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第一小報(一)(1 / 2)

第十五章第一小報(一)

廣告公司能來錢的渠道,不外乎這麼幾種:一是做媒體指定廣告代理商,按照媒體單方麵製定的規則被動*作(這一點,很像美國的風格,老大說了算),業務不少,流水的錢也多,但大多就是過過帳,微乎其微的幾個百分點留下來,剩下的打入媒體的賬戶,要不說是流水的錢呢,來的快,走的也迅速,要想以此致富公司,全靠跑量,量少了,溫飽就成問題了。其二,有自己的發布平台,比如戶外廣告和嫁接網絡廣告平台。戶外廣告發布,新成立的公司夠不上廣告處規定的硬性指標,非一年後不能涉足。第三種方式既是承包平麵媒體的經濟專版或者電視台某個節目,自負盈虧,這種形式,看起來風險巨大,稍有不慎就可能麵臨關門破產的結局,但,富貴險中求,一旦成事兒,肥的流油。

“這事兒,你問我呀,傻兄弟,深圳這兩大報門檻高,想投機取巧不容易,哥哥幫你弄個全國性的報紙玩玩怎麼樣?”

到底是老報人,有經驗有人脈,還老道。公司執照下來後,他們正式在京華大廈掛牌那天,郭哥送來一個花籃,等飯點的時候,郭哥跟李向陽傳經布道說的“全國性報紙”,一說報名,他既以為老大哥拿他開涮呢,那是何等牛氣哄哄的一張報紙,在業界有“第一小報”美譽,日發行高達400餘萬份,一般媒體不敢望其項背。而且背景深厚。此小報並非是那種專事小道消息的小報,之所以稱之為“小報”,是因其紙張版幅而來。

“不是叫你們*作主版,這張報紙在珠三角發行就有80萬的量,一個地區有10萬的發行量,一般報社都會在此增設印點,珠三角的印點就在深圳,我跟我哥們兒說說,看能不能搞個報中刊,開設深圳專版,隨報發行珠三角地區,要是行的話,你大量招人就是了,賣廣告打擦邊球賣軟廣告,都能來錢。”

一周才出兩期的“美食專版”,就讓老呂幾個人整的風生水起,能搭上第一小報這隻船,他們才注冊的賢友同盟廣告公司,那還不是瞌睡遇到枕頭了?這會兒正是李向陽積極開拓的時候,正憋著勁到處找什麼項目開刀呢。

他跟郭哥一拍即合,郭哥負責聯係朋友谘詢啟動深圳專版是否可行,他則準備資金組建人馬。

回頭和大家一說深圳專版,老呂當下就興奮異常,點子泉湧,說深圳專版改一個字,叫深圳專刊意義更好:“廣告價目,咱們不隨主報走,適當調低點,我有不少客戶想在這報上發布,就是嫌價格太高了,這回好了,一抓一大把。”

“專版也好,專刊也行,我倒是覺得應該把思路再放寬點,針對珠三角地區,搞一些有噱頭的專題報道和經濟專版,一開始不要把廣告看的太重,要形成深圳專刊的特色,要是廣告占得版幅太多,弄不好適得其反讓人反感。”小輝說完,好像還挺不好意思的笑笑:“我隻是拋磚引玉,這個……想法不一定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