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基金與股票有本質的不同,因此投資者對其進行投資的方法與技巧也應有別於股票投資。而且,不同種類的基金所蘊含的風險不一樣,因而,投資的策略和方法也有很大不同。投資者選擇什麼樣的基金方式,主要應與所選擇投資的基金的風格相適應。
例如:對於以短期現金管理為目的的基金(如貨幣市場基金和中短債基金),最好的投資方式就是短期頻繁進出,以滿足對短期現金工具的支配需求;而對投資型基金(如股票基金、債券基金、配置基金),則可以根據一些投資方法加以運用,以提高投資效率。下麵來介紹幾種基金投資方式。
1. 買入基金,並長期持有
這是最為簡單的基金投資方法,投資者在按恰當的資產配置比例構造了某個投資組合後,在諸如3~5年的適當持有期間內不改變資產配置狀態,保持這種組合。
投資大師巴菲特最著名的操作策略就是長期持有,從而帶來了斐然的投資業績。在46年(截止2002年)的投資生涯中,巴菲特隻有一年賠了錢,最高收益59.3%,最低為-6.2%,年均收益24.3%,資產相當於翻了16393倍。同期指數年均上漲11.2%。投資基金也是一樣,堅持投資,始終爭取正受益,因為複利的力量將創造驚人收益。
特點:
買入並持有策略是消極型的長期再平衡方式,適用於有長期計劃水平並滿足於戰略性資產配置的投資者。如果采取這種策略,投資組合會完全暴露於市場風險之下。它具有交易成本和管理費用較小的優勢,但也放棄了從市場環境變動中獲利的可能,放棄了提高投資者投資效用的可能。因此,買入並持有策略適用於資本市場環境和投資者的偏好變化不大,或者改變基金配置狀態的成本大於收益時的狀態。
適用人群:
采取買入並持有策略的投資者通常會忽略市場的短期波動,而著眼於長期投資,所以就風險承受能力來說,要求投資者投資於各類風險特征的基金的比例與其風險承受能力有正相關關係。而由於一般社會個人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不隨市場的變化而變化,所以其投資組合也不隨市場的變化而變化。買入並持有投資組合策略比較適合個人投資者使用。
2. 將資產比例固定投資
固定比例投資法要求投資者將其資金按固定比例分別投資於指數基金、債券基金等不同種類的基金。當某種基金由於其淨資產變動而使投資比例發生變化時,就迅速賣出或買進該種基金,維持原投資比例不變。當然,這種投資策略並非一成不變的,有經驗的投資者往往在此基礎上再設定一個“止贏位”(上漲20%左右)和“補倉位”(下跌25%左右),或者每隔一定期限調整一次投資組合的比例。
特點:
能使投資者保持低成本的狀態,當某類基金價格漲得較高時,就補進價格低的其他基金品種;而當這類基金價格跌得較低時,就補進這類低成本的基金單位。同時,采用這種策略還能使投資者真正擁有已經賺來的錢,不至於因過度奢望價格進一步上漲而使已到手的收益化為泡影。此外,該方法保持各類基金按比例分配投資金額,能有效抵禦投資風險,不至於因某種基金的表現不佳而使投資額大幅虧損。
當市場表現出強烈的上升或下降趨勢時,固定比例投資策略的表現將劣於買入並持有的策略。它在市場向上運動時放棄了利潤,在市場向下運動時增加了損失。但是,如果市場價格處於震蕩、波動狀態之中時,固定比例投資策略就可能優於買入並持有策略。
適用者:
操作中需要注意的是,一種類別裏可能會有數百隻基金,每一隻基金的具體表現不一樣,但很可能不同種類的基金也會有一樣的表現,因此選擇某一隻具體的基金時需要謹慎判斷。比如用我們前麵所講述的風險預測方法預測風險狀況。而且,基金換倉的時間也需要控製好。由於固定比例投資法的風險水平相對固定,且操作所需資金比較大,所以適合保險公司等有明確投資目的的機構投資者使用。
3. 平均成本投資法
平均成本投資法的主要特征是每隔一段固定的時間(如3個月或半年)以固定的金額去購買某種基金。由於基金價格是經常變動的,所以每次所購買的基金份額也是不一樣的。當價格較低時,可以買到較多的基金份額;而當價格較高時,隻能買到較少的份額。當投資者采用此方法後,實際上就把基金單位價格波動對購買份額的影響抵消,在一定時間內分散了以較高價格認購基金的風險,長此以往就降低了所買基金的單位平均成本。
特點:
該方法在歐美基金市場上非常流行,它對每次認購的資金要求不高,這種投資方法收益率較低,且每次交易的間隔時間不宜過短,有些投資者采取每月投資的策略,相對回避風險的能力小些。但如果能堅持長期投資,其收益率還是很可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