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待人之道(1 / 3)

第四章 待人之道

人的一生免不了與人交往,包括配偶、父母、孩子和朋友。在人生旅途的進程中,我們應該盡可能做到寬容和自律,避免與人爭論和口角,放眼前途,容忍異己,這樣我們的一生將獲益良多。為人處世的睿智,更少不了容忍的光輝。

待人寬容如待己

按語:

人生在世,一定生活於他人之中,這無從避免,因而在其人生旅途中要隨時做兩件事:一是防患於未然;二是豁達大度。因為防患於未然能使你免受損失和傷害;豁達大度能使你避開衝突與爭吵。倘使你對他人的行為不滿,便如同跟一塊擋住你去路的石頭發怒一樣愚蠢可笑。與人交往最理智的辦法便是善於對待那些你無法改變其本性的人。

一個人在其人生旅途中隨時準備做並且做到下麵兩件事:一是防患於未然;二是豁達大度。防患於未然使他免受損失和傷害,豁達大度使他避開衝突與爭吵。

一個必須生活於他人之中的人,絕不該拋棄任何在自然秩序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人——哪怕他極為邪惡、粗鄙或荒唐可笑,也應該把他作為一個不可更改的事實,我們無法更改,必須得接受下來,因為他是一種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結果,若身處逆境,更應牢記摩菲斯特的話:世上總有傻瓜和惡棍。倘若另行其事,那麼,無疑是犯下了彌天大罪,是在向被他拋棄的人進行生死挑戰。任何人都無法改變他自己的獨特個性,諸如他的道德品格,他的理智才能,他的性格或體格。倘使我們譴責他,把他說得一無是處,那麼,除了使我們卷入一場拚死衝突別無他擇。因為,事實上我們使他落入了這樣一種境地,即他隻有改變自己,重新做人,方有生存的權利。然而,這是不可能的。他的本性決定了他的一切。

所以,如果你必須生活於他人之中,就必須允許每個人都擁有按其特性生存的權利,無論其結果是什麼。你應當做出的全部努力是順其自然地、恰如其分地利用其特性,而不希圖其本性有何改變,或隨意譴責它。這便是“待人寬容如待己。”這句格言的真實含義。無論如何,這是一項其難度和正確均成正比的任務,那些避免與同類過往甚密的人才是幸福的。

容忍別人的藝術可以通過對無生物實施耐心的方法而獲得。根據某種機械的或普遍的必然力,這種忍耐頑強地阻止了我們行為的放肆——是日常生活所要求的一種寬容方式。如此獲得的寬容或許也適用於我們與之交付的人,我們要使自己習慣於他們的對抗——無論在何處遇到這種對抗——看作是本性的必然結果。他們賴以反對我們的就是支配非生物的對立的同一條不可抗拒的必然性法則。倘使我們對他們的行為感到不滿,就如同跟一塊擋住你去路的石頭一樣愚蠢可笑。與人交往最理智的辦法便是決心利用那些你無法改變其本性的人。

明晰個性差異

按語:

大千世界很難發現精神狀態完全一致的兩個人,這與他們的生活條件、地位、環境、健康以及此時此刻的思緒等不同有關,這種差異使得人與人之間產生不和諧,導致衝突。

一個人隻要和另一個人一交談,哪怕是極隨意的話題,也能立刻感覺到他們之間在智力、氣質上的差異或相似。當兩個本性迥然相異的人在談話時,毫無疑問,其中每個人所說的幾乎每件事都在不同程度上惹惱另一個人,即使談話的內容是那樣的無關緊要,在多數情況下仍會導致不愉快的氣氛。另一方麵,本性相近的人則立刻會感到彼此間的一種默契。倘使他們的脾氣完全相同,那麼,他們之間的交往將是極為和諧一致的。

一般來說,人們彼此間是協調一致的,但它們仍互相保持距離。或者,在某些情況下,他們之間仍會產生一種偶然的衝突。這應歸咎於心境的差異。很難發現精神狀態完全一致的兩個人,這與他們的生活條件、地位、環境、健康以及此時此刻的思緒等不同有關,這種差異使得那些性情極為相近的人也會產生不和諧。調整情緒仿佛將溫度調到一種常溫,以消除不和諧,這是一種要求達到高層文化的工作。情緒的均衡會產生穩固友誼的範圍,這一範圍是由情緒波及的交往夥伴來調整的。例如,當一群人聚在一起,帶著某種客觀的令人感興趣的事——它對所有人都產生作用並以同樣的方式發揮影響。無論它是什麼:一種共同的危險或期望,一場極限遊戲,一場演出,或其他諸如此類的東西。你將會發現它們會引起大家思想的共鳴,並使每個人都流露出一種真實的好奇心。在他們中間將會產生一種普遍的愉悅感。因為吸引他們注意力的東西能夠壓抑所有私下的或個人的興趣而導致情緒的協調一致。倘若沒有我所說的那種客觀事物,那麼,通常來說,總有某種主觀的東西。一瓶啤酒能引起融洽的友好感情,已不是什麼罕見的事了,甚至茶和咖啡也常用於同樣的目的。

