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傑心下訝然,暗道這王八按理說是水中元壽,若無意外活個幾十上百年都不成問題,在古時更是被稱作水族龍臣。地位比魚蝦之類的水產高了不知多少倍。怎麼就遍地都是了?須知在張傑看來,這欲撈無處網、欲鉤無處釣的生物才是最難找的,遠比三年以上的老麂子難抓獲。
表舅卻道出了他心中的疑惑。原來五十年前青山坳裏便有個不大不小的水庫。那水庫本是五六十年代大生產時,發動附近三個鄉鎮的鄉民挖山而建。當時全國各地開展大生產大建設,便有了數十萬鄉民共同勞動的轟烈。曆時四年,終於修成了水庫。那水庫深有四十多米,廣有裏餘,挖掉了整整一個山頭。端的是一個龐大的工程。
那青山坳水庫鑿山引澗,以大壩蓄流,屯起這萬傾波濤。那水自然深不可測。從參與修建的老一輩人口中便得知,自從它修成以來,就沒有幹涸見底過。幾十年來,或人工投放,或從山澗而入,各種魚鱉龜蛇之屬入那水庫中棲息成長。繁衍存滅。那些生靈生老病死,順應自然,便早已形成了常人沒有見過的情形。
山裏人思想樸素,普遍相信“山高必有怪,水深必有妖”的說法。也不敢去水庫中捕撈大魚巨蟹。加上當時水庫屬於國有資產,鄉野村夫們自然也沒機會去那煙波浩渺的水庫中心尋奇。
八九十年代經濟改革浪潮到來。這水庫便也被劃到地方,屬於三鄉共有,泄洪灌溉,發電養魚,皆由三個鄉的鄉鎮府自行決定。而那時人們興舟撒網,捕撈水庫中的魚蝦之時,才發現各種不可思議的生靈。驚起人們對於天地造化的敬畏。休說老鱉古蚌,就是那普通的青魚草魚,長得也有重達百斤的。表舅十多年前在鄉上組織捕撈的時候,曾親眼所見,一條不知道活了幾十年的老鯉魚,渾身金鱗燦燦,體長近一米六。體重兩百多斤。闊口鋼牙,魚須都有半米多長。當時鄉民愚昧,以為是鯉魚成精,竟又把它放回水庫裏頭了。
到得近幾年,三個鄉鎮府為了搞活經濟,都在各自責任期內開放水庫,或發展旅遊,或經營水產。那水庫去的人多了,便不再神秘。有些慕名而來的遊客裏有些真本事的,也曾釣起過百十斤的大魚。十多斤重的老鱉。但那些真正駭住過鄉民的巨大生靈卻從沒被釣上來過。
所以表舅才會說成年的王八遍地都是,十分好找。又對張傑說,深山自有奇人,他曾認識一位年過古稀的老釣客。釣魚捉鱉十分拿手。因那老人家曾與他的父親有舊,表舅也偶爾走動。到時候備上水酒,前去請他老人家幫忙,能配得起三年老麂子的成年王八還不是手到擒來?
張傑這才明白,不再瞎*心這甲魚王八的事情。給表舅媽問過好,自己在院子裏逗弄起那兩條老獵狗來。
村野人家喂養的獵狗自然不是什麼名貴品種。名貴的猛犬一是多為身壯體肥之輩。不善奔跑,除了當達官貴人家的玩物,其實做不得大用。比如那些動輒身價千萬每頓隻吃生牛肉的獒犬,隻是力大體沉,在真正懂行的老獵人眼裏看來大多毫無價值。二是名貴犬種交配繁衍不易,且難以喂養,每頓必定要吃新鮮牛肉,簡直就是個需要伺候的活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