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忠就應該有死忠的樣。張文秀勸說張獻忠。
張獻忠在張文秀的勸說下,他同意了李來亨的方案。
當然,張文秀並沒有告訴張獻忠,李來亨現在就在成都的事,他一旦知道此人在成都,很難說過他不會對李來亨下毒手,特別是他的大哥張可旺,一心想做張獻忠的接班人,又掌握了兵權,他一旦知道李來亨孤身來到成都,他非挖地三尺把他挖出來不可。
李來亨悄悄地觀察了張文秀幾天,知道此人可以好好利用一下,但李來亨也知道此人的野心,一旦有機會,他就可能會和他競爭首相職位的。
不久,達成了協議,由崇禎皇帝發出聖旨,在全國範圍內推舉一百名參議院參議,條件、指標、方式都寫得明明白白。通知說,崇禎皇帝將於本日啟程回北京擔任中華國皇帝,原來皇室人員即日起盡快回北京麵見皇帝,一百名參議院參議員在一個月之後在北京集合,組成共和國第一屆參議院,並有重要會議議程決定。
各地接到通知,響應的占了大多數,特別是聽說崇禎皇帝還活著,很多人感動得流了眼淚,他們雖然不知道參議員是什麼意思,但推測應該是翰林、禦史等職位的工作吧。但是,從任職的條件來看又不是很像,不過,由於名額很少,所以大家推選的人都是名流,都是些有權勢的人。但是,一些非常有實權的人不同意被推選,他們不屑與一百人為伍。所以,李自成手下的李過等人就沒有被推選,而是一群二等的將領被推了出來。高夫人被崇禎皇帝點了名的,她做了第一批參議員,也是第一個女參議員。
吳三桂、張獻忠也沒有參選。多爾袞等人也沒參選。
麻煩在明朝的原來王室,他們不承認崇禎還活著,即使承認,他們也不再認可崇禎是正統的了。他們說,明朝正統的皇帝是他們自己。
可悲的是,現在自認為自己是明朝正統的人有很多,其中立有朝廷的就有八九個,而有影響力,又有較大勢力的人就有五個皇帝。他們分別是朱由崧、朱聿鍵、朱以海、朱聿鐭、朱由榔。
清兵進關以後,明朝皇室諸王紛紛起來,借反清複明的口號,在地方軍閥的支持下建立自己的政權,其中主要的是下麵幾個政權。弘光政權:崇禎十七年(1644)五月初三建立。由馬士英、史可法等奉明福王朱由崧監國於南京。五月十五日即皇帝位,年號弘光。朱由崧,明神宗之孫,老福王朱常洵之子。初封德昌王,進封世子。崇禎十六年(1643)嗣封福王。次年初,農民軍掃蕩北方,朱由崧流亡淮上。恰逢南京的明朝殘餘勢力議擇君繼承大統,然後揮師北上。在此期間,南京內部曾出現擁潞王(朱常淓)與擁福王之爭,最後四鎮總兵(高傑、黃得功、劉澤清、劉良佐)以軍閥勢力推舉福王朱由崧為帝,馬士英見風使舵,*迫史可法等東林黨官員同意。四鎮及馬士英等以擁戴有功,把持朝政,起用閹黨餘孽,貪贓枉法,與高弘圖等東林餘黨針鋒相對。明弘光元年(1645)三月,寧南侯左良玉稱奉崇禎太子密詔,入誅奸臣馬士英以清君側,起於武昌,進*南京。正月十一日夜,興平伯高傑被暗降清軍的河南總兵許定國誘殺於河南睢州故袁可立府第,巡撫越其傑、參政袁樞和巡按陳潛夫隻身返金陵。隆武政權是在弘光元年(1645)閏六月初七建立的,明福建巡撫張肯堂、禮部尚書黃道周及南安伯鄭芝龍、靖虜伯鄭鴻逵等,奉唐王朱聿鍵稱監國於福州。閏六月二十七日稱帝,改福州為天興府,以是年為隆武元年(弘光元年與隆武元年為同一年)。朱聿鍵,朱元璋九世孫,端王朱碩熿之孫。崇禎五年(1632)嗣立唐王,九年(1636)因率兵勤王擅離南陽獲罪,弘光時獲釋。順治二年五月避亂經杭州,適南都已亡,鄭鴻逵等迎之入閩。隆武帝繼位之初,儼然想有所作為,他集廷臣議抗清戰守。即位不及半月,即下詔親征,影響頗大,同時又安撫難民,聯絡抗清義軍,改變原來弘光朝廷聯虜滅賊的錯誤政策方針。使得江浙、安徽、江西各地義軍紛起,響應抗清號召。然而隆武卻頗不得勢,其軍政大權都掌握在地方實力派鄭芝龍手裏,就連隆武本人也為其挾製,很快被其掣肘。隆武二年(1646)七月,清軍攻下浙東浙南,即揮師南下。鄭芝龍暗中與清軍洽降,撤兵還安平鎮。福建門戶敞開,清軍長驅直入。隆武帝出奔汀州,八月二十八日被清軍追及擒殺,隆武政權滅亡。之後鄭芝龍以無大用,被清廷所殺。魯王政權。隆武元年(1645)閏六月二十八日,在浙江餘姚、會稽、鄞縣等地抗清義軍及故明官吏縉紳的扶持下,明魯王朱以海監國於紹興。朱以海,朱元璋十世孫,魯王朱壽鏞第五子。崇禎十七年(1644)二月嗣王位。魯王政權建立後,控製浙東紹興、寧波、溫州、台州等地,擁有浙中義師及原明總兵方國安、王之仁部,且憑借錢塘江天險,曾彙兵合攻杭州。但其政權腐敗,熱衷於與隆武朝爭奪皇統,勢同水火。邵武政權。隆武二年(1646)十一月初二,大學士蘇觀生、隆武輔臣何吾騶等於廣州擁立朱聿鍵之弟朱聿鐭為帝,改元紹武。永曆皇帝。隆武二年(1646)十一月十八日,明兩廣總督丁魁楚、廣西巡撫瞿式耜等擁戴桂王朱由榔於肇慶稱帝,以次年為永曆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