生活將賜予你燦爛的陽光;你不感恩,隻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終可能一無所有!成功時,感恩的理由固然能找到許多;失敗時,不感恩的借口卻隻需一個。

不管成功還是失敗,都應常懷一顆感恩的心,因為無論從個人還是整個社會環境而言,周圍的一切都是有恩於人的。

人自從小起,便領受了父母的養育之恩;等到上學,又有老師的教育之恩;工作以後,又有領導、同事的關懷、幫助之恩;年紀大了之後,又免不了要接受晚輩的贍養、照顧之恩。大而言之,作為單個的社會成員,人們都生活在一個多層次的社會大環境之中,都首先從這個大環境裏獲得了一定的生存條件和發展機會,也就是說,社會這個大環境是有恩於每個人的。

感恩,是一種美好的情感,是思想品德上的淨化劑、事業上的原動力和內驅力。它將使你的心和你所企盼的事物聯係得更緊,使你堅持對生活、對一切美好事物的信念,一生都被美好的事物包圍。

因此也可以說,感恩是轉變你的能量、並為你的生命帶來更多你想要的東西的有力方法。對目前已經擁有的一切感恩,你將會吸引更多美好的事物。

在一個鬧饑荒的城市,一個家庭殷實而且心地善良的麵包師把城裏最窮的幾十個孩子聚集到一塊,然後拿出一個盛有麵包的籃子,對他們說:“這個籃子裏的麵包你們一人一個。在上帝帶來好光景以前,你們每天都可以來拿一個麵包。”

瞬間,這些饑餓的孩子仿佛一窩蜂一樣湧了上來,他們圍著籃子推來擠去大聲叫嚷著,誰都想拿到最大的麵包。當他們每人都拿到了麵包後,竟然沒有一個人向這位好心的麵包師說聲謝謝,就走了。

但是有一個叫依娃的小女孩卻例外,她既沒有同大家一起吵鬧,也沒有與其他人爭搶。她隻是謙讓地站在一步以外,等別的孩子都拿到以後,才把剩在籃子裏最小的一個麵包拿起來。她並沒有急於離去,她向麵包師表示了感謝,並親吻了麵包師的手之後才向家走去。

第二天,麵包師又把盛麵包的籃子放到了孩子們的麵前,其他孩子依舊如昨天一樣瘋搶著,羞怯、可憐的依娃隻得到一個比頭一天還小一半的麵包。當她回家以後,媽媽切開麵包,許多嶄新、發亮的銀幣掉了出來。

媽媽驚奇地叫道:“立即把錢送回去,一定是揉麵的時候不小心揉進去的。趕快去,依娃,趕快去!”

當依娃把媽媽的話告訴麵包師的時候,麵包師麵露慈愛地說:“不,我的孩子,這沒有錯。是我把銀幣放進小麵包裏的,我要獎勵你。願你永遠保持現在這樣一顆平安、感恩的心。回家去吧,告訴你媽媽這些錢是你的了。”

依娃激動地跑回了家,告訴了媽媽這個令人興奮的消息,這是她的感恩之心得到的回報。

感恩,說明一個人對自己與他人及社會的關係有著正確的認識;報恩,則是在這種正確認識之下產生的一種責任感。常懷感恩之心,便能夠生活在一個感恩的世界裏,世界會由此變得更加美好,個人也會得到感恩的回報。而這回報,就是你被你的感恩吸引來的。

感恩,也是一種祈禱,它對心靈的感受力和由此產生的精神動力是很強大的。如果你每天早上起來,能對身邊的人說聲感謝,能為自己還可以正常呼吸而感恩,能為自己還可以睜開眼睛而感恩……你感謝父母把你帶到這個世界上,感謝你的老板賜予你這份工作,感謝你的同事、你的團隊對於你的每一點一滴的幫助,感謝上天賜予你的天分……當你常常這樣講時,你就會感覺心裏暖暖的,有種幸福快樂的感覺。當你有了幸福快樂的感覺,你的情緒就已經達到一種能量狀態了,你就會得到更多你想要的、你感恩的東西。

你的夢想是什麼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這個理想決定著他努力和判斷的方向。在這個意義上,我從來不把安逸和快樂看作生活本身的目的——這種倫理基礎,我叫它豬欄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並且不斷給我新的勇氣去愉快地正視生活理想的,是善、美、真。

——愛因斯坦(物理學家、思想家)

夢想,即人們在夢裏大膽的想象,美好的期望。一個人在走在通向成功的途中,可以一無所有,但不能沒有夢想。

要想成功,首先要明確自己最愛的是什麼,最渴望的是什麼,夢想做什麼。

當人們談到他們的理想時,有幾種典型的說法,如:“我要賺很多錢”,“我要找一份較好的工作”,或是“我要自己做生意當老板”。這些夢想太籠統了。多少錢才是很多錢?什麼工作算是好的工作?你要做哪一種生意?

那些可以明確說出他們夢想的人,比那些對自己要什麼都隻有一個模糊概念的人,會有更多的機會去實現他們的夢想。因為在吸引力法則中,你明確的夢想,就是你向宇宙提出的“要求”,就是你向宇宙下的訂單。試想,如果生活中的你在下訂單購買貨物的時候,連基本的數字都不明確,又怎麼能下單成功而讓別人送貨上門呢!

所以,如果你想賺更多的錢,就應精確地說出你想賺多少錢,預定什麼時候達到這個目標;如果你的目標是找一份好工作,就應把你想要幹的工作詳細地寫下來;如果你的夢想是做生意,就描述一下你要做哪種生意以及你什麼時候開始進行。

夢想最大的意義是給予人們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如果隻把夢想當做夢,那麼這樣的人生可以說沒有什麼亮點。

夢想使人偉大,人的偉大之處就在於將夢想作為目標來執著的追求!

