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人風的資產隻展露出一個邊縫,就讓盜六、六泄等玩家覺得跟對了老大;一群人並沒有走正門,低調嘛!六扇門地處燕京外城北門,北門共含兩街十六坊,坊就是現實中的小區,街的範圍極大,六扇門占據北春街的兩分之一領土。
從六扇門廢棄數百年也依然沒有被朝廷另辟它處,不是說這片土地不值錢,也不是說沒有哪位達官貴人看上這片土地;無人敢動這塊土地的原因在於,它最早並不是在燕京城區域內,李太玄組建六扇門時,這片土地還處於荒野之外,燕京是幾經擴充之後才有如今的規模,六扇門這片土地就是在擴充後被包括進去。
這片土地是李太玄自掏腰包買下來的,他死了之後,土地所有權就歸了登基的皇帝,如此一代代傳了下來;也曾有皇帝弱勢,臣子強勢之時,卻沒有哪個強勢的臣子去占這片土地。據李隆基說,之所以這片土地傳承數百年也沒有被占去,原因在於隱門。
六扇門組建時,從國宗、隱門挖來天資聰慧的少年,李太玄當時組建六扇門也不是要針對“武道勢力”,而是針對前隋餘孽,國宗與隱門自然大力支持;因此,最早一批六扇捕快,實際上都是與隱門有極深淵源的,李太玄死後,六扇門解散,這些捕快就全部返回原來的宗門。
這些返回宗門的前捕快們對六扇門總部還是相當眷戀的,時不時都會回來打掃一番,同時也是老同僚們相聚一下,而其中有幾個捕快在死後,讓宗門把自己葬在六扇門總部裏,所以,這些葬在六扇門總部裏的捕快後代們,年年都會來祭拜祖先的。
說難聽點,這地方尼瑪就是個墓地啊!
商人會為利益而鏟平皇帝的祖墳,卻不敢鏟平隱門弟子的祖墳,這片土地也就一直保持下來;當然,第一代捕快的後代們也沒有清理六扇門總部的意思,每年祭拜後就徑直離去。
六扇門的西麵就是城牆,城牆與六扇門總部的城約有兩米的距離,從六扇西門走出來,再通過這條兩米寬的小巷,左可達燕京外城北門的“北春街”頭,右可達燕京外城北門的“北雁街”頭。
燕京城牆可以用高聳入雲來形容,50米的高度再加上卓越的防禦係統,造就燕京數千年沒有被從外攻破過;每代王朝更替,都是從燕京內部攻破的,全都是內賊打開城門。
因此,天下間也有“燕京城門夜開啟,王朝就此自更替”的說法。
駐守這一段城牆的將領名叫“段九齡”,跟九九寨的扛把子“段九壺”僅差一個字,此人是皇帝暗中扶持起來的親信,似乎也知道皇帝與苗人風之間的基情甚深;因此,在與苗人風見麵時,態度放的極低,得知苗人風從眾中有一個與自己名字僅差一字後,拉著段九壺就要拜把子。
把子自然沒有拜成,此次在六扇門後巷處會麵,就是苗人風希望弄出一條捷徑,想在燕京城內挖一條地道通往外麵,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否則也不會有“燕京城門夜開啟,王朝就此自更替”的說法。
捷徑其實就是利用機關器械,在六扇門內與城頭之間搭一條繩梯,武者隻要有借力點,再高的地方都能攀越而上;段九齡原本並非駐守此處的,皇帝回太極宮後,下了暗令讓他運作一番,所以,段九齡也是剛調來不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