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神職人員(1 / 2)

今天,白金漢宮裏在召開秘密會議,會議的主題是T灣海戰。北海艦隊戰敗,損失了三艘主力艦,狼狽逃到了公海,左倫斯中將發電回來問該怎麼辦?

該怎麼辦呢?

Y國一直在M國的屁股後麵撿垃圾,現在M國也吃了虧,Y國該怎麼辦?

發動戰爭?華夏已經不是十九世紀的華夏了,更何況兩國相距幾萬裏,遠距離作戰,困難太多,Y國不想找死。

為了如何處理華英問題,這個會議討論了半天,卻連屁也沒有討論出來。分歧有兩方麵,一方以保守派議員為主,觀點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把難題丟給M國;一方是激進的好戰派,以首相戈布朗和少數議員為主,主張聯合仇華國家發動戰爭。

雙方僵持不下,誰也說不服誰,討論來討論去,比屁還不如。

伊麗莎白二世,她的意思是主和,八十歲的老人哪還有打打殺殺的想法?

女王和首相的意見相反,這是一場權力的角逐,從國內政權分析,裏麵涉及到利益的矛盾衝突。關於女王權力和首相權力問題,要從曆史發展的源頭說起,很複雜,很坎坷,難以分出孰是孰非。

王、皇這些稱謂,通指男性掌權者,然而現在卻用在女性身上,是不是錯了?

不是的!

華夏的曆史上,出現過武則天這樣的女皇帝,西方社會同樣如此。在西方各國,先後出現了三十幾位女王,總的來說,西方女性在社會中的表現很不錯。目前,西方社會還有三位女王:H蘭女王貝婭特麗克絲、D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和Y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

這些女王是怎麼來的?

中古之前,女王靠奪權或無男性繼承者才登上的王座;近古和現代,女王的產生源於一個東西——君主立憲製。資產階級革命之後,王、皇帝成了擺設,大權旁落。但西方社會的封建時代很長,一下子沒有了王和皇帝,愚昧的百姓怎麼受得了?於是乎,一種折中的方法產生了——推舉女王。

女人,終究比男人的威脅小。

女人為王,既平複了百姓無王的情緒,也降低了封建社會複辟的危險,一舉兩得,於是傳承到了現在。

女王是女性君主,是國家元首,沒有實權,隻是國家的象征。女王和島國天皇的性質是一樣的。總的來說,女王具有出國訪問、接見外賓、簽署不重要文件的權力,因君主立憲製的存在,女王難以登上權力的最高峰。

伊麗莎白二世正是這樣的一個女王。

Y國的大權在首相手裏。首相即宰相,主宰一切,是國家行政權力的最高領導人,是政府首腦。首相的產生,需要女王的任命才有效。

伊麗莎白二世和戈布朗首相的權力,誰更大,這需要比較一番。

伊麗莎白二世是國家元首,代表王室,王室成員擔任Y國高官,且女王的門生故吏遍及Y國,這樣的人說話是有分量的。雖然法律規定女王是虛職,但誰敢說女王的話就是一個狗屁?

戈布朗首相是政府首腦,代表終極權力,可以任命部長,解散議會,手下有大批忠實的爪牙。這樣的人物,完全可以和王室分庭抗禮。遇到一些重大問題,女王和首相的意見相反,這裏麵就涉及到權力之爭了。

例如這次,關於如何處理華夏的問題,伊麗莎白二世和戈布朗首相差點打了起來。這已經不再是一個決定,而是投石問路,爭出誰才是Y國最有話語權的權力者。

政界,爭權奪利的事還少麼?

可還沒有分出高下,外麵傳來了槍聲,伊麗莎白二世、戈布朗首相和一眾議員嚇得麵如土色,完全沒有剛才爭吵時的勇氣可嘉。

“值尉官,外麵發生了什麼事,怎麼有槍聲?”伊麗莎白二世驚慌的問道。

一名值尉官跑了進來,答道:“女王陛下,大事不好了,皇家護衛軍發生叛變,正在向這裏殺來。”

“皇家護衛軍叛變?這怎麼可能?”伊麗莎白二世大驚,又問道:“叛變的人有多少,有沒有鎮壓下去?”

“叛變的人不多,隻有十二個,不過戰鬥力很強大,幾百護衛軍也不是對手。”

“皇家護衛軍是幹什麼吃的,長期養尊處優難道消磨了鬥誌!你去告訴凱爾隆護衛隊長,鎮壓不住這十二個叛軍,提頭來見。”伊麗莎白二世生氣了。

幾百皇家護衛軍打不過十二個叛軍,這要是傳了出去,比北海艦隊戰敗還丟臉。

“是!”值尉官跑下去了。

十分鍾之後,槍聲沒有停,反而越來越大。聞訊趕來的一千多皇家護衛軍沒有攔下十二名守護者,別說攔下了,連受傷的也沒有。反觀皇家護衛軍,死了近半,連凱爾隆隊長也戰死了。

十二名守護者已經迫近了伊麗莎白二世開會的會議室,一路走來,屍橫四野。皇家護衛軍,隻是普通的精銳士兵,哪是守護者的對手?如果一千多皇家護衛軍可以幹掉龍組守護者,那華夏早就滅亡了,因為龍組無法擔當守護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