美國某個小學的作文課上,老師給小朋友的作文題目是:“我的誌願”。

一位小朋友非常喜歡這個題目,在簿子上飛快地寫下自己的夢想。他希望將來自己能擁有一座占地十餘公頃的莊園,在壯闊的土地上植滿如茵的綠。莊園中有無數的小木屋,烤肉區,及一座休閑旅館。除了自己住在那兒外,還可以和前來參觀的遊客分享自己的莊園,有住處供他們休息。

寫好的作文經老師過目,這位小朋友的簿子上被劃了一個大大的紅“X”,發回到他手上,老師要求他重寫。

小朋友仔細看了看自己所寫的內容,並無錯誤,便拿著作文簿去請教老師。

老師告訴他:“我要你們寫下自己的誌願,而不是這些如夢囈般的空想,我要實際的誌願,而不是虛無的幻想,你知道嗎?”

小朋友據理力爭:“可是,老師,這真的是我的夢想啊!”

老師也堅持:“不,那不可能實現,那隻是一堆空想,我要你重寫。”

小朋友不肯妥協:“我很清楚,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我不願意改掉我夢想的內容。”

老師搖頭:“如果你不重寫,我就不讓你及格了,你要想清楚。”

小朋友也跟著搖頭,不願重寫,而那篇作文也就得到了大大的一個“E”。

事隔30年之後,這位老師帶著一群小學生到一處風景優美的度假勝地旅行,在盡情享受無邊的綠草,舒適的住宿,及香味四溢的烤肉之餘,他望見一名中年人向他走來,並自稱曾是他的學生。

這位中年人告訴他的老師,他正是當年那個作文不及格的小學生,如今,他擁有這片廣闊的度假莊園,真的實現了兒時的夢想。

老師望著這位莊園的主人,想到自己30年來,不敢夢想的教師生涯,不禁歎道:

“30年來為了我自己,不知道用成績改掉了多少學生的夢想。而你,是唯一堅持自己夢想的,你成功了。”

夢想是一個人在很多時候的信仰,是人在做事情時的動力。確定自己的夢想,堅信它會實現,那麼,它就會吸引著你一步步地向它邁進。

將夢想視覺化

將你的夢想視覺化,這種視覺化不是去想如何實現它,而是它已經實現,它已經呈現在你眼前。一旦你已經“視覺化”了它,那麼,這種已經實現的感覺,這種內在的“看見”,就會立即敞開一扇大門,宇宙間的無窮力量就此向你湧來。

——邁克·柏納德·貝克維斯

對新聞工作者來說,視覺衝擊力始終是個永久的話題,文字編排的視覺衝擊、圖片編輯的視覺衝擊、影像裁剪的視覺衝擊等等,都是吸引讀者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現在,也可借用這個道理將你的夢想吸引過來。

人的夢想是大腦思維的產物,尚未實現的夢想都會以想象的圖像存於腦海中。為了不斷強化夢想,便可將夢想以現實的形式表現出來。比如,你想擁有一輛通用公司生產的汽車,或是一座遠離城區的莊園,就可以將它們拍成精美的照片,放在自己的手邊,時不時地看下,不斷地衝擊自己的感覺。如果你想去遊覽遠方某個名山大川,也可依照自己的想象將其描繪成畫,掛在你書桌對麵的牆上,稍一抬頭就可看見。

這些照片或繪畫是你思維的圖景,承載著你的夢想,一定要製作得非常具體、清晰透亮、輪廓鮮明,每一個角度,每一種顏色都要鮮明而富有生氣和活力,看起來就給人一種呼之欲出的感覺。

為了避免思維受到局限,你不應考慮到製作成本,不可為膠卷夠不夠長,畫布夠不夠大、顏料是否充足之類的事情擔心。世界上沒有任何人可以限製你,除了你自己。所以,你要做的就是盡情地從無限中大量吸取能量,在想象中大膽地反映它,構建它。你夢想的場景就在那裏,它是那麼的美麗、壯觀而宏大。放開思想的韁繩,讓你的相機、畫筆跟隨你的想象自由馳騁,將你的偉大夢想逼真地製作出來。

然後,將這些作品放在觸手可及的地方,每當你有意無意地看見它,就會不斷強化自己的目標,不斷的聯想,甚至就像你已經擁有了這一切。

安德森23歲時,住在一個非常小的公寓裏,窮困潦倒。有一次,他請女朋友露西到他家裏來,他想跟她求婚。

露西應約到來,這時她第一次到安德森住的地方,可她竟然發現他連床都沒有。他睡了一個吊床,用繩子吊起來。安德森說:“我之所以這樣做,因為我這個人比較喜歡浪漫。”結果他們兩人就躺在吊床上,安德森覺得這個氣氛還不夠,就放了一段很柔和、很羅曼蒂克的愛情音樂,然後就開始跟他女朋友求婚了。

“露西,你看我現在多年輕,未來一定會非常有成就,你也看到了我的企圖心,你知道我有強烈的動機,堅定的信念。你看到我每天采取了行動,我相信,要是你嫁給我的話,你一定不會看走眼的,你一輩子都會享有榮華富貴,我可以讓你每天早上睡覺的時候不要用鬧鍾,因為你根本不需要工作;我們會擁有私人飛機,你根本不用排隊去機場;我讓你戴鑽石,十隻指頭伸出來都不夠戴;我讓你鈔票多到數不過來。”他問:“露西,你願意嫁給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