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瘦弱的韓飛又開始了一天《道德經》背誦,流暢而自然,餘音繞梁不絕,與這深山雲霧融為一體,似乎真的蘊含了那麼點道意一樣,即便是稚嫩的聲音,也常常引起來道觀祈福觀摩的信徒和遊客的注意。
這座山名曰青城山,坐落於天府之都南麵,群山環繞起伏,林木蔥蘢幽翠,雲霧繚繞,儼然一幅仙家氣派,而這青城山也確實是道家發祥地之一。
韓飛是十八年前被送到觀中的。
十八年前一個冬日早晨,因為天氣已冷,來觀裏燒香祈福的遊客很少,早上更是一個也沒有,就在門童正無聊打盹之時,門口卻來了一個很特別的人。說是特別,是因為這個人全身都裹著一層黑紗,僅在鼻梁上方眼睛之處留了出來,卻不變辨男女老幼,懷裏還抱了一個小小的包裹,亦是黑黑的裹布,像是纏了好多圈。
童子雖然好奇,卻也沒肆意的打量,僅以常態,禮貌性的迎了上去,輕聲問道:“善人是來祈福燒香的麼?”,然而這個神秘的人並沒有說話,依舊端站在那裏,隻是默默的看著懷裏的包裹,目露悲傷,似乎有什麼不舍的情緒,令這個清晨的空氣都有些冷寂悲愴。
小道童不知所然,再次詢問未果後,心念道真是個奇怪的訪客,隻得返回觀內,是尋求年長的道人來溝通。半柱香時間過去,小道童果然領著一位中年的道士來到了觀門前,然而更奇怪的是觀門前的卻已經看不見那位神秘人了。小道童正不知道怎麼給道長解釋時,中年道長聽到了有嚶嚶的哭泣聲,聲音很小,細弱蚊嘶,若不是在這清冷的清晨,若不是這寂靜的道觀,很可能就忽視了這個聲音。小道童和道士聞音尋過去,發現院角處竟有一個黑色的包裹,而聲音正是從這個包裹發出。
“這不正是剛才那位神秘善人的包裹嗎!”小道童驚呼,道長沒有說什麼,快步上前抱起了包裹,很輕卻很暖暖的,他小心翼翼撥開裹布,裏麵露出了一個白白的小臉。
這便是韓飛的由來,至於韓飛這個名字,則是脖子上的一塊玉佩上就刻著韓飛二字。韓飛這麼多年倒是沒有在父母與名字上糾結過什麼,他總是覺得既存在,便有存在的道理,既不存在,再追求亦是給自己徒增煩惱。
十八年時光,荏苒一瞬而已,甚至觀內都早已對韓飛的存在習以為常,沒有人再記得那個清晨,那個特別的人,那個黑色的包裹,韓飛也沒有詢問過,仿佛這一切都沒有發生過一樣。他隻知道,他現在就是一個道童,每日負責誦讀各種道經,負責打理三清道觀裏的衛生,他覺得這樣的日子足夠安好了,沒必要再多想些什麼。
然而今天似乎有些不一樣,他有一種感覺,這安好的時光就要結束了,因為,不平凡的人終究要走上不平凡的路。
韓飛依舊日常誦讀著《道德經》,卻感覺到渾身一陣暖意,這在從小生有體寒之疾的韓飛身上發生,讓韓飛感到異常的舒適,而這次的誦讀韓飛也晃入夢境般,一字一句都渾圓深厚,如飄渺之音,偏偏又洪大如鍾,聲音逐漸向四周擴散,觀內所有人都停下了正在做的事情,駐足而聽,隨之亦入夢般。聲音愈傳愈遠,甚至山下的人都仿佛聽見了般,世界如此安靜,隻留一股道音在世間流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