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初, 由各州府解送的舉子終於盡數抵達長安, 並向尚書省吏部呈交公驗、過所等文書, 核定其省試資格。一時間, 宮城附近人來人往, 絡繹不絕。帶著各地口音的官話, 也仿佛隨處皆可聽聞。
大唐疆域何其廣闊, 共計將近三百六十州,每州解送的舉子或寥寥數人或一二十餘人不等。若是細算起來,每年有資格進入進士科省試者約千人左右, 多者可至兩千人。而最終能夠登第者,卻僅僅隻有十來人或二十餘人罷了——以“百中取一”來形容,亦絲毫不為過。
當然, 除去進士科, 尚有明經科、明法科、明算科等貢舉科目,取士更多, 入仕途也更容易。不過, 也正因進士科極難脫穎而出, 偶爾出一位甲第狀頭, 便能夠聞名天下。於是, 更引得無數飽學之士年複一年應考, 意欲一試成名。
隻是,進士科貢舉之試絕非僅憑才學便能通過,更需達官貴人的舉薦, 方能增添勝算。長安城的每一條大街小巷中, 似乎都多了些四處奔忙的文人士子。他們為了自己的前程,幾乎是廣撒文貼,不斷地前往那些三品服紫高官的府邸投遞,或者試圖尋門路接近宗室貴族。隻有博得其中一人賞識,他們方能安下心來繼續讀書。
不知何時開始,一位名為王子獻的國子監學生得到諸多達官貴人舉薦的消息,漸漸地流傳開來。據說,不僅國子監中諸多學官都替他說了好話,連禮部尚書楊士敬也特地向吏部考功員外郎遞了帖子。此外,一眾皇親宗室——新安郡王、天水郡王、嗣越王,甚至於長寧公主都舉薦了他。
何以此人得到如此眾多達官貴人的青睞?他出身如何?來自何處?一時間,各種流言越發紛繁,傳得沸沸揚揚。而這位此前在長安城內籍籍無名的王子獻,也幾乎成了人盡皆知之輩。
————————————————————————————————————————
李徽跽坐在角落中,有些漫不經心地聽著周圍的高談闊論。他素來對這種仿佛炫耀才學一般的文會沒有任何興趣,覺得即使來了也不過是白白耗費時間罷了。隻是,杜重風親自來到濮王府給他送來了帖子,又暗示他此行必定不虛,實在勾起了他的好奇。而如今,文會不過剛開始,他便已有些百無聊賴了。
正當他飲完一杯酪漿,打算再換個更安靜些的位置的時候,身穿青衫披著絲綿鬥篷的杜重風翩然行來。他的穿著與無數寒門士子極其相似,絲毫瞧不出頂級門閥士族的貴氣,然而舉止之間卻帶著尋常人難以模仿的氣韻,足以令路過之人無不側目。若不是他年紀太輕了些,瞧著實在不像是考省試的舉子,恐怕不少人都不會放過與他結交的機會。
“本應早些出去迎接大王,臨來卻被急事絆住了,都是某的不是。”杜十四郎滿麵歉意,垂首斟茶相待,“還請大王莫要怪罪。”
“是子睦將我迎進來的,禮節十分周到,杜郎君無須致歉。”李徽挑眉淺笑,“不過,我此來為的隻是你先前提過的‘趣事’,至於其他,我並不感興趣。若是你能早些為我解惑,自然再好不過。”
杜重風將茶盞往他麵前輕輕推去,茶香嫋嫋中,他微微一笑:“說起來,此事其實並非甚麼‘趣事’。隻不過,我相信大王一定會感興趣罷了。對了,王郎君今日也來了,正在向楊師兄討教策論之事,大王可想去聽一聽?”
“無論是誰,說起策論與詩詞歌賦,都很是無趣。”李徽眯起眼,眸中的情緒淡淡的,唇角的笑容卻一如既往的溫和可親。
他緩緩端起那杯茶,啜了一口,讚道:“餘香繚繞,好茶。”說罷,他環視周遭喧鬧的眾人,又道:“在我眼中,杜郎君從來都不是甚麼故弄玄虛之輩。若是當真有什麼事,不如我們且找個清淨之地,好生說道說道?”
杜重風隨著他的目光望去,搖首道:“此處便最為適宜。”而後,他沉吟片刻,方道:“不知大王可曾聽聞,最近京中文人間的流言變得愈加紛繁了?似乎不止一人在背後推波助瀾,但目標所指的隻有一人——王郎君。”
“我並非文士,自然並未聽聞甚麼新消息。不知杜郎君所指的,究竟是什麼流言?”李徽的臉色沉了沉。文人間的流言,四處受邀參加文會、詩會的王子獻定然知道得最清楚。不過,這些天他竟然隻字不提,究竟在隱瞞甚麼?
他正欲細問,便聽不遠處有人憤憤然地道:“若當真是才華橫溢之人,為何此前在長安卻並未傳出任何文名?無端端便得了這麼多高官貴人的舉薦,其中定然有甚麼旁的緣故!”
數人紛紛附和,又有人道:“你們不妨細細想想,此人姓什麼——姓‘王’。越王之母王太妃與越王妃皆出身祁縣王氏,若是祁縣王氏子,得到一群宗室王的舉薦也不奇怪。至於國子監祭酒與楊尚書,許是看在越王的顏麵上,才替他說了好話。如此說來,越王殿下倒真是好大的顏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