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公元1626年5月30日,位於北京城西南角的王恭廠,發生一起大爆炸,當場死傷約2萬人。
此事非虛構,被記載於各類正史中,史稱“天啟大爆炸”或“王恭廠大爆炸”。後人從爆炸威力看,懷疑這是一起原子彈爆炸事件,但大家都知道,古代是沒有原子彈的。
陳衝鋒酷愛讀課外書,上中學的時候,當他讀到有關天啟大爆炸的曆史記載的時候,比照了一下地圖,驚奇地發現:他家就位於400年前的那場大爆炸附近,離爆心原點非常近。
天啟大爆炸後282年,公元1908年6月30日,西伯利亞通古斯地區又發生一起大爆炸,2150多平方公裏的原始森林被夷為平地,這個麵積差不多相當於兩個香港地區。8000萬棵樹木被焚毀推倒,方圓650公裏內的玻璃被震碎。爆炸後數日內整塊歐亞大陸被煙塵籠罩,甚至夜空都變成了暗紅色,此事亦非虛構,被記載於各類官方資料中。
1908年人類尚未研製出原子彈,但據估算,這次爆炸的威力比1945年美國投向日本的廣島原子彈還大1000倍。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天啟大爆炸和通古斯大爆炸,至今仍是眾說紛紜,撲朔迷離,這些爆炸事件,於是就成了千古迷案。
80年代,陳衝鋒的祖父在家附近的工地做過建築工人。在挖地基的時候,無意間發現了一塊形狀特殊的淺藍色石頭,摸起來還挺沉的,當時陳衝鋒的祖父以為這石頭可能是什麼值錢的稀罕東西,於是就把這塊石頭塞在了口袋裏,帶回了家。
那塊石頭有鴨蛋大小,外形像鵝卵石。但這附近沒有什麼河流,從不出產鵝卵石,且這石頭摸著比金子還沉重。
為了弄清楚這石頭究竟是什麼,陳衝鋒的祖父想了很多法子,比如用火燒、用錘砸,但那塊石頭就是紋絲不動。
即不像可以用牙咬出印的黃金,也不像白花花的銀子,弄了半天,沒有鑒定出什麼名堂,他祖父就認為這隻是一塊不值錢的普通石頭,隨手就把它扔在家裏的魚缸裏。
後來屢次搬家裝修房子,這塊石頭不知道怎麼的,就沒有丟掉,等到陳衝鋒出生以後,這塊石頭進了他的書房,被陳衝鋒用來壓紙張。
陳衝鋒是從小看著這塊石頭長大的,或者說是這塊石頭看著陳衝鋒長大的。
陳衝鋒人長得一般般,不胖不瘦,放在人群裏,絕對不會讓人看第二眼。他學習成績也不怎麼好,很一般,高中畢業後進了一所三流大學讀書。
大學位於北京郊區,學校裏的學習氛圍不怎麼好,管得不嚴,於是陳衝鋒就在校外租了一間房子住。
這個時候,他還是一隻單身狗,沒有女朋友,經常泡在網吧打遊戲混日子。遊戲打累了就看會網絡視頻或者花邊新聞,每天過得渾渾噩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