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冉冉升起 第一百三十二章 終究醒悟(2 / 2)

“這些年來,我心裏總是告誡自己‘不能、不許、不可’……滿心隻有這些‘不’字。”李徽微微一笑,並未察覺任何異樣,反而親密地貼著他的臉龐,“我並不覺得自己軟弱,認為自己隻是為了日後的安寧而妥協。但如今仔細想來,這同樣是一種軟弱。”

“‘不能、不許、不可’若是深入了骨髓之中,就會變成‘不敢’。 一旦開始‘不敢’,那便隻有任人魚肉了。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下場又會是何等淒慘?”說罷,他低聲道:“子獻,多謝你,點醒了我。”

聞言,王子獻輕輕勾起唇角:“你我之間,又何必言謝?而且,你也不過是鑽了牛角尖而已,隻要想清楚之後,便自然知道該如何行事了。貢舉弊案一事令我們猛然警醒過來,倒是件好事。畢竟,經過此案,我們暫時並未損失什麼,而另一頭反而又折損了些人馬。”

李徽搖首苦笑:“處理貢舉弊案不難,我已有些想法,說不得咱們還會不謀而合。可是……日後要如何行事,我確實尚未想清楚。”其實,他很明白,自己唯有一條路能走而已。但主宰那條路之人,卻令他一直深深忌憚,很難放下心來跟隨。可是,他卻已經別無選擇。

“玄祺。”王子獻頓了頓,方接著問,“你為何如此不信任當今聖人?”

李徽再一次陷入了沉默之中。他總不能說,前世越王府與濮王府的下場淒慘,雖說其中或許有小人作梗,但自家這位叔父在權勢麵前的冷酷無情早已令他寒了心罷?

見他並不欲深談,王子獻也不急於獲得答案,又道:“若我們想自保,必須主動為聖人所用,而且必須讓他用得格外舒心順手,舍不得放開。如今有安興長公主與楊家暗中作亂,聖人正苦於無人可信、無人可用,你若是主動表示願為他的利刃,他必定會欣然接納。”

“……”想起聖人此前改州為府的舉動、提拔親信的行為,李徽也明白,作為一位正值壯年的帝皇,他並不想繼續重用前朝舊臣,而是要建立一個能夠完全聽命於自己的朝廷。如此,方能運籌帷幄之中,一切如臂指使;如此,方能真正成就一位帝皇的威嚴,方能真正掌控長安,掌控整個大唐天下。

作為侄兒,他主動為叔父分憂,自是順理成章。替他衝殺在前,成為他的利刃,成為他的箭簇,也是自然而然。但是,他卻禁不住想到日後之事——假如安興長公主與楊家覆滅,他又該如何自處?當然,他並不戀眷權勢與地位,急流勇退亦無不可,但聖人會相信他麼?

“玄祺,不必想得太多。”王子獻仿佛理解他的隱憂,“當今聖人好名,溫和慈愛的聲名在外,甚至不惜將兩位兄長留在長安之中,顯示出兄友弟恭之態與自己的寬容大度——想必,若非深感威脅,他定然不會隨意為難兄長與侄兒們。濮王府與越王府隻需約束好自己人,將敵人都盡數除去,便可安享太平。再熬過數年,待到長輩們都故去之後,你們兄弟便成了宗室,於帝位不會再有甚麼威脅了。”

“你說得是。”李徽微微頷首,“更何況,有清河姑母與悅娘在,應當不至於——”不至於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當然,到了那時候,他應該便有足夠多的時間、足夠強大的能力,提前做出布置了。

本想避開的權勢與紛爭,到底還是避不開。也是他太過天真了,生來就身處紛爭之中,又如何可能避開那些陰謀算計呢?與其一味防守,節節退避,倒不如大舉進攻。至少,聖人比他更迫切地想要除去所有的威脅,而他何不光明正大地順勢而為?

許是因放鬆之故,漸漸地,李徽便覺得睡意上湧。昨夜李璟纏著他一起喝酒,他推卻不過,與他飲了不少,睡得晚了些。而且,那時候心中掛念著越王府別院之事,也不曾熟睡。如今與摯友在家中相互依偎著,自是覺得無比安全。身體與精神的疲憊漸漸地侵占了他的意識,令他緩緩地落入了睡夢之中。

就在意識朦朧的時候,身上壓著的人似乎動了,仿佛擔心將他壓壞一般,輕輕地移開了。熟悉的氣息與體溫遠去,他幾乎是本能地想要伸手挽留,口中迷迷糊糊地喚著王子獻的名字。

而後,他似乎聽到一聲輕笑,熟悉的人再度近前,有甚麼溫暖濕潤之物貼在他的唇上,相觸片刻後才分離。思維已然遲鈍的他並未反應過來,隻是憂心旁邊的人怎麼還要離開。正當他想再度挽留的時候,那令他覺得安心與歡悅的體溫亦靠近了他,規律而模糊的心跳聲就在耳邊響了起來——

李徽露出了淡淡的笑意,沉沉睡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