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4章被氣吐血的田健次郎總督(1 / 3)

這5億噸煤炭,日本每天能運走9600噸,一個月31天計算就是297600噸,再以12個月計算,預計每年能從台灣運回日本3571200噸煤,這怎麼能在有限的10年內運輸完成呢,所以,日軍在台灣建設了環島鐵路,不斷增加投資,提升煤礦的開采工藝技術,增加更多的勞工、機械設備采煤,預計1922年一季度的2月份,原煤開采量每天能達到1萬噸左右,隨著更多的礦井增加,預計半年後,煤炭的開采數量將達到1.4萬噸/天,日本人的算盤打的好,但是,在1922年3月11日,日本國民沉悶的氣憤差點再次引爆台海戰爭,可是天皇慫了,中華帝國說了,台灣遊擊隊與中華帝國無關,日本政府要打仗,中華帝國隨時奉陪。

1922年3月11日,上午10:03分,雞籠(基隆)山區。

一列滿載40節車廂煤炭的火車以時速30千米速度快速通過曲線半徑1500米的雞籠山隧道,司機在距離隧道進口500米遠就開始鳴笛。

“嗚嗚!..”

煤煙滾滾的蒸汽機車還未進隧道,火車汽笛聲就傳了來,兩名荷槍實彈的日軍士兵站在隧道門口挪動了位置,等煙塵滾滾的火車過去後再站崗。

為了鐵路運輸安全,日軍在台灣部署了一個師團以警備團名義的警察部隊,裝備德國造毛瑟手槍,守護著鐵路運輸安全,每節車廂上麵都蹲著或坐著兩名日軍士兵,其實長槍就放在煤炭裏麵,關鍵時候就可以抽出來作戰,一列運煤車上至少有80名日軍押送,沒有裝備武器的遊擊隊在以前隻能繞道走路,但是現在,裝備了中華帝國援助的500條步槍,遊擊隊的底氣硬了,即使火車也敢搶。

雞籠山隧道長1500米,是台灣境內環島鐵路最長的隧道,運煤車通過隧道後,大約需要180秒鍾,也就是3分鍾時間,進、出口都有日軍一個小隊士兵守護,擔心遊擊隊搞破壞。

實際上,遊擊隊早就盯上這裏了。

火車還在隧道裏,繼續鳴笛,出口已經能聽到汽笛聲,遠在出口1000米的路基上,一個拿著鋤頭勞作的農民見巡道工走遠後,快速的拿出一塊磚頭似的鐵疙瘩到了鐵路上,用手刨開道砟,顧不上被道砟弄出傷口的手指,那人將鐵疙瘩貼在鋼軌下麵,再用道砟蓋上,一溜煙的拿著鋤頭連背簍都不要了,直接往後麵的山頭跑了,然後又在半山腰喘著粗氣的用袖子擦了擦汗水,也不著急跑了,就這樣氣喘籲籲的站在那裏扶著顆大樹,距離山下鐵路隻有800多米。

“嗚~嗚嗚~!…”

山區,又是山區,日本株式會社的台灣鐵路公司注定要倒閉!

戴著鬥笠的中年男子正是廖剛,如果仔細看,山頭有很多樹坑一樣的單兵掩體,關鍵時候就可以跳進裏麵用步槍跟日軍對射,山上早已埋伏了50人小隊的遊擊隊員,他們都在觀看著山腳下的埋雷地點。

“火車來了!”

“嗯!”

“別說話!”

距離這麼遠,說話山下也聽不到,但這是紀律。

當火車距離埋雷地點還有100米遠時,速度依然不減。

“八十米!”

“五十米!”

“三十米!”

“十五米!”

“十米!”

山坡上埋伏的遊擊隊士兵心裏緊張到了極點時,一聲巨響,雞籠山環線鐵路曲線半徑800米的中間位置發生了猛烈爆炸。

“轟隆嗤!”

轟隆一聲瞬間,道床石砟連同枕木鐵軌五米範圍全部被炸爛了,機車頭三分之一的部分直接被炸爛,蒸汽四溢而出,整列火車沿著軌道慣性往前衝了15米,這個距離內的軌枕還有鐵軌全部變成了麻花,在巨大的動力勢能作用下,後麵的滿載運煤車廂與前麵失去動力的機車頭折疊地撞在一起,發出“哐當!哐!砰!”的撞擊聲,列車直接衝下了曲線半徑外側的大海裏,連同煤炭、士兵的“咿呀哇啊”的慘叫聲,足有半分鍾才停息,緊著是一連串“隆隆”落水聲,之後被海水拍著浪花重歸於靜的時候,山坡上的遊擊隊員們興奮的站了起來,呼喊著“炸了!翻啦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