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你的秘密運用1(1 / 3)

第一章 你的秘密運用1

在追求健康、財富、幸福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訣。堅持什麼,放棄什麼;發揚什麼、摒棄什麼;如何行動,何時行動;如何實現,何時實現等等,每個人都有自己獨到的體會和經驗。這就是你的秘密。

現在,在吸引力法則的作用下,為了成功和更有效地達到成功,你必須充分借鑒別人,將別人在成功方麵的秘密吸引過來,為自己所用。

這些成功人士的成功秘訣,對任何人來說都是適用的,你也不例外。

告別過去

不管你過去獲得了怎樣的成功,或是有了怎樣刻骨銘心的記憶,都跟它們道別。因為你要追求更美好的未來。要實現這個目標,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告別過去,抓住現在,因為決定你未來的是現在,而不是過去。

——華萊士·沃特爾斯

吸引力法則需要你邁出的第一步就是想,現在就去想。它強調的是“現在”,想的是未來,跟過去無任何關聯。因為過去已成為曆史,它已經決定了你的現在,而你的現在正決定著未來,所以,如果你想充分發掘屬於自己的人生秘密,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首要前提就是告別過去。

現在有些人常把“如果”、“假如”一類的詞掛在自己的嘴邊,於是過去的一切都成為他們的托辭。其實不論你是誰,做什麼事情,尤其是發展自己的強項,都不應局限於現在,更不應局限於過去。

不要總是回憶過去所遭遇的種種窘境與不順,即使那些曾經對我們造成了很大的傷害,此時也要完全拋開,想都不要想,更不要把這些事情時時掛在嘴上,記在心裏。不要向別人講述父母是多麼貧窮和窘迫,或自己的童年生活有多麼艱難,沉湎於回憶貧窮或談論貧窮,隻會在精神上將自己列入窮人的隊伍,給自己打上窮人的印記。這一切,隻會壓抑自己對美好生活的憧憬,擊垮自己追求財富的信念。這就是吸引力在消極方麵給你造成的巨大傷害。

不幸的記憶也容易被刪除,輝煌的記憶卻也總為人戀戀不舍。其實這也是不應該的。即使你過去十分成功,也不應有所留戀。留念昨天的人,往往都是短視的人。他們隻是一味地停留在昨天的輝煌裏,沾沾自喜、自以為是。由此,他們也經常陷入不思進取、裹足不前的泥潭。

1967年,當瑞士研究人員提出他們的發明——石英表時,遭到了瑞士本土眾多廠商的嘲笑和拒絕:這種新型手表上沒有任何滾珠,沒有任何齒輪,沒有任何發條,這樣的東西怎麼可能配得上“手表”的稱號呢?

當時,瑞士的眾多手表製造商對他們“昨天”的手表是那麼的自信,甚至根本就沒對這種新想法加以保護。

後來,當瑞士的科研人員在手表博覽會上展出這種手表時,一位日本人從石英手表展台前走過,看了幾眼,回去後很快批量生產推向市場。由於石英表價廉物美,所以很快就風靡全球。

曆史就這樣被日本商人改寫了。

瑞士商人由於不思進取、盲目自大,失去了再一次成功的機遇。想一想這個教訓,我們便要時刻提醒自己:昨天的一切已經過去,千萬別被昨天的成功擋住了自己的視線。

在這方麵,居裏夫人為我們作出了很好的榜樣。

1903年12月,由於居裏夫婦的驚人發現,他們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然而,他們卻極端藐視名利,居裏夫人甚至把英國皇家學會頒發的獎章給孩子們當玩具。麵對人們驚奇的目光,居裏夫人說:“榮譽隻是一個人努力成果的記錄,獎章就像玩具一樣,玩玩就是了,把它像神具一樣奉守著,反而一事無成。”

這正是居裏夫人的過人之處。她知道“昨天”的真正含義。昨天是什麼?昨天隻能代表過去。

然而不幸的是,許多人並不知道時間的意義,一味地沉迷於昨天的成功之中,他們被勝利衝暈了頭腦。殊不知,成功與失敗隻有一牆之隔,他們在沉迷的同時,也一步步走向了失敗,終有一天,他們會落入失敗的井裏。

