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民族的崛起 第六十五章 奧羅琴(四)(1 / 2)

俄軍指揮官打著哈欠朝著休息室走去,自己確實太累了,幾乎每走一步都會不由自主的打哈欠,強烈的困意將其包裹,隨時都有倒下的可能。然而他剛剛走了幾步,就感覺到地麵微微晃動起來,原本還以為是自己太困的緣故,可隨之而來的聲音讓他瞬間清醒過來。

沉悶的爆炸聲不斷響起,地麵的晃動幾乎讓人難以直立。周圍牆壁上不斷有灰塵脫落,兩名警衛員跌跌撞撞的衝過來想要將俄軍指揮官拖走,卻被一側滑來的櫃子直接撞到。沒等警衛員再次站起,沉重的櫃子突然發生傾斜,重重地壓在警衛員身上。那名警衛員重新倒下之後身體隻是抽搐了幾下,很快一動不動,隻看到嘴角不斷流出鮮血。而另外一名警衛員的下場也讓人難以直視,沒等站起身就被周圍慌忙逃竄的人再次踩到,活活的變成一個肉墊。

指揮中心內的燈開始閃爍起來,一些斷裂的地方不斷閃爍著火花。突然,整個指揮中心陷入昏暗,隨之響起刺耳的尖叫聲。黑暗隻是暫時的,很快又被點亮。那些安置在牆壁四周的應急燈,發出陰冷的白光,為那些尚未離開的人點亮道路。

俄軍指揮官此刻已經重新站起來,隻不過他選擇靠在一處牆壁,眼睛中閃爍著不甘和恐懼。地麵的晃動尚未結束,沉悶的爆炸聲仍不斷響起。雖然沒有離開這裏,暫時看不到外邊的情況,但俄軍指揮官能夠想象到外邊是何種情況。在整個奧羅琴,引起的爆炸能夠導致地下指揮中心如此晃動的,隻有彈藥庫被引爆或者遭到敵軍大當量炸彈的襲擊。可在晃動開始之前,己方沒有發現中國戰機的行蹤,那麼隻有一種可能。

對於俄軍指揮官來說,這是一個無法接受的事實。他無法理解中國軍人是怎麼做到在這樣的天氣下行動的,更無法理解中國軍人是什麼構造出來的竟然能夠抵禦這樣的天氣。雖然事實無法接受,可從心裏還是佩服中國軍人的頑強以及表現出來的戰鬥意誌。

正如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在昆侖關被中國軍隊擊斃的日軍第五師團第二十一旅團長中村正雄在筆記中所寫的。“帝國皇軍第5師團第21旅團,之所以在日俄諾坎門一戰中獲得了‘鋼軍’的稱號,那是因為我們戰勝了頑強的俄國人。但是,在昆侖關,我應該承認,我遇到了比俄國人更頑強的軍隊……”

俄軍指揮官默默地看著周圍一切的發生,連續的晃動已經破壞了地下指揮中心的承重結構,不少地方的天花板上已經出現裂縫。然而對於這一切,那些試圖逃跑的人並不知道。很快,一些地方轟然倒塌,那些恰好經過的俄軍士兵和參謀人員被瞬間埋入廢墟之中。坍塌導致指揮中心撤退變得更為混亂,每個人都拚命朝著出口衝去,為了最後的一線生機。可就在此刻,一個出口也發生了坍塌,直接堵死了逃生的道路……

俄軍指揮官慢慢坐在地上,靜靜地看著周圍混亂的場麵。他此刻很想說點什麼,可又說不出來。自己能夠感受到死亡的到來,因為自己腦海中已經開始閃爍曾經的畫麵。聽說隻有將死之人腦海中才會閃爍這些畫麵,讓自己以極快的速度回顧這一生所經曆的事情。越來越多的地方開始坍塌,但指揮中心內並未安靜下來,哭聲取代了雜亂的腳步聲。

對於劉厚德來說,是否能夠擊斃對方指揮官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完成了任務。眼前的山穀除了火光就是爆炸聲,不知為什麼看到如此殘酷的一麵,自己心情反而好上許多。通信器也打破了沉默,不斷響起戰友的聲音,各個小組都在點驗人數。

山坳口的哨所也被第一小組順利拿下,聽說小組長直接丟了一個集束手榴彈進去,一聲巨響之後哨所裏邊除了黑煙之外,到處都是被撕碎的血肉和屍體。其場麵之殘酷,聽說連久經沙場的老兵都不忍心去看。山坳口哨所被拿下,也掃清了自己撤退路上最後一層危險。至於兩側山峰上的俄軍,劉厚德可沒有興趣在這樣的天氣條件下進行較量。至於他們是否會利用地形優勢封鎖山拗口,更是不用考慮的問題,因為此刻那樣做毫無意義。

被煙霧包裹的野戰醫院到底是什麼情況不得而知,但至少己方沒有攻擊野戰醫院。可野戰醫院周圍的彈藥庫和油料庫太多了,那些濺起的火星和四處飛舞的彈藥,野戰醫院恐怕難獨善其身。房子一座接一座的倒塌,整個奧羅琴小鎮幾乎被夷為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