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輝
浙江省科技廳廳長、浙江省知識產權局局長
《資源革命》是由麥肯錫前資深合夥人斯蒂芬·赫克和美國能源部前顧問馬特·羅傑斯合著的一部新作。此書通過講述一個世紀以來連續發生的危機及人們的應對,來闡釋對未來和世界的態度。18世紀末期,隨著人口的增長,能源短缺的“狼”來了。可瓦特於午後在花園散步時的靈光一閃讓他研製出了蒸汽機,從而引發了第一次工業革命,不僅化解了能源危機,而且把全球13%的人口(西歐國家)帶入了工業化。這場革命一直延續到19世紀中葉。接著,隨著工業的發展,太多人擠進都市,能源問題再次告急,“狼”又來了。因為電的發明,帶來了城市化和電氣化,催生了第二次工業革命,把全球16%的人口(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俄羅斯和日本)首次帶進了工業化。當下的世界也處在同樣重要的曆史節點上。
曆史在資源問題上不斷重現危機,這次影響的可能是中國、印度以及亞洲和南美洲的其他國家和地區中約37%的人口。
民以食為天,本書講述的不隻是養家糊口的糧食,而主要是工業糧食,包括油、氣、煤和鋼材、水泥、水等資源。氣、煤和鋼材、水泥、水等資源。一個不可思議的現象是,在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前,中產階級的日能源消耗主要是食物,人均約2000卡路裏。現在,中產階級人均日能源消耗量超過20萬卡路裏,其中包括車用的汽油、照明用的電能,還有取暖用的天然氣,等等,增幅達到了100倍。依此類推,當下人類對世界資源的需求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時的2000倍。地球能承受人類如此巨大的資源消耗量嗎·更何況各國GDP的規模和增幅還在不斷增加。
狼來了、狼來了!在人類社會的現代化進程中,資源即將枯竭的警鍾不時敲響,不絕於耳。曆史也在不斷重演著馬爾薩斯與斯密圍繞勞動力、資本和土地及資源三要素的經典爭論。傳統觀念認為,地球的資源總有耗光的一天,屆時人類將走向滅亡。而本書的作者則認為,借助新的工業革命,采用新的技術,拋棄傳統能源消費觀,人類可以大幅提高資源生產力,避免這一危機。作者采取的是實證主義方法,用大量人們熟知的標誌性事件、人物和典型案例,證明我們正在進入第三次工業革命,它本質上是一場“資源革命”,而這將是21世紀最大的經濟機遇。作者預計,未來15年,發展中國家將有25億人進入中產階級。中國每年將誕生2.5個規模相當於芝加哥的新城市。截至2025年,中國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將達221個。這種增長速度必將使得人們對石油、天然氣、鋼鐵、水和其他寶貴資源的需求出現前所未有的增長。作者通過分析曆史,告訴我們:擺在我們麵前的正是百年難遇的絕佳商機。我們不是要麵臨資源稀缺帶來的危機,而是會遇到一個改變全球經濟格局的機遇,一個會帶來數萬億美元利潤的機遇。
問題的症結在能源,解決之道是“能源革命”,而互聯網恰巧給人類帶來了“福音”。作者提出了資源革命的五大原則:資源替代、減少浪費、提高“可循環性”、最優化和虛擬化,並詳細評述了三星、特斯拉、Zara、Uber、Opower、Zipcar等公司基於這五大原則顛覆商業和生活的創新之舉。
此書不難讀,多是故事和評論,但要不斷切換思維頻道,才能跟上作者的思路。
初讀有五得:一是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危機便是機遇。二是天無絕人之路,路總是有的,路在自己的腳下,解決之道唯有從資源革命著手,而實際上要改變的是人使用資源的習慣和方法。三是關鍵在顛覆式創新,不僅是技術創新,還要有進行比技術領先更重要的商業模式創新的本領。四是變革和創新會催生一些新的產業和企業,同時也會使一些傳統產業和企業敗落倒閉,從而引發新舊模式的爭論、爭奪和爭鬥,需要重構社會和法律製度。當前的Uber合法與非法之爭,在之前早已發生過。五是政府應遵循市場法則和創新規律,發揮自己的引導、協調和規製的作用。
狼來了!狼來了!警鍾長鳴,會不斷開啟人類的智慧,但必須改變和犧牲一些固有的、不合時宜的思維和行為習慣。這是《資源革命》一書帶給我的樂觀精神和理性啟迪。
《紐約時報》稱:“如果你對未來感到悲觀,讀了本書一定會讓你改觀。”說的一點也沒錯,而且我本就是一個樂觀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