衝突、不和作為情緒差異往往是偶然的、暫時的,其結果會輕而易舉地滲入所有的社會交往中,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記憶總是理想化的。有時甚至是神明化的,由於我們無法保留所有轉瞬即逝的印象——這些印象曾在某些偶然的場合和時間裏攪擾過我們。從而,使我們在過去的某個時期曾經有過的情緒發生了變化。就此而言,記憶如同一隻模糊的照相機鏡頭。它將一切均收入鏡頭中,所以產生了比實際景致更美好的畫麵。就人而言,被攝入記憶的鏡頭則常常沒有一點效果。因為,雖然記憶的理想化傾向需要時間的協助才能發揮作用,同時它又立即開始作用。因為,隻有經過相當長時間的間隔再去見你的朋友或熟人才是明智的;當你再次見到他們時,你將注意到記憶已經開始發揮作用了。

同流才能合汙”

按語:

芸芸眾生,有些人是卑鄙肮髒、麻木不仁、庸俗下流的。因而你會發現,除非你自己變得跟他們同樣庸俗下流,否則你絕不可能與他們對話。

人不可能從別人身上看到比自己更多的東西,你的才智全然決定了你力所能及的範圍。倘若你是個低能兒,那麼,即使他們才智超群也對你毫無影響。你所看到的僅僅是他們個性中最平庸的方麵——換言之,僅僅是那些品性和氣質中的弱點和缺陷。你對一個人的評價僅局限於他的不足之處,你看不見他出眾的一麵,就像盲人看不到色彩,聾子聽不到聲音一般無二。

從一個傻瓜身上是看不見才智的,在批判別人作品的嚐試中,這種批判所具有的知識等級是這種批判的本質部分,這正如作品本身的觀點是作品的精華一樣。

所以,與他人的交往涉及到將水準降至同等的問題。一個人所具有但不為其他人所見時具有的素質在他們碰到一起時就不會起作用,當一個人為其同伴作出犧牲時,此種自我犧牲並不能博得他人的賞識。

一想到有些人是如此的卑鄙肮髒,是如此的麻木不仁,是如此的庸俗下流,你將明白,除非你自己變得跟他們同樣庸俗下流,否則你絕不可能與他們對話。就此而言,粗俗行為如同電流,極易傳導。你也將完全懂得“自輕自卑”這句話的真實和恰當的含義。並且,你會樂意避免與那樣的人交往,即他與你交往的惟一可能之處恰恰是你本性中的那一部分——它曾是你最沒有理由引以為自豪的東西。因此,你將領悟在與傻瓜和笨人打交道中能夠顯示你的聰明才智的惟一辦法是不與他們交往。當然這意味著你踏入社交界時,你可能常感到自己像應邀出席一次舞會的出色舞蹈家一樣。當你到達舞場時,立刻會發現所有人都是跛子,你將找不到合適的舞伴。

愛與尊敬

按語:

一個人很難從同一個人那裏獲得愛和尊敬。因而每一個人都需要做出選擇。從以往的經驗看,與愛相比,尊敬能給人們更為真實的滿足。

一個人既想感受到別的尊重,同時又想從這同一個人那裏體驗到摯愛那是十分困難的。倘若如此,我們將不得不進行選擇,或者是從我們的同伴那裏得到尊重,或者是愛。

他們的愛總是自私自利的,其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我們過去為贏得這種愛而常用的手段並不總是使我們引為自豪。

一個人被另一些人所愛主要是通過這種方式,即言談適中、舉止穩重而博得好感和聰明的印象。他必須坦白直率而無矯揉造作——不僅僅是由於忍耐。

從本質上說,這也是一種蔑視。這使人想起愛爾維修極真實的評價:“衡量我們才智的一種最精確的尺度是它必然使我們得到滿足。”如果把這一論斷作為前提,則很容易推導出結論。

至於說到尊敬,情況恰好相反。很難勉強讓別人尊敬你,這其中的理由極難揭示。因此,與愛相比較,尊敬能給人以更為真實的滿足,因為它總是相關於個人的價值。而愛則並不直接相關於個人的價值,愛在本質上來說是直觀的,而尊敬則是客觀的。毫無疑問,被人愛要比受人尊敬更為有用。

不同的人

按語:

