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妙音破障(1 / 2)

小船順著江風順流而下,脫離了竹篙的掌控後,仿佛變得更加靈動、活潑起來,肆意地衝擊著潔白的浪花,衝開了船頭的月色。

木炷在這一刻突驀地想起了自己的神識修煉,想起了龍九天送給自己的“九九重浪決”,不由得在心中默念起來:“人之神魂,蓬鬆散亂,若雲身,似泥形,欲堅己心神而不為外物搖動,必凝神一線,鑄就神識輪環,諸心通用,神凝而魂聚,魂聚而魄全,魄全則諸般森羅象不足懼,世間艱困不足慮矣。凝神成線,需淨心沉神,得入寂滅心態,狀若枯木,不為外物所動,聚神識於魂珠,凝魂珠為己用,則百邪不侵,萬惡避途。天下術數,九為極;陰陽轉承,生為道。觀滄浪之滔滔不絕,不息不休,力無窮,勁無止,是載力者多,而載力者無所盡且綿強矣。欲煉神,必先凝神,神聚而後分,一分為九,九中一再分為九,九九……九九無窮盡矣。循環往複,神識之力強而無敵指日可待也……。”

默念著“九九重浪決”的口訣,木炷突然想到音律和這滿江的江水,不也是如同散亂的人的神魂一樣的嗎?

想到這些,木炷輕換氣,細凝神,變幻了吹奏洞簫的方式。洞簫的簫音如同經受過什麼洗禮似的,竟是變得凝實起來,在空氣中激蕩著,仿佛是有了可以看得見的形體,如同一根潔白的絲線,在月光下舞動著身姿。

木炷神識之海中一直都凝練若石、不聽調動的神識此時也如遇到春陽的河冰,慢慢地有了融化的跡象。如同河冰在春陽的照耀下融化的水漬,木炷的神識之海的四壁上也開始出現了一層淡淡的熒光。

如同星星之火燎開了漫漫原野,木炷的神識之海也是如同蒸煮著的冰塊,緩緩地流動起來。簫音清絕,仿佛是能夠抵達木炷的神識之海中似的,慢慢地牽引著木炷的神識凝成了一線。簫音如同一根綿長的金絲線,纏繞盤旋,抖動著,舞跳著,看似雜亂無章,實則按照著某種玄奧的方式不斷地變幻著。

清奇的簫音肆意飛揚,那個黑瘦的撐篙漢子早就如同丟了神魂似的,傻呆呆地站在那裏,完全忘記了自己刺殺木炷的使命。

天上的風引來了一團烏雲,江麵上短暫地出現了一片昏暗,然而凝實的簫音卻是變得急促起來,仿佛是緊急集合的哨聲,敲打著江麵的悠悠水波。慢慢地,緩緩地,江麵的水波竟也是慢慢地凝成了一線,如同一條花白的麻繩,在江麵上慢慢地抖動起來。麻繩似的水柱如同靈巧的赤練蛇,在江麵上翻卷滾動,昂首挺腹,歡快地舞動。

凝實如線的盤旋在江麵水波上的簫音,攏若麻繩的抖動在船側浪花頭頂的水柱,以及聚集似金絲的飛舞在神識之海的神識在此刻,竟是玄妙地達到了一種完美的契合,一種強烈的共鳴,一種劇烈的共振終於引動了下一步的變化。

麻繩似的水柱仿佛是累了,嬉鬧夠了,又或許是想要耍出個什麼新的花樣,竟是緩緩地停了下來。輕輕柔柔地伸展繩軀,慢慢緩緩地抖動繩姿,那個如同麻繩一般的水柱竟是慢慢地盤繞成一個圓圈。

當如同麻繩一般的水柱逐漸地環繞成圓環狀,並且在最後兩個水柱的端頭相接觸的刹那,木炷仿佛感覺到了神識上的一種質的升華,整個人都感到輕靈了起來。水柱相接以後,並不是呆呆地停止了變化,而是緩緩的流動起來,此時圈狀水柱中的江水完美地形成了一個生生不息的循環。順時針流轉的江水仿佛是有了靈性,歡快地轉著圈,打著轉,顯得詭異而又玄奧。

木炷神識之海中的神識以及江麵上的簫音,也發生了類似的變化。木炷神識之海中的神識已經完全凝成了一個神識輪環,如同一個金輪,不斷地旋轉著,不斷地散發著淡金色的光芒,讓人感到目眩神迷。

簫音變得更加靈動起來,如同到了一個空幽的深穀,仿佛是有了回音似的,漸漸地沾染上了一種往複回環的韻味。一種不知道從什麼地方擊拍回還的回音,更加增添了簫音的奇絕,讓江中的魚兒、蟹兒以及蝦兒都停止了遊動,仿佛是害怕動一下身軀,就會碰碎這醉人的似的。

等到麻繩似的波浪、金輪似的神識以及回環往複的簫音,穩定了一定時間後,天地人寂靜的如同一根枯木,靜默不語。隻有嫋嫋的簫音和流轉的水柱見證著這個奇跡,同時也演繹著這個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