昨天猶如作廢的支票,未來訂單的兌現需要你現在去填寫。所以,從現在開始,不論你過去是失敗的,還是成功的,跟它們說再見,好好把握現在和未來,這樣你才打開了秘密之門。

列出人生清單

人生訂單在開始時,給每個人的都是空白頁。你要向宇宙下訂單的話,就將你的理想和目標在上麵寫下來。你想寫什麼就寫什麼,不要在乎別人的看法,永遠不要。你的生活由你創造,你的人生由你決定。

——尼爾·唐納德·沃爾什(作家、演說家、潛能研究專家)

思想是行動的基礎。

——柯羅連科(作家、社會活動家)

生命清單,其實就是人生計劃,它是由一個個具體的必須付諸努力的目標組合而成。它可以圍繞一個主題精心布局,亦可以涉及不同的領域和命題,最大程度地豐富生命。

作為個體生命自我覺醒意識的體現,“生命清單”是一種有序的、遵循一定步驟的有益人生策劃。當然,由於主觀意識的差異和客觀條件的製約,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洞察預見自身的潛能和實際情況來製訂整個一生的計劃,但針對人生某些時段的某些事,我們完全可以也有必要,仔細地安排做事的程序和要點,以作為行動的依據和指南。

人生清單可以讓我們的人生更明確,可以讓我們清楚地知道哪些已經做了,哪些還沒有做,哪些做了而沒有做好;人的記憶是有限的,清單不但可以起到提醒作用,還可以讓人生清單來記錄我們的人生目標過程……

更重要的是,人生清單上列舉的是自己希望發生的,能帶給自己滿足感的美好東西。而美好東西又會吸引更多的美好,所以,一看到這些清單上的美好事物,你就會情不自禁地感到自信和快樂,這更有利於目標的實現。

時常“清理”一下自己的生活,給自己列一份清單吧,親情的清單、愛情的清單、理想的清單等等,隻要將它們列舉出來,時常關注它,吸引力法則就會給你帶來一個個意想不到的美好結果。

遠在44年之前,約翰·戈達德就把他這一輩子想幹的大事列了一個表。那時他15歲,是洛杉磯郊區一個沒見過世麵的孩子。他把那張表題名為《一生的誌願》。

表上列出了他的夢想清單:到尼羅河、亞馬遜河和剛果河探險,登上珠穆朗瑪峰、乞力馬紮羅山和麥特荷恩山,騎上大象、駱駝、鴕鳥和野馬,探訪馬可·波羅和亞曆山大一世走過的路,主演一部像《人猿泰山》那樣的電影,駕駛飛行器起飛降落,讀完莎士比亞、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的著作,譜一部樂譜,寫一本書,遊覽全世界的每一個國家,結婚生子,參觀月球……他把每一項編了號,共有127個目標。

16歲那年,他和父親到了喬治亞州的奧克費諾基大沼澤和佛羅裏達州的埃弗格萊茲去探險,這是他首次完成了表上的一個項目。

他21歲時已經到21個國家旅行過。22歲剛滿,他就在危地馬拉的叢林深處發現了一座瑪雅文化的古廟。同年他就成為“洛杉磯探險家俱樂部”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成員。接著他就籌備實現自己宏偉壯誌的頭號目標——探索尼羅河。

戈達德26歲那年,他和另外兩名探險夥伴來到布隆迪山脈的尼羅河之源。三個人乘坐一隻僅有60磅重的小皮艇開始穿越4000英裏的長河。他們遭到過河馬的攻擊,遇到了迷眼的沙暴和長達數英裏的激流險灘,鬧過幾次瘧疾,還受到過河上持槍匪徒的追擊。出發十個月之後,這三位“尼羅河人”勝利地從尼羅河口劃入了蔚藍色的地中海。

尼羅河探險之後,戈達德開始接連不斷地加速完成他的目標:1954年他乘筏飄流了整個科羅拉多河;1956年探查了長達2700英裏的全部剛果河;他在南美的荒原、婆羅洲和新幾內亞與那些食人生番、割取敵人頭顱作為戰利品的人一起生活過;他爬上阿拉拉特峰和乞力馬紮羅山;駕駛超音速兩倍的噴氣式戰鬥機飛行;寫成了一本書《乘皮艇下尼羅河》);他結了婚並生了五個孩子。開始擔任專職人類學者之後,他又萌發了拍電影和當演說家的念頭,在以後的幾年裏,他通過講演和拍片為他下一步的探險籌措了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