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迷途遇匪(1 / 2)

第四章 迷途遇匪

因為是黑天,山穀什麼也看不清,隻好把車停在一片草地上,兩人坐在車裏聽著外麵呼嘯的西北風,熄滅大燈把汽車熄火了,兩人要節約汽油。雖然這個時候已經有汽油了,可這輛車是燒97號的,這時候恐怕沒有吧?再說就是有上哪弄去。

兩個人裹了裹身上的棉襖,感覺到汽車裏的溫度下降的很快。淩芸說道:“桐桐,你們老家這樣冷啊?這怎麼過呀?”

袁桐說道;“這算什麼?才剛剛十一月份,最冷的時候是十二月和一月份,那是最冷的時候。聽我爺爺說,當年的東北,零下四十多度是正常的,不過現在暖和多了,三十度的時候都不多。真是全球變暖。”

淩芸嚇得直縮脖子,四十度,那還不凍死了?想想這可是三七年,比他爺爺的年代還要早,感覺到沒辦法活了。想到這說:“看來我們有了地點之後,第一件事就是養鴨子,弄鴨絨,做羽絨服。將來打仗可不能穿這個棉襖,還不等潛伏一個小時就成冰棍了。上廁所方便的時候是不是得預備一個棍子?”

袁桐笑了:“行,以後我給你弄一個,還是紫檀木的。上麵刻上花紋像個藝術品。”

“去你的,都是聽郭德綱相聲聽的,你留著用吧”淩芸也笑著說道。

開了幾句玩笑,兩個人又回到現實中,開始低聲的研究起來接下來要怎麼辦,應該注意什麼,要怎麼發展。淩芸盡力回想自己知道了曆史知識,袁桐也盡力想自己看過的影視劇,在當中吸收有用的東西,包括招收人員,可以借鑒的經驗。

兩人這一研究才發現,原來後世帶來的知識這麼有用,很多看著不起眼,後世是家喻戶曉的事情,可是在這個時候都成為舉足輕重的知識。兩人越是研究越是興奮,最後連航天飛機都成為兩人的發展計劃。

說到高興的地方,袁桐都有些亟不可待的想去實現它。這是一幅美麗宏偉的藍圖,每個聽到的人都會激動。

淩芸說的對,東北太好了,這裏可是鋼鐵,煤炭,木材,糧食,甚至石油,沒有一樣缺的東西。中東鐵路,北滿、南滿鐵路,大連旅順海港。得天獨厚的一個地方,難怪鬼子占領這裏。

作為有頭腦的淩芸心裏清楚,這些都是兩個人的願望,實現它得有很長的路要走。鬼子會讓他們實現嗎?關東軍就是七八十萬,還有滿洲國的偽軍,還有上百萬的日本移民。

東北薄弱的抗戰基礎,三一年九一八事變,到現在的三七年,六年了,鬼子已統治東北六年時間。在陳福財的身上,不難看出,東北人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統治,就連袁桐說溥儀的名字,陳福財都認為不行,可想而知是什麼抗戰基礎,再說滿族人居多數。

聽著淩芸說出的這些困難,袁桐的興奮冷卻不少。淩芸分析了一下國際形式和國內的形勢,讓袁桐又興奮起來。因為淩芸什麼都知道,這是看書和學習曆史的好處。這時候她真的佩服淩雲的老爸淩振遠真是有先見之明,要是兩人什麼也不知道,那才是悲哀呢。

這一談論,太多的事情要研究,太多的事情要解決。看著窗外淡淡發亮的天空,淩雲說道:“我們還是尋找可以藏汽車的地方,然後離開這裏。”

兩人顧不上寒冷,開車門下車,開始向山裏找,可是真要是找一個能藏住汽車地方還真不容易,有些地方很合適,可是汽車開不上去。一直到天大亮了,才找到一個山洞,汽車可以開到洞口。

兩人一陣高興,隻要想辦法把洞口堵上就行,這裏除了樹林就是荒草,根本是人跡罕至的地方,不容易被發現。

經過了半天的時間,終於把汽車開進了山洞,當兩個人收拾汽車上的東西打算離開的時候,看著汽車又舍不得走了。

她們不是舍不得汽車,而是那個時代,她們來的那個時代。兩人心裏都明白,離開這裏,就進入了三七年的時代,等著她們的還不知道是什麼?有沒有機會再回到這裏誰都不知道。

會不會幾十年之後,有一天人們發現,這裏有一台幾十年前就出現的汽車,也會是一大考古發現吧?

咬咬牙兩個人用樹枝和蒿草把洞口又偽裝一遍。淩芸覺得要是不死的情況下,春暖花開之後,兩人會再來,把洞口徹底封死。

用樹枝把汽車留在雪地上的痕跡消除,兩個人向山下走去。這裏山風也不小,雖然不是陰天下雪,但西北風還是卷起地上和樹枝上的積雪,揚得漫天全是。兩個人還沒有走到路上,身後的痕跡就沒有蹤影了。

這時候兩個人身上不屬於這個時代的東西都留在汽車上,隻有穿在裏麵的衣服還是原來的。她倆現在變成地道的東北人,頭上圍著厚厚的圍巾,身上是像道袍一樣的棉襖,棉褲又肥又大。一雙手工做的棉鞋,踩在雪地上,發出吱吱的聲音。

也許有樹木遮擋,樹林裏的風要小得多,也沒有那麼寒冷。她倆沒有地圖,這空曠寂寞的野外,也沒有人打聽,本來向陳福財已經打聽清楚去蒙江縣城是哪個方向。

可是尋找可以藏汽車的地方,這一轉把兩個人轉糊塗了。汽車是臧好了,可卻分不清該向哪個方向走。再說為了藏東西,當然不是在公路兩側,隻要車能開動的道路就行,這回好了,想找到原來的主幹道都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