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回到了部隊,張喜民破天荒的沒有拿鞋底子拍李正。李正很納悶。
除了張喜民,所有人看待李正的眼光都不一樣了。這可是跨國戰爭的英雄啊?別說八路軍裏麵,就是整個軍隊裏麵,誰能如此?有一個嗎?一個都沒有。
就連趙博洋看到李正都比以前更加親熱多了。
李正被他們搞得直發毛。
小英雄來到中國,對一切都很好奇,隻是他吃不慣這裏的食物。,沒幾天就餓瘦了。
山本英子家條件多好啊?可以說是山珍海味。而在這裏,吃頓肉就算過年了。
李正心疼,張喜民更心疼。因為小英雄是李正的種,是老李家的香火。
張春玲得知英子死了,哭了許久,當即就把小英雄認下做兒子。不隻是是因為他是的李正的兒子,而是,英子的愛,最讓她感動。
雖然小英雄不是自己親生的,但是張春玲已經把小英雄當做是自己親生的了。
小家夥吃不慣粗茶淡飯,於是,李正被張喜民和張春玲趕著,天天去林子裏打點野味。
小英雄最愛吃爸爸做的烤肉,一見到烤肉,小家夥就胃口。
張春玲和大姨夫非常喜歡小英雄,喜歡的不得了。甚至李正在跟前,都被忽略了。
最高興不是他們,而是妞妞,可算她有個小弟弟了,她把小英雄當成了玩物,有時把小英雄弄哭,有時又把小英雄逗得大笑。
小英雄畢竟還小,在這麼多人的關愛下,很快就從失去母親的陰影裏走了出來。
張春玲不放心李正笨手笨腳的能伺候好孩子,幹脆把小英雄帶在自己身邊。
於是,張喜民總是找機會往師部跑看外孫子。有時還拉著李正去。
日軍的後勤補給出了問題,自然後力不繼,對八路軍的清剿也顯得有氣無力。
如此,八路軍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修整。
既然國共真誠合作,雙方就需要磨合。
雙方都往對方的部隊裏輸送了聯絡幹部,表麵上是為了雙方誠意的表現,也是為了便於聯絡和磨合,其實主要目的是互相監視,是在悄悄的做對方人員的思想工作。當然,這就看誰的能力大了。
李正不管這些,也管不了,他就是小兵一個。但是李正對國軍沒啥好印象,所以對國軍派到三旅的聯絡員從來就沒有好臉。
國軍派來的聯絡員叫譚紹康,是個三十多歲老戰士,在國軍總政治部工作。
李正不知道的是,這個譚紹康是國軍軍法處譚紹明的親弟弟。譚紹明就是被李正嚇死的那位軍法處幹部。
譚紹康是主動請纓道三旅來的,他就是想會會李正,找機會替他大哥報仇。
在譚紹明眼裏,文人不能武,武者不善文,這是必然,能文能武的必是少數,他不相信李正文武全才。因為他深知,八路軍和國軍比不了。國軍有許多正規軍事學院出來的,而八路軍大多是泥腿子。
雖然李正的事跡他也聽說過,但是,不見得他會全信。文人有文人的傲骨,也有他們斬之不盡的迂腐!
比武,譚紹康自認為不是李正的對手。可是他覺得,要是玩腦力玩智商,李正肯定不是他的對手。他要不顯山不露水的玩死李正。
這一天,李正看完兒子回來。還沒走到營地,就被譚紹康攔著去路。
“李正同誌,你跟我說說你在日本發生的事情吧?”譚紹康笑著說道。
“為什麼要跟你說?你隻是個聯絡員而已。”李正不想鳥他。
“李正同誌,現在是國共合作,信息是要共享的!”譚紹康依然微笑著說道。
“也對,國共合作,信息應該共享,那你們國軍的信息也會和我們共享了?”李正點點頭說道。
“對對對,相互的,這都是相互的。信息共享是應該的嗎,這樣才能更好地合作!”譚紹康一喜,心說,李正這小子還是很通情達理的嗎。
“那好問你?我在日本辛辛苦苦的幹事業,反過來得到好處的是大總統,他和美國打成了什麼協議?”李正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