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5章 新的形式(二)(1 / 3)

第115章 新的形式(二)

“報告”水仙在外麵進來:“司令,一個自稱是吳光忠的人要求見你,說是有重要事情。”淩芸想一下,她對這個吳光忠沒什麼印象,也不知道什麼事情,點點頭說:“你讓他進來吧!”

淩芸並沒有拒絕,這些天裏每天都會有人要見淩芸。雪原軍控製區是四縣之地,後來加上通化,可是這一次增加了四五個縣的地方。

日軍兵力不足,固守重要地方,放棄了廣大農村城鎮。此時正是糧食收獲的時候,淩芸此時發動進攻和這方麵也有關係。

長白山地區以蒙江為中心,周圍大部分是山區,耕地麵積很少,如果被鬼子把這些糧食弄走,淩芸的雪原軍一冬天怎麼辦?所以發動此次戰役向周圍擴大地方,也跟秋糧有關。

東北的糧食,一年隻有一季,如果不能得到,那情況會很糟。這可是大片地區人口幾十萬,如果全算上有百萬人口沒有吃的,一下就得亂套。

如今通化保衛戰勝利,打破日軍的封鎖,同時樺甸、輝南、磐石和柳河、梅河口落進雪原軍手裏,周圍的廣大農村也歸入雪原軍。以楚玉為首的抗日區政府迅速對地方做出反應,接管各地縣政府地方組織。雪原軍派出小股部隊清剿土匪和民團,收繳武器彈藥,解散地方武裝。

這些事淩芸沒時間去管,隻要軍事上的事情全都歸袁桐和胡啟忠兩個人,把那些民團土匪全部收編,在臨江組成雪原軍新兵部隊,進行訓練教育,沒什麼問題的編入部隊。

雪原軍再一次擴編,成立軍部,正式出現雪原軍。軍長袁桐,參謀長李海忠,把所有部隊整編成兩個師,分別為兩旅六團製。在戰役結束後的一個月時間裏。日軍向雪原軍周圍調動了兩個師團和三個偽軍師,加上原來兩個師團總兵預計十萬人。

雪原軍也迅速擴大,從原來的兵力一躍出現兩個師四個旅,兵力達到了兩萬多人。特別是淩芸和袁桐研究後,決定抄襲老前輩的方法,組建了雪原軍地方警備總隊,其實也就是民兵組織,用於彌補兵力不足,擔任地方警備。

雪原軍的又一次勝利,極大鼓舞了光複區的百姓。認為雪原軍成不了氣候,躲得遠遠的情況沒有了。

胡啟忠以雷霆手段讓轄區的地主、漢奸們清醒地認識到一點,雪原軍歸根結底還是土匪的性質,不要試著和他們講理,因為雪原軍根本不講理。聽話你就活得好好的,不聽那就剩下死路一條,百姓的支持讓雪原軍迅速膨脹。

各縣都成立了警備大隊,平時勞動生產,閑著時參加基本的軍事訓練,擔任地方警戒和保護。特別是和日軍接壤的地區,警備大隊的作用更加明顯,彌補了警察數量不足的缺點。

這些工作千頭萬緒,好在雪原軍不缺武器,隻是彈藥很少。要說雪原軍根據地什麼最多,那就是土炸藥工廠特別多。幾次土法作戰,落後的武器打勝仗,讓整個雪原軍控製區相信,武器落後但架不住數量多。

所以和日軍接觸的幾個縣城,武裝了大量土武器,用於防守。麵對如此大規模的布置,日軍飛機也爆炸不過來。除了對蒙江、通化和臨江進行幾次轟炸以後,日軍飛機也無力的停止空襲。對於地廣人稀的東北山區,日軍的轟炸起不到什麼作用。

雪原軍全體出動,除了必要的駐防部隊,包括警備隊和地方警察,調動一切力量進行搶秋糧,讓日軍十分頭痛。

關東軍司令部責成滿洲國地方官員,加大秋收力度,讓百姓盡快把糧食收上來。但周邊的百姓畢竟是一家一戶力量有限。雪原軍是軍隊出動幫忙,速度不是一般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