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二(1 / 3)

每年九、十月之後就是嚐新, 這時候庶人們從農田裏收獲了的糧食都要入庫, 同時宋君要舉行嚐新祭, 將新收獲的糧食祭祀天地神靈, 讓神鬼們享受著後代獻上的豐厚犧牲, 期待神鬼們享受到豐厚犧牲能心身愉悅, 保佑宋國來年任然風調雨順, 獲得大豐收。

公宮之中為了嚐新祭,忙的人人腳不沾地,不過宮外的貴婦們還是會帶女兒們進宮拜見君夫人, 君夫人的北宮,處處漂浮著貴婦還有貴女們的衣香,一群貴婦和貴女簇擁著上頭風華正盛的君夫人還有已經出落的亭亭玉立的公女姵, 姵長相肖母, 年歲哪怕還有些不足,坐在那裏也有隱隱約約的風姿了。

鄭媛在上頭和幾位貴婦說著話, 話題是外頭宋國和其他幾個國力差不多的諸侯的戰事, 隨便稍微提一些如今從南邊楚國那裏傳來的新的風尚。

“夫人的麵色如今越來越好, 比上回妾看到的要好多了, ”貴婦們看到鄭媛白裏透紅的肌膚, 半真半假的奉承, 女人們羨慕的眼神不停的在她臉上逡巡著,都說女人生了孩子之後,臉色就會變黃, 日漸變得身材肥壯, 惹人討厭,貴婦們不用親自帶孩子,孩子們都有乳母來帶,可是生產之後,身上多多少少有些變化,比不得生產以前,可是君夫人卻真的是半點變化都沒有。

說起來,小公子才出生八個月吧?竟然恢複的這麼快!

“這也不難,多多走動,不要老是在宮室裏頭呆著。”鄭媛聽到貴婦們的奉承,掩口一笑,“每日走動那麼幾個時辰,走夠一萬步,也不怕甚麼了。”

貴婦們聽到鄭媛所言,麵上露出訝色,“夫人果然毅力非凡,日日如此,難怪恢複的如此快。”

鄭媛一笑,“所以不費點功夫怎麼能行呢。”

姵坐在一旁,低下頭,手指轉弄著腰下佩戴的玉環,玉環是整塊昆侖玉打磨而成,通體潔白無瑕,幾乎能和晉國的垂棘之璧媲美了。宋國公宮裏也找不出其餘多餘的第二塊來,有些貴女看到她手下的玉環,看的雙眼發直。

姵察覺到投過來的目光,抬頭看過去,就見著幾個年歲比她大的十多歲貴女慌忙轉過眼神去。

姵臉上不動分毫,心裏撇了撇嘴。

眾女對外頭戰事說了一些之後,興致勃勃的說起了來自楚國的琉璃璧,楚國來的那些琉璃璧色彩斑斕晶瑩剔透,貴婦們甚是喜歡,更是以佩戴琉璃璧為風尚。

正說著,寺人俠從外頭進來,對著上首的鄭媛拜下,“夫人,國君來了。”

“呀,國君來了。”貴婦們從席上紛紛站起來,就要告退。臣婦宗婦不見國君,這是不成文的規矩,每個人都必須遵守。雍姬扯著女兒伯姞起來,也不知是故意還是無意,帶著女兒慢吞吞的走在眾人後麵,伯姞聽到宮門那邊人走動的時候環配發出的叮當的撞擊聲,立刻忍不住回頭看了一眼。這一眼就見到一個麵容俊美出眾的男子穿著玄色朱裳的諸侯服飾從門外走來,那男子比她見過的所有的男人都要俊美,尤其眼裏含著一股脈脈柔情,叫她心神蕩漾。

接著她對上一雙似笑非笑的雙眼,公女姵冷冷的盯著她,那目光似乎刺透了她的一切偽裝,直達她的心底。

伯姞慌亂的低下頭去,跟在母親的身後,腳步匆匆。

姵收回目光,等到宮室裏的人都走的差不多了,她才吸了吸鼻子,“君父這會才來呢,剛才吵死了,那些婦人不懂戰事也不懂朝政,天天說的就是甚麼發髻配甚麼簪子,甚麼衣服配甚麼項飾,煩死了。”

公子均沒有半點諸侯架子,直接坐到妻子身邊,拿起一旁侍女送過來的蜜水喝了口,他憨笑看向女兒,“怎麼,姵不喜歡聽這些?”

“太不喜歡了,明明有那麼多事可以說不是麼?”姵抬頭看著公子均,“我要是她們,搭配甚麼的,才不會拿出來和人說呢,自己美美的,叫她們都仿照不來!她們的夫君兒子都不在戰事裏,就無所謂了麼,不知道那些諸侯征戰,我們宋人說不定也會參與其中呢。”說著姵小巧秀氣的鼻子皺了皺,“都累死了,還不能明麵上趕她們走,幸好君父過來了。”

“姵,這些話你不願意聽,就裝作聽。她們也不傻,知道找你喜歡聽的話來說的。”公子均想了會,對女兒道。

姵聽後仔細想了想,發現那些貴婦們見母親在衣飾上並不熱心,的的確確轉換了話題來著,她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

鄭媛在一旁看著,含笑看女兒,“這些都是人情世故,你還小,現在不懂,但是時間長了也就明白了,就算是母親和君父也不能肆意妄為的。”

“為何?”姵一臉疑惑,“君父已經是諸侯了,母親也是君夫人,為何還不能隨心所欲?”她想起自己在公宮內,除了父母和兄弟之外,無人敢違背她的話。

“小家夥,你是見得不多!”鄭媛一見女兒那樣,就知道這小妮子心裏想什麼。鄭媛不願意一年到頭除了大肚子就是生孩子,生育頻繁對女性身體有害無益,所以她格外注意避孕,到了現在女兒就姵一個,夫妻兩個難免對女兒嬌慣了些,現在聽到女兒話語,鄭媛立刻警醒起來。

“你不知道,這世上萬物相生相克,人也是一樣,你君父看起來威風八麵,可是也會有所掣肘,在朝堂上,要平衡各方勢力。你看那些公族卿族,在宋國繁衍數百年,子嗣眾多,勢力更是錯綜複雜,你真心有那個底氣肆意妄為?”

公子均坐在一旁,聽著連連點頭,“這話你母親說的沒錯,就算是君父,內有卿族公族,外有晉侯楚子,也不能輕舉妄動。以前父母疼愛慣著你,但現在你也漸漸大了,有些道理還是要說給你聽,並不是我們不疼愛你。”

姵聽著,一張巴掌大的小臉幾乎要皺起來,她看看母親,又轉頭去瞅瞅父親,過了好會,才開口,“意思我明白了,別人待我以禮,我自然以禮相待,如果不恭的話,就休怪我無情了。”

鄭媛笑出聲來,她含笑看著女兒,點點頭,“沒錯,就是這個道理!別人待你以禮,自然也要以禮相待,若是無禮,哪怕一時實力懸殊,不能明麵對抗,也可以私下給他找不痛快。”

公子均在一旁聽著咳嗽了兩聲,不過他沒製止妻女的對話。他不想將女兒教成隻會傻乎乎一味順從別人的女子。一味順從也不見得會有好結局,尤其齊國哀薑那事,更是給他一記警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