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種辦法卻名沒有得到大家的支持。
一來現在的朝中,抱著各種小心思的家夥數不勝數,哪能讓第三者來摻和進來。
二來,劉宏又不是沒有兒子,如果沒兒子也就罷了,他們隻能從宗親之中選一個來當皇帝,
可是劉宏是有兒子的,雖然這兩個兒子的年齡都不大,但不管如何,也是兒子不是。
三來,劉宏的前車之鑒擺在麵前呢,沒當上皇帝之前可謂是一個謙謙君子,頗有仁者風範,
而這當上皇帝之後呢?
沒多久就原形畢露了,昏庸無能,好色無度,甚至自私自利,貪財無比,簡直混賬的不能再混賬。
再挑一個宗親當皇帝?誰知道會不會是像劉宏這樣的。
三派各執己見,但總的來說,還是以大將軍何進和十常侍與董太後雙方的勢力最大。
何進統領著超朝中大部分武官,而且還掌控著漢朝最為精銳的羽林軍,勢力最大。
但董太後一方,確切的說是十常侍和大儒黨人一方的勢力,同樣不可小覷。
董太後不用說,沒有什麼勢力,唯一稱道的就隻有陸羽這麼一個新銳黑馬,但也基本上不能影響大局。
黨人大儒也不用說,他們雖然“衝鋒”在最前線,但卻完全是一番無奈之舉,縱然發力,也發的不徹底。
而十常侍,則掌握了朝中一部分官員,甚至皇城禁軍大部分都在他們的掌控之下。
皇城禁軍之中有三個副統領,陸羽不用說,其他兩個完全就是十常侍的人,
這兩人平時對統領淳於瓊客客氣氣,但其實早就已經把淳於瓊的權利架空了,除了那皇城內部的防禦陣法之外,兵權全部都在他們的手中。
而且皇城內大部分地方都有十常侍的眼線,朝外的眼線則同樣不少,雖然何進兵多,但卻也無法奈何的了這十個太監。
陸羽以前還不知道這事,不過現在這麼一亂,他可完全看清楚了。
以至於他不得不懷疑以前那個副統領李振是不是表麵上也是十常侍的人...
繼而又想到那馬元義可以安排在宮內輔助陸羽升官,會不會也和那十常侍有所勾結。
於是他在一次找馬元義商議事情的時候提出了這個問題,得到的答案果真如他猜測的那樣,
馬元義,或者說是太平道,早已和十常侍其中的兩個勾搭已久!
對於這事,陸羽還沒來得及發怒,馬元義接下來解釋的一番話,卻不由讓他啼笑皆非。
和太平道勾搭的兩個十常侍太監,居然信奉太平道...
這是何等臥槽的事情!
馬元義還說,那兩個老太監為了太平道的起義,甚至貢獻出了所有的家財,而且還冒著風險為了太平道潛伏在皇宮之內,功勞可謂巨大。
對此,
陸羽怎麼想怎麼覺得馬元義的話,按照前世的話來說,具有為那兩個老太監洗地的嫌疑,不過既然他能這麼說,就應該不會無故放矢。
陸羽雖然表示狐疑,但卻並沒有翻臉。
他也沒那個心思翻臉了,因為還有一件更為重要的事情擺在他的麵前。
漢靈帝駕崩,朝內局麵混亂,要不要趁此機會馬上起義,位於雲州大本營的大哥張角,正在猶豫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