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軍工部門由推出更多先進的武器裝備用於前線作戰。雖然直至2012年初獵戶人在歐洲的軍工生產處於一直增長的狀態,但是速度卻是緩慢的,數量更是有限的,與地球上國家尤其是中國的軍工生產的速度和數量比起來,差距在日益擴大。
由此造成的惡果就是帝國軍工生產的數量雖然一直在上升,但是事實上卻越來越嚴重的無法填補戰場上日益巨大的損失,所以就出現了一個匪夷所思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現象:獵戶人的軍工生產在一直增長,軍隊的武器裝備卻在一直下降。
而中國卻恰恰相反,它的軍工生產在日益恢複和攀升,部隊的武器裝備在不斷的加強和更新換代。在庫爾斯克會戰時,中國軍隊中機甲兵數量遠遠超過了敵人,其比例甚至一度達到10:1,遠遠超過敵軍為發動進攻所竭盡全力東拚西湊的數目。
另外一個導致敵人失敗的原因就是兵源問題,隨著地外戰爭的進行德,兵源問題就開始越來越嚴重的困擾帝國。尤其是進入戰爭中期以後,敵軍在戰場上開始遭受日益巨大的損失卻得不到及時的補充和支援。
這種情況迫使阿勒克斯在2012年初實行“帝國總動員令”,將仆從國中16歲至65歲的男子以及17到45歲的女子都被征召入伍,窘迫之狀可以想見。
早在去年,阿勒克斯就迫於兵力不足,向仆從國家大規模征集軍隊。匈牙利和羅馬尼亞軍隊被整師整師的征募。甚至於阿勒克斯本人親自出馬,到非洲要求阿賈斯提非洲仆從軍。該年,羅馬尼亞、匈牙利、意大利、斯洛伐克、西班牙這些國家的部隊所占的比例達到東線全部兵力的1/10之多。而這些占有著巨大比重的仆從國部隊,無論是素質、裝備、士氣還是戰術都不如獵戶軍人,甚至相差甚遠。
2012年初的“帝國總動員令”發出後,幾乎無論男女老少凡是拿得動武器的人員都被征召入伍,部隊中兵員的年齡差距開始嚴重擴大老少摻雜,而更令人難以容忍的是這種現象將隨著戰爭的繼續而日益嚴重,所以部隊整體的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都在急劇下降。
至於訓練,通常情況下陸軍新入伍的人員要經過4到6個月的訓練後才被派往作戰部隊。但是由於兵員短缺問題逐漸越來越嚴重的困擾獵戶人,帝國指揮部不得不對新入伍的人員隻進行6至8周的訓練後就將其派往前線。
因此,這些人員無論身體狀況還是戰鬥技能都十分低下。而軍官的補充則更為費勁,軍事院校的畢業生遠遠無法補足戰場指揮官的傷亡。至2012年春,獵戶人80%的青年軍官甚至隻受過3個月的短期培訓就被直接派上戰場。
空軍的補充比陸軍更為艱難。由於飛行人員不足,在戰鬥中受重創的航空兵部隊根本無法得到替換,隻能補充為數極少的乘員組和飛機,而且許多乘員組還沒有戰鬥經驗。補充給航空兵隊伍的新飛行員,其訓練質量不符合新的防禦形式向飛行員提出的要求。
而與此相對的是中國官兵的戰鬥技能則大為提高,到2011年秋季,中國新組建的軍一級編製的工作已基本完成,組成了很多新編製的機甲部隊,大量有經驗的老兵被充實到部隊基層,這大大增加了部隊的戰鬥力。
通過以上庫爾斯克會戰的戰前分析可以看出,獵戶人顯然不僅沒有任何勝利的希望和把握,而且甚至已經是冥冥之中注定了失敗的命運。戰役發動前阿勒克斯更曾有過一度的猶豫和憂慮,這說明獵戶帝國高層對此次作戰的可行性還是有一定懷疑的。
但是,“堡壘計劃”最終還是啟動了,之所以不可為而為之,說明獵戶人更多是從政治方麵來考慮這一次會戰了。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一連串的失敗,已經使得帝國士兵的士氣低落到極點,帝國迫切希望用一場勝利來刺激前線的將士。因此,庫爾斯克會戰與其說是一場軍事上的生死之搏,倒不如說是一場政治上的較量,而這場較量的勝敗取決於各自的實力,很明顯綜合實力占優的中國取得最後的勝利,而獵戶人從此一步步走向失敗的深淵!
朋友新書:哈利波特與肖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