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潼關變節(1 / 2)

北京,李來亨和老九對麵而坐,他們沉默了半天了。匆匆趕回來的趙丙站在身後,等候李來亨的指示。

趙丙是在鄭州附近得到李岩被殺的消息,雖然消息很確鑿,再去伏牛山已經救不了李岩,但他還是潛入伏牛山中,這時,馬世耀已經離開,劉芳亮將軍正在收攏軍隊,準備南下。

馬世耀和劉芳亮配合相當緊密,馬世耀才到伏牛山,劉芳亮就領兵而來,這隻能說明李自成的部署不是臨時安排的,他們殺害李岩的準備十分的充分。

“老九,看來我們困守北京這一招,已經是多餘的了。我擔心,長安很快就會崩潰,下一步我們該怎麼走好呢?”李來亨聽完趙丙的回報以後,他沒有對李自成殺害李岩的事多說什麼,似乎,在他思維裏,李岩的死是必然的,上天注定了的。半晌,他問了老九這麼一個問題。

“戰略非我所長,聽將軍您的吧。”老九說。

“長安那邊還有什麼情報?”

李來亨當然擔心陝西的軍務,但他更擔心陝西的政治。近幾個月來,牛金星治理陝西可以說一塌糊塗,他不但沒有讓百姓對未來產生美好的期盼,反而讓百姓反感。

老九把陝西的情況說了一遍,對長安的局勢也詳細向李來亨彙報了一番,包括幾個主要官員的私生活。

聽完,李來亨說,這幾天你們別打擾我,我得好好考慮一下了。李來亨隻有在非常難以決策之時會這麼說,他要用幾天時間不讓人打擾地思考問題,說明他要做一個巨大的決策。

李來亨現在沒有太多的人可商量大事,他必須自己拿主意。郝搖旗、穀英、穀可誠都是不錯的戰將,也有一定的戰略眼光,但是李來亨不是作一般的戰略決策,他在做一個改變曆史的重大決策。

所以,他必須摒除一切幹擾,全心身去思考一個問題。

----------。

長安,皇宮內,李自成才和米脂的那位妃子溫存了一會,就被一名太監的聲音打擾了。

“皇上,緊急軍報!”

李自成很久沒有聽到這種緊急的報告了,知道肯定出了大事,忙爬起來,就在床上看著軍報。

“該死!馬世耀竟然投敵叛變?”

他重重地把折子摔在被子上,不小心,剛好摔在妃子雪白的玉峰上,害得這美嬌娘哎呀一聲哼的很痛苦。

馬世耀叛敵了?

不錯。李自成留給馬世耀一萬兵馬受潼關,另外的兩萬兵力調往商州一帶布防。潼關頓時陷入了焦慮之中,潼關的防守本就很吃緊了,現在關鍵之時突然又調走兩萬人馬,使守軍們頓覺失望。就在第二天,馬世耀他在部下的裹挾之下,投降了多鐸。

為什麼李自成會有這麼一招“昏著”把部隊調離?其實,這錯誤剛好是李自成自己造成的。他把李岩這支兵馬從河南搬走到湖北,空虛的河南立即就被多爾袞的部隊填補,此時,陝西的防線突然就擴大了,他不得不從潼關抽兵。從潼關抽兵,李自成知道潼關危險,但他絕對沒想到馬世耀會投降,一萬精兵,駐守潼關頑強抵抗的話,半月至一月是沒大問題的。他本來準備從其他地方再抽兵填補潼關的不足,可是沒等到他做出部署,潼關失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