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有心人屢次力邀,雷金橋終於踏勘(3)(1 / 2)

那麼,這塊石碑就是昨天曾經砸過一錘的那塊石碑。李壽文問弟弟:“怎麼著?”

李壽武道:“幹,發昏當不了死。”便招呼裝卸工們開始動手。於是,三四個手電都按亮了,對著石碑。李壽武指揮著大家先將石碑下的碎石和黃土一點點挖走,然後慢慢搖晃石碑;然後再繼續挖土,再搖晃石碑。就這樣,挖了搖,搖了挖。溜溜幹了半宿。石碑終於被拔下來了。但就在石碑被幾個壯碩的裝卸工合力抬到一邊的時候,李壽文在手電光下猛地看見坑底有東西。

李壽文還是膽子小了一些,他不敢冒然彎腰去看,而是讓一個裝卸工下去看看,究竟是什麼東西。於是,那個裝卸工就彎下腰看了一眼,然後跳了下去。結果就聽到了他的腳似乎踩在金屬器物上的聲音。這個裝卸工彎下腰撿起一件,用手電照了一下,說:“煙槍哎!”便遞給李壽文。

李壽文將東西接在手裏,一看,哪是什麼煙槍,是裹著厚厚的鏽斑的銅質火銃。李壽文讓那個裝卸工繼續尋找,看下麵還有多少火銃。於是,這個裝卸工就一個一個地將下麵的火銃全遞上來了。總共有三十多件。

大家圍過來在手電光下細看,發現這些火銃全是銅質的,銃身由前膛、藥室和尾銎三部分組成。而且銃身呈節狀,分為兩節,一節特別長,越占長度的三分之二,這種去看可以理解為充分利用火藥在藥室內燃燒後所產生的能量,增大彈丸的發射力;一節則較短。藥室上有一小孔,應該是藥門,用以放藥撚。每一件銃身上都有銘文字款。尾銎處原有木柄的地方因為腐朽形成了空洞。

這些火銃長度多在45厘米左右,銃身上刻有銘文,模模糊糊地能夠看出上麵有“建文”和“李景庵”的字樣。還有使用單位名稱、編號、類型、重量等,李壽文想起八卦村齊老先生的孫女說過的話,這些內容反映了明代初年既有中央政府對火銃這一先進兵器的嚴格管理,又有下麵一些部隊自己製作火銃的自主權。這批火銃應該是研究我國古代兵器史、戰爭史及軍工史的重要實物資料,更是研究李景隆、李景琛及李景庵等李家先祖在燕王掃北中的優劣表現的重要實物資料,十分難得!

李壽武指揮著裝卸工們將石坑填平,從別處拔一些蒿草撒在上麵。看上去這裏仿佛從來就沒有豎立過石碑。

一幹人抬著沉重的石碑,跌跌撞撞地往山下走。走不了多遠就得換人。因為石碑太重了。最後累得這些人就要吐血了,不得已,李壽武和李壽文哥倆便也加入了抬石碑的行列,雖管不了大用,但終歸讓裝卸工們心裏平衡了一點,咬著牙總算堅持下來了。當他們將石碑和三十多支火銃弄上車以後,渾身就像散了架一樣,一屁股坐在座位上,再也不想動了。汽車便連夜啟動,兩道雪亮的車燈的光柱劈開黑黢黢的夜幕,風馳電掣一般,向李壽文老家的K縣疾駛而去!

話說周六說到就到了。雷金橋一幹人也如約來到了狼山腳下。這次,周幼軍也跟著一起來了。因為聽說山上有狼,周幼軍便想多一個人多一份力量不是?再說,讓老婆跟著雷金橋闖狼山險境,他確實不太放心,怕老婆受委屈。如此一來,就是五位男士,三位女士。人多勢眾,有點浩浩蕩蕩的意思了。

此時,丁曉麗一眼就看到了狹小的開闊地上的那塊木牌子,便問雷金橋:“雷處,那塊木牌子是你立的吧?”

雷金橋點點頭說:“是我立的。但立晚了。是因為聽說有人在山上砸石碑才立的。那塊石碑被砸成什麼樣還不知道,也許已經不成樣子了。”

丁曉麗對此非常擔心,急忙說:“報紙上講,那塊石碑可以出現幻影,如果砸壞了,不就出不了幻影了嗎?那咱們這個旅遊景點的觀賞價值就大打折扣了。”

雷金橋也說:“是啊,如果有那塊石碑,加上幻影,會吸引很多好奇的旅遊者前來觀賞,是咱們這個旅遊景點的一大亮點。”

丁曉麗帶著幾分僥幸,道:“但願石碑沒被砸壞。”

一幹人說著話就開始爬山。因為謝建華和王菲菲已經來過兩次,對地形相對要熟,即使山上沒路,他們也能找到盡量好走些的地段。而且,他們吸取了紀麗妍和雷金橋的教訓,除了自帶的礦泉水,其他的水一概不喝。於是,就保證了不再跑肚拉稀。

山上空氣宜人,深呼吸的話讓人神清氣爽。鼻腔和嗓子都非常舒服。但同時又潮濕,悶熱,沒走多遠,小夥子便脫掉T恤,光了膀子;而女士則將襯衣或T恤的領口扣子解開,露出一抹酥胸透透氣,後背和乳罩已經濡濕了一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