性格高貴、心智宏偉的人,往往顯出罕有的缺乏世故,對人們缺乏了解,其結果是,要欺騙或是誤導他們很容易;在另一方麵,性格普通的人更能適應世界,獲得成功。

大多數人都較主觀與武斷,除了他們自己以外,再沒有什麼事能真正引起他們的興趣。他們隻要一開口首先考慮的總是自己,他們的全部注意力都為那些最偶然的但又對他們個人發生影響的小事所吸引和侵擾,這絕不是無關緊要的。由於他們沒有精力去對事物作出客觀的評判,他們與別人的交往才能成為這樣子。他們無法正確地分辨什麼是他們的興趣,什麼是他們的虛榮心。他們太容易被激怒和煩擾,以至於在與他們討論任何非個人問題時,你須小心冀冀,盡可能使你們的談話避免涉及你麵前的這些可敬而又敏感的人。因為,你將要說出的任何話語都有可能傷害他們的感情。實際上,人們從不關心和自己沒有任何關係的事。他們對任何真正的、吸引人的經驗和美好的、神奇的、有趣的事物都無動於衷:因為他們無法理解,也無法感受到它們。但是,對任何打擾他們無聊的虛榮心則非常敏感。在這方麵,他們就像被你無意中踢了一下的小狗,立刻會狂吠起來;或者像渾身長滿瘡腫和痱子的病人,你必須萬分小心,以最大的謹慎避免不必要的碰撞。

在一些人中,其敏感性已達到這樣一種程度,倘若他們正與某人說話,而對他顯露或沒有完全隱藏他的才智和精明,他們就會視此為一種公然的侮辱。盡管他們當時掩飾了自己的不快,事後與他們談話的人總要反省自己的觀點,絞盡腦汁地回顧自己究竟說了些什麼而引起了他們的怨恨和憤怒。

但是,這正如易受別人恭維諂媚一樣,他們也易被別人拉攏爭取。這便是為何他們的判斷總是破綻百出,意見搖擺不定的原因。對於他們來說,判斷或意見不是依據事實上的正確與錯誤而裁定的。而是根據他們所屬的那個團體或階層的偏好來決定的。所有這一切的根本原因在於,在上述這樣的人中間,知識被意誌力所掌控。因此,他們那貧乏的理智已完全服從於意誌,並且,一刻也不能擺脫這種從屬的地位。

占星術為此類人的那種可悲的主觀性提供了極其動人的證據,這促使他們把一切都看作僅僅與他們有關的事物,卻沒有想到任何事物都不是直接關涉於個人的。占星術的目的是要將天體的運動引入可悲的自我之中,以使在天空的一顆彗星與地上的人類紛爭和罪惡之間建立某種關係。

正確的見解

按語:

真理總是誕生於千錘百煉後,正確的見解同樣能經得起時間的考慮。

無論是當眾或是在社交中還是在書本中,錯誤的陳述一經作出並被大家所接受,或者說,無論如何沒有被駁倒,你就沒有理由感到失望。當你想到問題會逐漸受到檢驗並弄個水落石出,它將受到深思熟慮、反複討論,並且一般說來,最終總會得到正確看法,你應當為此而感到寬慰。所以,隻要經過一次——次數的多少依據問題的難易程度而定——每個人都將立刻明白一個頭腦清晰的人是如何理解問題的。

當然,同時你還必須有極大的耐心。一個眾人昏聵而惟獨他頭腦清醒的人就像一個這樣的人,即他生活的城鎮中,所有的鍾都不準而惟獨他的表是準確的,他知道正確的時間。然而,這於他又有何用呢?因為,大家都以錯誤報時的鍾為準,甚至那些知道惟有他的表才是正確的人也不例外。

適當藐視

按語:

適當的藐視他人,也能贏得他人的尊重,但是,對一個值得我們尊重的人,千萬不可對其進行藐視,而要把這種想法視為一種罪惡隱藏起來,雖然這樣做並不會讓人感到高興,但它是正確的做法。

像孩子一樣,如果你溺愛他們,他們就會變得任性頑皮。因此,對任何人都不要過於溺愛,你可以視此為一條普遍規則:你拒絕一位朋友借款,並不會失去這位朋友,然而,你卻喜歡假意答應他的借款要求。出於同樣的理由,你並不準備由於你行為舉止的驕傲與擔心而疏遠別人,但是,倘若你對別人太和善殷勤,那麼,你就會促使他們變得妄自尊大,令人難以接受,最終將使你們的友誼破裂。

這會使那些人心理失去平衡,因為他們覺得是你依賴於他們的。於是,他們便會以橫蠻無禮、盛氣淩人的態度對待你。的確,有這樣一些人,當你與他們交往時,你會發現他們是如此粗魯野蠻。例如,假若你偶然與他們推心置腹地談論一些心底的秘密時,他們立刻會自以為能夠隨意傷害你,並且試圖違反社交規則。這就是為何你願意與之結交的人如此之少的原因,也是為什麼你應當避免與庸俗之輩交往的原因。在與他人的交往中,惟一能夠達到超越境地的方法是讓人們了解到你是獨立於他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