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1章 朱耀華乘虛襲長沙 魯滌平議和誅袁植(3 / 3)

譚延闓請他先回,即時便有電複。一麵命人去請謝國光、吳劍學,兩人應召而至。譚延闓就把魯滌平的信給兩人觀著,謝國光道:“我們剛都接了他的電報,據說賀耀祖、葉開鑫已經複電讚成,隻要我們答應,便可正式接洽了。我們正要來請總司令的示。”譚延闓道:“劉鉶前此驅逐長沙的張輝瓚部,明明已經傾向趙軍,有他在內,這件卻難憑信。”吳劍學笑道:“他前星期也為怕人疑他親趙,特地聯合魯軍長,電請趙軍離省,讓給中立軍駐防,以解眾疑。劉鉶似亦頗具苦心。不料趙軍全體反對,因此他又離開長沙,到漢口去了。這封信上雖寫著他的名字,恐怕他自己還不曾知道咧。”譚延闓道:“既然如此,能夠和平解決,更好,隻要他們能福國利民,我沒有不讚成之理,你們就複電讚成罷。”兩人領諾。謝國光道:“湘陰方麵的唐榮陽部,攻擊長沙的劉序彝部,和張輝瓚、朱耀華各團,總司令都要電飭他們停戰才好。”譚延闓道:“這個自然,不須你說。”

謝國光、吳劍學去後,譚延闓當即電飭各路停戰,可謂勇於為善。謝、吳、葉、賀各派代表,交換了一次意見,尚極接近。一星期的限期易過,瞬息已滿,魯滌平又通電繼續停戰兩星期,雙方各派全權代表,開正式會議,討論議和條件。當時舉魯滌平為正主席,劉鉶為副主席,議定趙恒惕任總司令,譚任省長,省憲法也加以修正。葉開鑫得了這個報告,不覺大怒道:“省憲法是全省人民所議定的,代表如何可以擅定修改?說話未嚐不是,但惜此省憲未必真出全民公意耳。我派他做代表,原隻能代表我的意見,他倒代表起全省人民,來擬修改省憲了。蔑憲違權,莫此為甚。”此語雖未必全是,然頗足為但知個人不知民眾,以一手掩天下目者諷也。當下立時撤回代表,另行改派,再延長停戰期限,集會磋議。

魯滌平見垂成的和議,中途又生波折,十分不悅,因和所部團長袁植道:“我為湘省三千萬人民計,不能不出任艱難,倡導和議,不料偏有許多波折,令人可歎。”袁植道:“本來是多此一舉,譚氏破壞省憲,罪有應得,趙軍屢次戰勝,平定全湘,已非意外之事,偏有什麼和議出來,要推譚氏來做省長,便是大家讚成,我也不讚成。”一味偏護趙氏,豈得謂之公論?魯滌平聽了默然,袁植也自悔失言,即便告辭而出。魯滌平親自起身送他出門,格外比往日恭敬。心有所不忍歟?抑不認其為部將歟?袁植亦很覺詫異。走不多遠,忽覺前麵有人影一閃,袁植正要叱問,隻聽得拍的幾聲,子彈休休的直射前心,不覺啊呀一聲,跌倒在地。隨從馬弁一齊大驚,急忙尋覓凶手時,已經無影無蹤。眾馬弁無可如何,隻得把他抬回團部裏,急忙叫軍醫官來診視時,早已嗚呼哀哉。全團將士,不知被何人所刺,正在忙亂,忽然軍號幾聲,四麵的槍彈如雨點似的灑了過來。全團將士大驚,正待探問,槍聲忽然停止了。接著跑過幾個軍官來,一聲大喝道:“繳槍!”眾人這時因袁植已死,無人統領指揮,二則知道已處於四麵包圍之中,決難抵抗,隻得一齊繳械,聽其遣散,按下不題。

卻說劉鉶在薑畬忽然聽得袁植被刺的消息,不知何故,十分驚訝。次日,忽報魯滌平令吳劍學部一團和朱耀華團,襲占湘潭,解散袁植所部,在薑畬的趙方各代表,已都受監視,不覺大怒道:“魯滌平如何敢欺我?他能助譚,我便不能助趙嗎?”全不講順逆,一味講意氣之爭,也不能說是明智。說著,便起身赴省,去見趙恒惕。趙恒惕議和本非出於誠意,不過因兵力已疲,想借此休息補充而已,軍閥在戰爭中而談和議者,大率類此。所以一方麵雖在討論磋商,一方麵卻積極擴充軍備,軍閥行徑,大率如此。把唐生智、賀耀祖、葉開鑫等都升為師長,所部團長,也都升為旅長,卻以軍長的空名義,給與宋鶴庚、魯滌平兩人。

這天因馬濟到湘,正在議論攻譚之事,剛好劉鉶趕到,趙恒惕忙問其何故匆匆來省?劉鉶就把魯滌平如此可惡的情形說了一遍,趙恒惕大怒道:“既然如此,我即日便進兵交戰,看我能擊退譚軍否?”馬濟問現在各路的軍事布置。趙恒惕道:“我軍主力,現在東路攸、醴、株洲一帶,和敵軍成對峙之勢,北至湘陰,沿湘江一帶,都有敵軍,我軍要防守的地方太多,軍力單薄,尚望貴軍助我一臂之力。”馬濟慨然應允,準定即日回嶽,調一團人入長沙,代賀耀祖任防守之責,讓賀耀祖到株洲去助唐生智。趙恒惕大喜,劉鉶之驅譚軍離長沙,借口阻止北軍入湘也,今北軍且入長沙矣,何以獨無一言?當即傳令各軍向譚軍總攻擊。正是:

隻因欲拒門前虎,無奈權親戶後狼。

未知勝負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魯滌平之誅袁植也,時論多議魯處事失當,吾以為是誠管窺蠡測之論也。夫譚之伐趙,趙有可伐之罪,而譚有可伐之權也。何則?趙本屬譚,譚民黨份子也,不利於野心者之所為,遂利用趙以去譚,譚去而湖南入於軍閥之手矣,此趙有可伐之罪者也。中山為創立民國之元勳,而以救國救民為誌者也,北伐不成,國不可救,民亦不得救也。趙氏不去,不能貫徹北伐之計劃,故譚秉孫令,有伐趙之權也。魯滌平為譚舊部,附譚而反趙,與情理正誼,皆所應爾,而袁植乃攻譚而附趙,不誅之將何為乎?孟子曰:“不揣其本而齊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於岑樓。”若斷章取義,責魯不宜出謀誘殺之途,則吾複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