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四日,上午九點十七分,萬縣碼頭。
長達三十米的鋼鐵棧橋從碼頭邊鋪設在郵輪甲板上,軍政府士兵駕駛著重型導彈車通過棧橋,底部懸空的行駛上了郵輪,引起了西方國家記者們驚呼,這是表演雜技嗎?這麼高,這麼窄的橋摔下來怎麼辦!
隻用了半個多小時,二十輛導彈車全部駛上了郵輪甲板,轟隆隆的前進,一直到盡頭,整齊的停放在甲板上後,船員們開始對汽車輪胎進行固定。甲板橫梁上,每隔兩個肋距長度焊一個半圓型鋼環,用短鐵鏈穿過汽車鋼圈邊孔,用力拉緊鐵鏈和半圓環卸扣固定。後續的40輛輔助車也開上了甲板,進行固定,總共隻用了兩個小時,郵輪開始試車,一切正常後,很快行駛到了長江上麵,前麵有兩艘潛艇,兩艘中華3號,中華4號軍艦護航,後麵也有一艘中華2號艦,警戒著江麵情況。
郵輪速度以順流時速20節航行在江中,第二天早上十點十七分到達荊州碼頭,用了兩個小時才將遊輪上的導彈車,附屬車輛轉移到碼頭上,往城郊5公裏的預設陣地駛去。
沿路上的民眾都被轉移,六十輛車隊行駛在前往陣地的土路上,煙塵漫天,即使遠遠看去,長達兩千米的土龍快速往前行進著,崢嶸的導彈車咆哮著往前衝去,一路上不知碾壓了多少灌木,碗口粗的樹直接撞斷,高強度的汽車輪胎直接從樹幹上碾壓過去,後麵的車隊順利前行。
“他娘的,這些人砍樹怎麼不多砍點,四米寬的路況真是不敢恭維!”
1號導彈車上的副司機孫強說道。
“這不是在開路嗎?沒事!”
導彈車行駛了十多分鍾,終於到達地點,這是一片開闊的山林,隻留下了汽車寬的通道,周圍密林環繞,即使在幾公裏外的對岸也無法看到這裏就是導彈發射陣地。
在密林環繞的營地裏,導彈車呈1I 1
1I 1
1I 1
1I 1
1I 1
字形排列, 左側是樹林,導彈車停靠在左側,留下右側的空地方便輔助車輛進行測量、指揮,加注推進劑什麼的。
所有車輛進入發射陣地後,每兩輛導彈車配有一輛指揮人員乘坐車輛,一共10輛指揮車進入陣地,指揮著操作人員進行導彈發射前工作。
荊州,這座千年古城,已是外國人雲集,很多都是各國情報機構派來的記者,被軍政府安排到城郊指定位置觀看3千米外的發射陣地。
兩百多名各國記者,以及一百多名各國使館武官及工作人員收到軍政府邀請,要求發射前半小時在荊州城外集中,在觀看過程中可以拍照,但禁止喧嘩。
各國記者都遵守著遊戲規則,坐在凳子上觀看著三千米外的開闊地,一些地方被樹木遮擋無法看清,但還是能清楚的看到部分發射車上的巨型“火箭”導彈開始被穿著白色防化服,戴著象鼻麵具的人把它覆蓋在車上的軍綠色偽裝揭開了,露出崢嶸的導彈,遠遠看去,那彈頭與軍政府出口的火箭不同,這些記者不斷用膠卷拍攝著照片,卡擦卡擦聲響個不停。
馬大海站在記者區域後麵的觀禮台上,熟悉的人能夠認識,這位穿著風衣,戴著墨鏡的人正是美國總統威爾遜,英國首相喬治,法國總理克裏孟梭。站在中間抽著雪茄煙,戴著墨鏡的人自然是馬大海了,後世稱為四國首腦聚會的瞬間,被數十名中外記者拍下照片。
因為站在高處,所以很清楚看到導彈發射陣地上的情況,隻是人們都沒見識過這種武器,美國總統威爾遜問道。
“馬主席,這是火箭武器?”
威爾遜像徒弟請教師傅一樣好奇的看著黝黑的導彈,以為是火箭彈,當然,即使是火箭彈,威爾遜也不敢小看軍政府的軍事力量。
“總統先生,它不是火箭,是導彈!”
馬大海說道。
“是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