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60,宋家寨的危與機(2 / 3)

有兄弟可能以為天子高高在上,身份高貴,隨便出點粗茶談飯,喂飽就行,那可就想差了!

會盟夥食不好,沒有雞鴨牛羊,那可真有人敢指著天子鼻子罵娘,理由還挺充份,丟了帝鴻氏的臉麵不說,那可是丟整個華夏所有諸夏氏族部落的臉麵!

皇天在上,後土在下,這臉,你丟的起嗎?

又有兄弟會說,會盟者都是各部強者,善於捕獵,可就地圍獵。

那也是想多了,會盟確實有圍獵演武的固定節目,但其中的獵物,都是天子派人事先趕進選定的獵場去的,純野生的根本不夠獵。

會盟之地就那麼大,一個冬天,諸夏彙集,別說野外獵物,隻要草能吃,地皮都可以吃陷三尺下去。

天子都是明白人,會盟雖然一呼百應,非常威風,但代價太大,自然而然的就變成了有事才辦,無事別來煩我的模式。

對會盟的人數也不再是越多越好,來越多貢獻越大,而是根據身份尊卑,漸漸有了規製。

不過規製很多情況下隻是給人看的。

實際上,諸夏每個氏族都需要留下足夠青壯守衛大本營。

一來,防備與華夏為敵的妖蠻部落,甚至是臨近的,因為各種原因互相看不順眼,互相不對盤的諸夏部落的偷襲。

二來,發起會盟的曆代天子的號召力各有高低上下,與天子不對盤的,口服心不服的,你叫他來會盟,他也不會來,來了也是派個兒子,甚至隨便派個下屬代表自己出席,敷衍了事。

所以在華夏300多年曆史中,很少有諸侯帶足員額。

白馬氏為帝鴻氏之後,一師以內,一旅以上,既不會顯多,也不會被人看輕,而且全用招募,在演武中必然會占很大優勢。

這也是禹想在洛水之祭中一鳴驚人的底氣所在。

其實光算人頭,以白馬氏的底蘊,在白馬津登用2500人,組成一師之眾絕無問題,不會影響氏族過冬。

這些人也完全能撐的起場麵,中規中矩,不會失禮,因為參與會盟的諸夏大大小小的諸侯們所率領的大多數都是這樣的隊伍。

這也是鯀願意把這大事派給自己年僅13歲的兒子去做的原因。

但那樣的2500人,也就是2500個青壯,僅此而己。真要上戰場,遇上有窮氏這樣的隊伍,隻消出一個射營,這2500人就是一群被趕的鴨子。

公子禹的心裏,滿滿的都是洛水之祭的事情。

趁著孟豬山民加入,禹命冥算清應支付的月例堯幣,先發下去,讓跟隨自己的山民可以按自己意願把第一個月的堯幣留給家人。也讓停餉大半年的原商丘有窮氏有部分入帳可供個人消費,按各自所需從山民這購買些東西。

於是皆大歡喜。

公孫冥倒是勸了一句,說是手中有錢,心中不慌,餉可以到白馬津再發,反正真正稀罕那點堯幣的,早走人了。留到現在的,都是有過命交情的自家弟兄,但凡一般氏族中的自家弟兄,那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錢糧都是公家的,氏族中發財了,大家夥吃喝好些,沒錢沒糧了,吃喝差些,不用急著分。

不如用繳獲的堯幣多進點山貨,去白馬津賣了,那裏交通要道,商賈雲集,而孟豬寨又被堵了加稅好幾個月了,不愁賣不出好價。

不過被禹一句白馬氏不缺錢,缺的是願出錢雇傭天下勇士的名聲,把錢發下去,可以讓孟豬山民幫忙宣傳,引有心建功立業的高手來投,以便於擇優錄用,給堵了回去。

確實,以帝鴻氏之後的身份,從帝顓頊時代就占了交通要道白馬津的白馬氏,也許不是很強,但最不缺的,還真就是錢。

不是無人覬覦過這塊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