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急轉直下 第一百八十六章 覓得良機(1 / 2)

日暮時分臨近, 清風徐徐拂過, 驅走了遊蕩在空中的熱意。李徽從容自若地含笑望著頑耍的永安公主, 仿佛方才他所說的那些話並不重要, 隻是尋常兄妹間的笑談罷了。然而, 事實上, 這卻是他們的首次出擊。如若失敗, 他們也將麵臨更加困窘的境地。

思索片刻後,長寧公主仿佛想到了甚麼,眸中微定:“阿兄應當知道, 阿爺一直對齊王與蜀王不滿意。”說是“不滿意”或許還輕了些,應該說是聖人早便放棄了他們。畢竟,尋常人家的父親便是再有不滿, 也依舊存著仔細教導孩子的念頭, 指不定哪天孩子便醍醐灌頂,變得出息起來了呢?

然而, 聖人卻是眼中容不下沙子的脾性, 而且身處於他所在的至尊之位上, 也很難不挑剔一些——與長女幼女相比, 甚至與兄長們所出的侄兒侄女相比, 這兩個兒子的秉性實在太差了。分明有那麼些出眾的兄姊在前頭, 他們卻偏偏都學了一身狹隘心性,就算是再仔細教,恐怕也教不好了。

其實, 聖人也並非不曾感慨過。同樣是長於婦人之手, 為何杜皇後教出來的女兒,便能令他歎息怎麼不是位皇子?而楊賢妃教出來的兒子,便讓他連看著都覺得無奈甚至於不耐?兩人都是頂級門閥士族的女兒,論起見識都並不少,心性氣度卻相差甚遠,或許這便是她們教導兒女出現差異的根源罷。

他疼愛的長女舉手投足都氣度非凡,而長子卻隻是看著聰慧,其實被慣壞了,又驕縱又不知天高地厚。至於張昭儀便更不必提了,小門小戶出身,教得蜀王平時就像隻鵪鶉似的,隻知唯唯諾諾,哪有半點皇子的風範?

“阿爺也已經是而立的年紀了,膝下卻一直隻有我們姊弟妹四人,也有楊賢妃與袁淑妃從中作梗的緣故。在這些年裏,有些人的心,是生生被養大了。”長寧公主勾起了紅唇,笑中帶著諷刺之意,“殊不知,便是再如何使手段,不該屬於她們的,便永遠都不會歸她們所有。”

李徽略作思索:“就算叔父有意選妃,焉知袁淑妃與楊賢妃可會善罷甘休?”前世他身死之際,那位聖人膝下仿佛有四個皇子。其中有兩個便是袁淑妃這位寵妃所生。楊賢妃所出為長子,袁淑妃所出既非嫡也非長,卻占了一個“寵”字。二人都想奪中宮之位,為自己的兒子正名,後宮內自是越發腥風血雨,連前朝也受到了波及……

這一世發生了這麼多變化,或許袁淑妃合該命中無子?不然怎麼遲遲都沒有三皇子降生?又或者,杜皇後其實早便有所準備?否則袁淑妃一旦有子,便定然要奪中宮之位,杜皇後母女三人必將落入凶險的境地。

“她們不善罷甘休又如何?”長寧公主淡淡地道,“阿爺已經答應,若有阿弟誕生,便交給阿娘撫養。不然,將阿弟給誰養著他都不放心。”她猶記得,當時阿娘蒼白的臉上透出了幾分血色,越發顯得秀美驚人,仿佛欣喜之意難以自製。然而,她卻依稀能從阿娘的眼眸中,看見幾分淡漠與悲涼。

作為一位無子的皇後,便是此時再如何花團錦簇,也總有岌岌可危的時刻。而若是認了養子充作嫡子養育,往後就有了依靠,不必再心憂難安。無論如何,阿爺此舉確實是為了阿娘考慮,可見他心中一直掛記著她。

然而,已然經曆過一段感情的長寧公主卻倏然明白——父母之間的感情看起來確實深厚,但依然充滿了各種疑慮與瑕疵。因為他們甚至不能彼此傾心信賴,無法彼此真正依靠,隻滿足於麵上的疼惜憐愛。而且,試問世間會有多少女子真心實意願意養育夫君與其他女子所生的孩子?

杜皇後佯作歡喜,也不過是為了自保,為了保住她的女兒們罷了。

看出她心中真正的情緒之後,長寧公主便從那一段痛苦的感情中徹底掙紮而出了。她發現,自己其實早便沒有餘裕哀痛失去的感情,更沒有閑暇想其他事了。她內心之中銘刻著的使命,一直都是保護阿娘與妹妹,而不是追求自己的感情。

隻不過,這些年以來,她並沒有能力真正對付那些張牙舞爪的敵人,也無從下手。或許,如今確實正是個好時候。

李徽皺了皺眉,手指輕輕敲著石桌:“叔父這個打算固然不錯,但若能誕下中宮嫡子才是最好的。”養子……並非他看重血脈承繼,而是養子的風險實在太大了。宮中從來不乏挑撥離間之人,若沒有血脈相連,親情尚來不及養得深厚些,便極有可能被謠言徹底毀去。而且,這對孩子的心性亦是極大的折磨。

長寧公主輕歎一聲:“阿娘的身子骨尚未完全養好,一切順其自然罷。”待到她足夠強大,便是當真養了頭白眼狼,也能將狼牙狼爪拔個幹淨,不教他傷著人。

“子獻昨夜也提了起來,最想對付楊家之人,並非我們,而是另有其人——”李徽道,“聖人的心思傳出去之後,宮中最著急的人,必定會有所行動。那時候便是我們的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