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小婦人(2)(2 / 2)

1862年初,聯邦軍在東西兩線發動進攻。在西戰區,2月6-16日,U.S.格蘭特指揮田納西軍團在艦炮火力支援下,先後攻克亨利堡和多納爾森堡。2-6月間,聯邦軍先後占領坎伯蘭河上的納什維爾和密西西比河上的哥倫布、十號島、新奧爾良和孟菲斯及科林斯等要地。至此,肯塔基州全部、田納西州大部和密西西比河大部地段為聯邦軍所控製。在東戰區,3月,G.B.麥克萊倫將軍率波托馬克軍團10萬餘人經水路進抵詹姆斯河與約克河之間的半島東端,隨後西進裏士滿,但進展遲緩,僅約克敦圍攻戰就耗時一個月,致使南軍預有準備。經“七日之戰”(6.25-7.1),R.E.李指揮北弗吉尼亞軍團挫敗聯邦軍的進攻,麥克萊倫被迫撤退。李乘勝揮師北上,於8月29-30日同J.波普指揮的弗吉尼亞軍團進行第二次布爾河之戰。聯邦軍再次受挫,損失1.4萬人。李軍團隨即北渡波托馬克河,威逼華盛頓。麥克萊倫率部於9月17日在安蒂特姆與李軍團鏖戰,擊退南軍,但未追擊,致使李軍團安然撤退。12月13日,A.伯恩賽德率波托馬克軍團12萬餘人與李軍團近8萬人在弗雷德裏克斯堡交戰,聯邦軍敗退,傷亡1.2萬餘人。

第二階段(1863-1865)由於聯邦軍在戰場上不斷失利,人民群眾強烈要求林肯政府以革命方式進行戰爭。1863年1月1日,林肯正式頒布《解放宣言》,宣布解放叛亂州黑人奴隸。這一革命性文件連同1862年5月頒布的《宅地法》,以及後來采取的武裝黑人、實行征兵製、懲治反革命分子等一係列措施,調動了廣大群眾尤其是黑人的積極性(戰爭期間黑人參軍約17.9萬人),從而使這場戰爭進入一個新階段。1863年5月1-4日,J.胡克率波托馬克軍團13.3萬人與李軍團6.2萬人在錢瑟勒斯維爾激戰,聯邦軍傷亡1.7萬人,南軍損失1.3萬人。6月,李軍團7.6萬人再次北上,攻入賓夕法尼亞州。7月初,G.G.米德率波托馬克軍團9萬人在葛底斯堡之戰中擊敗南軍。與此同時,西戰區格蘭特軍團取得維克斯堡之戰的勝利。聯邦軍的勝利扭轉了整個戰局,南軍從此逐步喪失戰略主動權。7月8日,聯邦軍占領哈得孫港,打通密西西比河,將南部同盟分割成東、西兩部分。9月9日,W.S.羅斯克蘭斯率坎伯蘭軍團攻占交通樞紐和工業中心查塔努加,取得向南部進攻的前進基地。11月23-25日,格蘭特率軍擊敗圍攻該城之敵。

1864年3月,林肯任命格蘭特為聯邦軍總司令,W.T.謝爾曼為西戰區司令。在林肯主持下,格蘭特與謝爾曼共同製定新的戰略計劃,決定東西戰區協同行動:格蘭特親率波托馬克軍團,以殲滅李軍團為主要目標,相機奪取裏士滿;謝爾曼由西向東南挺進,深入敵後,向沿海地區進軍,對南部同盟東部地區實施中間突破。4月底,格蘭特率11.8萬人南下,5-6月與李軍團6萬餘人在懷爾德尼斯、斯波契爾瓦尼亞和科爾德港等地交戰,損失5萬餘人,但迅速得到補充。6月15日,聯邦軍圍攻裏士滿以南的彼得斯堡,與南軍相持9個月之久。7月上旬,李派J.A.厄爾利率部2萬人奔襲華盛頓,北軍P.H.謝裏登將軍率部阻擊。同年8月-次年3月,在謝南多厄河穀之戰中,南軍厄爾利部被殲。在西戰區,謝爾曼率10萬大軍於1864年5月7日從查塔努加出發,進軍佐治亞,目標是殲滅南軍J.E.約翰斯頓重兵集團(5.3萬人),破壞南部的戰爭潛力。他采取穿插迂回戰術,於9月2日攻占亞特蘭大,11月16日率6.2萬精兵開始著名的“向海洋進軍”。為迷惑敵人,他分兵兩路,使約翰斯頓不明其主攻方向,防不勝防。23日,兩路兵力在米利奇維爾會合後繼續東進,於12月21日在海軍配合下攻占沿海重鎮薩凡納。這次無後方作戰行動,聯邦軍長驅300餘公裏,沿途搗毀南軍後勤基地,破壞其交通線,摧毀種植園,沉重打擊了奴隸製。1865年1月,謝爾曼揮師北上,配合格蘭特對南軍實施南北合擊。4月2-3日,格蘭特率部相繼攻占彼得斯堡和裏士滿。9日,李率殘部2.8萬人在阿波馬托克斯投降。26日,約翰斯頓也率部向謝爾曼投降。曆時四年的內戰至此結束。戰爭中,聯邦軍傷亡63萬餘人,南軍傷亡48萬餘人。

美國內戰是美國曆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它不僅恢複和鞏固了聯邦的統一,摧毀了奴隸製,解放了生產力,為美國資本主義發展掃除了內部障礙,而且對歐洲革命、各國工人運動和黑人運動也產生了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