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機會再現(二)(2 / 2)

池漣和阿英的動作就是快,倆人跑了幾趟廣州,接觸了民航中南空管局,珠海進近,深圳航管站,又根據李向陽的介紹,找王總谘詢了不少疑難問題,結合國家當前適用的《通用航空法》,洋洋灑灑編寫了這份《關於空中廣告市場調研的分析報告》。

李向陽注意到,池漣這次報告的用語,她沒選擇可行性報告,而是用了分析這個字眼。

“就是說,隻要咱們有了航空器,采取掛靠的形式,就能開展這項業務,我這麼理解沒錯吧?”林旭看完資料和演示,率先提問。

“從形式上講,是這樣的。”阿英回答:“我們擁有了航空器,掛靠單位有資質,又能解決空域申請,剩下的就是我們有沒有能力抓住市場。”

“不從形式上講呢?”蔣沁沁反思維問調研人。

李向陽舉舉手,說:“我說幾句。”他清清嗓子,說,“有幾個細節,動力傘熱氣球這類的飛行器,不是誰想開就能開得了,需要有本本的飛行員,就像開車,得有駕照才能上路。”他伸出一個指頭,接著說下去,“第一,這些飛行員我們從哪兒來?至於說飛行員的工資待遇什麼的,我們可以先不考慮,屬於成本裏的東西,都可以忽略不計,但是要考慮航空器買來後往哪兒放,在哪兒訓練。第二,包括動力傘遙控飛艇,這些輕型航空器,有沒有適航標準,反正我知道飛機上天得有適航證。假如說前兩點沒問題,那就剩下空管這個問題了,目前我們可以采取掛靠的方式,以後呢?我們一旦購買了航空器,肯定不是一兩年撈足了,說不幹就不幹的事兒,長期經營這個市場,掛靠能不能靠得住,如果靠不住,我們有沒有能力自行解決空域申報這個麻煩事,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咱們要有主管部門了,就是說,我們給自己找了個爹。”

“注冊通用航空公司,我們谘詢了一下,短時間想申請下來的話,一點可能性都沒有,注冊資金2000萬起,還要接受主管單位兩年的審驗期,還要建設主輔基地,飛行員要有資質,航空器要有適航證……”

“這一點,我們不可能做到。”他打斷池漣的解說,問大家:“我非常看好這個市場,肯定能火,臨時掛靠不是不行,但是確實沒有長期的保障,我們怎麼辦?做,還是不做?”

“你這家夥什麼意思啊?”老呂有點摸不著頭腦了,問他:“火上澆油的是你,潑冷水的也是你,你直說,我們做還是不做?!”

“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我把我能想到的正反兩方麵的因素說出來了,做與不做,大家說了算。”

“向陽,你說有沒有這樣一種可能。”小輝斟酌著,用商量語氣問他:“注冊有資質的公司,目前顯然做不到,我們是不是考慮就嫁接在王總他們那兒,這種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方式,雙方都得益,而且,我們可以通過這樣的合作方式,培養鍛煉自己的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