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能源 第五○七章 指西占東(1 / 2)

第五○七章 指西占東

日本人把對毒氣彈的憤怒都化成炮彈,砸在張北城裏,一時間,硝煙四起,彈痕遍地,倒了不少房屋。

董其武防守為晉軍之首,其名不虛,飯田貞固的近衛炮兵第2聯隊數十門炮在張北城頭落下了數噸的炮彈,居然沒有傷到一個士兵的皮毛。隻是震得一個個耳鼓發炸,說話靠打手勢。

好不容易等到炮火停下,董其武讓人上城頭看看,是不是日軍會隨後蟻附而上。觀察員回來說:“沒有動靜,日本人沒有來。”

董其武樂了,合計日本人就是放一輪炮發泄發泄,發泄完了也就算了。

101師下轄217旅和218旅,218旅是董其武的老部隊,由曾經的上司老朋友張濯清擔任旅長,是101師的基本力量。217旅,則由山西警衛三團、九團組成,旅長劉萬春。

董其武,山西河津人,1899年出生,1919年到太原,考入閻錫山創辦的學兵團,1923年考入斌業專門學校。這位並非科班畢業的外行軍人,卻與張濯清、劉萬春兩個保定九期的畢業生,構成了晉軍的防守鐵門。根本原因還是董其武在山西斌業專門學校第一期機械科肄業,對於機械方麵特別擅長,在防守時用得恰到好處。他的工兵團,是全晉軍最強大的工兵部隊。37年的太原守城戰,董其武展示了他防守的威力,以守為攻把日軍拖在太原城下,雖然最後太原城難逃一破,但是日軍也已經兵疲力竭不能再戰。

張北這種小陣勢,對於董其武來說,小菜一碟。

“敵人不來,我們就打過去。”董其武說。

把藏在地底的75mm山炮弄出來,對著之前打炮來的方向,打回去。明令要求,每門炮打完兩顆炮彈後,立即收進地底。為了隱藏這些炮,工兵專門設計了葫蘆吊,隱藏起來很方便。

果然,飛出去的幾十顆山炮彈,又引來了飯田貞固差不多半個小時的炮擊。等到日軍炮擊結束,董其武又讓人放出幾顆山炮彈。飯田貞固回擊了四次,才發現,庫存的炮彈已經不多。第二旅團長中島平一郎大佐對飯田貞固提議,按照這種轟炸方式,張北城裏的人應該已經死光,到了步兵進攻的時候了。

飯田貞固點頭同意,在最後一輪的炮擊中,近衛第二旅團在中島平一郎的率領下,隨著炮彈的落下,向已經糜爛不堪的張北城衝去。

炮擊一停,張濯清的218旅首先鑽出了掩體。城牆已經千瘡百孔,城門也大打通開,日軍正向著張北城衝來。

“打”隨著總指揮張濯清的一聲怒喝,所有的槍口都向日軍噴出憤怒的槍彈。猝不及防的中島平一郎頓時楞住了,經過這麼長時間的狂轟濫炸,張北城裏居然還有人,而且還有不少人,剛才的炮都白打了!

日軍連忙臥倒規避,這一回他們失算了,臥倒後雖然子彈打不到,可手炮炸起來效果更好,陝北兵工廠從中南國弄回來的手炮生產線,生產的手炮不少。中島平一郎大佐一看情況不對,立即從無線電中呼喚飯田貞固,讓炮兵再度轟擊張北城。把手裏的炸彈全部扔過去。

轟隆隆的炮聲又開始了,這一次,總算有了實效,張濯清的218旅來不及撤退,被炮彈炸了個正著,亂得一塌糊塗,中島平一郎大佐趁機撤出戰鬥,退回去一點人頭,死了一千多人。

“沒有想到,張北的防守是如此的嚴密!” 飯田貞固有點敬佩。不過他並不擔心,因為他的炮彈補充已經到了,與輜重部隊一起來的,還有老牛拉破車式的94式坦克聯隊。

這種東北生產的94式坦克,不是龍五的作品,而是奉天機械廠的作品,與日本本土的94式坦克相比,皮更薄,車更輕,被叫為:“94式薄皮戰車” 。37mm口徑的滑膛炮,效果還不如戰車上的92式重機槍,曾經有坦克的炮彈,居然隻打出了不到三百米,差點沒把前麵的步兵砸了一個大跟鬥。按照生產者和設計的初衷,這種戰車不是用來針對歐美列強,用來對付隻有步槍長矛的中國,已經足夠。

的確,對付35軍,這種戰車確實已經足夠,傅作義的部隊,從骨子裏來說,還是一支剛剛脫離冷兵器的部隊,一色的晉造武器。晉造65式步槍,3式75mm山炮,還有50發彈鼓供彈的花機關槍,至於軍官,更是一色的晉十八年造駁殼槍。晉造武器的產量不錯,就是質量太坑爹了,花機關連續打上兩個彈鼓,撞針必斷。至於卡殼是經常的事,迫擊炮炸膛也常見,玩炮的不是玩死別人,就是玩死自己。

有了補充的炮彈,近衛第2師團的炮兵聯隊又煥發了生機,在火炮的引導下,對張北的進攻開始了。步炮合擊,讓張濯清的部隊損失不小。

陳炳謙認為火候已到,讓劉奉濱率部對近衛第2師團本部進行衝鋒,準備一舉拿下第2師團。當田樹海率領215旅衝到日軍駐地前,發現,數十輛薄皮戰車已經嚴陣以待,從37mm火炮裏發出來的炮彈,雖然有點不著邊際,但是卻讓73師215旅止步於陣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