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1 / 3)

外麵的世界依然沒有變,江湖仍然是腥風血雨,朝代更迭,戰事連連,百姓無安樂,常有一些官兵抓壯丁去充軍,然後,就會有撐著拐杖的老人或是抱著繈褓嬰孩的少婦每天在夕陽下對著遙遠的地方守望,盼望著她們的兒子或者是丈夫早日回來。

而遠方的戰場卻是硝煙滾滾,屍橫遍野,哀嚎連天,那些人如同瘋了一般的互相殘殺,有的士兵在臨死前還不忘喚一聲自己親人的名字,然而血霧很快就會淹沒一切。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誰馭牲靈牧?誰而生死局?

自907年唐朝滅亡,梁開平元年潞州之戰開始,戰爭便不斷的爆發,909年象牙潭之戰、910年柏鄉之戰、915年魏州之戰、917年幽州之戰、918年胡柳陂之戰、923年後唐滅後梁之戰、925年後唐滅前蜀之戰、928年定州之戰、936年後晉滅後唐之戰、943-946年契丹滅後晉之戰、945年陽城、滹沱之戰,每一場戰役都是血流成河,哀鴻遍野,白骨皚皚,如果有天上有一雙眼睛能俯看這人世,就會發現那些遍布了大地的血河如同一隻巨大的魔之血掌印,它將無數生命玩弄於鼓掌,肆意掠奪。

有無數的人死去,也有無數的人誕生、掙紮、存活,百年一輪回,無論他們活得多痛苦,卻依然能不斷的轉生於人世,從哭到笑,從生到死。所以,天地之間唯人類最脆弱,也唯人類最堅強。

信仰總是人類追求安定美好的一個支撐點,許久以來流傳於江湖的龍鳳傳說或虛或實無人得解,然而自從那一次天象大變、有九龍以及“龍神”顯形於九天之上後,人們便更加相信了龍鳳降世,拯救天下的傳說。

與這個傳說一起轟動於江湖的還有曾經令人聞風喪膽的“地獄七懸關”,有人曾看見,有兩隻大雁從七懸關裏飛了出來,每一隻大雁上都乘坐著一對神仙般的情侶,他們相信,那是天降的神仙,而非人類,所以曾經傳言機關陣法駭人的地獄七懸關卻又被好事者傳為了是神仙出沒的聖域,至於那些有進無出的江湖武林人士隻怕是已飛身當了神仙。

有人聽信了傳言,竟真的闖進被改名為“天堂七懸關”的洞府之中,隻不過,也如大多數所料,進去的人便再也沒有出來。

不過,即使天下發生了再多的大事,與魔教密切相關的蘭魔這個名字依舊沒有在人們心中散去,據說,衡山派歐陽掌門已召集了江湖各大門派英雄豪傑共同商討誅殺蘭魔、滅魔教的事議,各方俠士紛紛響應,浩聚於洞庭。一場武林大會即將展開。

然而,自歐陽掌門發出請帖沒有多久,嶽陽城裏很快又傳開了這樣一件事情——

聞名於天下的禦月公子居然拿著一張美人圖四處尋找一個女人,有人看見他的神情非常的著急,那幾乎近於一種滄桑、頹廢,有認識他的人都不敢相信,這個抓了人就問“有沒有見過此畫中女子”的靖寒憶就是當初一劍震懾天下、孤傲無情的禦月公子。

他竟然也會迷戀美色?有人嘲笑,有人勸說,還有一些嫉妒他想要殺他的人以“畫中女子”來引誘他,並設下一次又一次的暗殺伏擊,然而,沒有一次成功。

人在最脆弱的時候最容易因為一點小小的心願而去相信一個人。所以,有幾次,他差一點就喪命於那些小人之手,卻在最關鍵的時刻,他已丟棄的禦月神劍又飛了回來,並將想要刺殺他的敵手全部斬殺,那把被稱之為不祥之物的寶劍好似得了靈性,一直跟隨著他,竟然救了他三次性命。

但他仍然要丟棄,因為他害怕那樣的詛咒,害怕那把劍會飲盡所有他愛之人的鮮血。

一次又一次的丟棄,它又一次又一次的飛回來,所以,即使他再也未握過那把劍,但無論他走到哪裏,那把劍都懸在他的頭頂,行人見之無不閃躲。

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

這一天是晴天,有清爽的風吹在旅人的身上,又給遊子心中添了幾分惆悵。

不知不覺,他又走到了一個叫做“銀針茶館”的小樓前,不過短短數日,這個曾經不過是路邊一小店的茶館竟生意紅火發展成了一個茶樓,茶樓外麵布置還非常的風雅,給走累了的旅人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

原來,一切竟變化的這麼快。時間並不長,他愛上了她,卻又失去了她,找遍了整個嶽陽城,都不見她的蹤影,她到底去了哪裏?

卻又沒有想到又回到了原點。他們初次相遇的地方。

茶樓裏有人親自出來迎接他入店作客,他還是以前的裝扮,一身青衣,一頂鬥笠,一把劍,隻不過,那把劍他並沒有像以前一樣藏於袖中,而是緊緊的跟在他身後。

竟是想也沒有想,他又選擇了原來的那個位置,叫來茶、酒,獨飲。

他的心再也沒有從前那般冷寂而空虛,而是多了一份不安一絲思念還有一絲莫名的痛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