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李正和安之若把日本的後勤補給基地破壞嚴重,侵華日軍侵略的步伐不得不減緩,抗戰進入相持階段以後。
小日本雖然暫時停止了中原戰場上的正麵戰略性進攻,卻暗中把侵華計劃重新製定,把一直以來對國軍以軍事進攻為主,政治誘降為輔的方針,轉變為以政治誘降為主、以軍事打擊為輔的方針。
在這種情況下,國軍中的親日派和英美派發生的關係徹底決裂。
親日派係公開投敵,親英美派係的則繼續留在抗戰陣營中。但是,此時的親英美派係也開始動搖。
經過小日本的攛掇,國軍高層決議,發動了一場反共高潮!
大總統親自下令,由胡部隊向陝甘寧邊區發動進攻。胡部隊先後占領淳化、洵邑、正寧、寧縣、鎮原等5個縣城,並調動大軍準備進攻延安。
與此同時,先後追隨袁世凱多年,後又追隨段祺瑞,最後投靠國軍的閻部,命令聯合抗戰時期與其合兵一處的共軍抗日決死隊第二縱隊進攻日軍。(那時,為抗擊日寇,共軍編入國軍,聯合抗戰。)閻錫山此舉意在將抗日決死隊第二縱隊,置於日軍兩麵夾擊的境地,借機消滅這支紅軍隊伍。
抗日決死隊第二縱隊看出閻部的卑鄙企圖,拒絕執行命令。
閻部立即借機公開宣布:抗日決死隊第二縱隊為“叛軍”。並出兵進行圍剿。
第二縱隊苦戰突圍,死傷慘重,隻有部分突圍成功。
閻部隨即帶著大軍,突襲八路軍後方醫院,慘殺隰縣等6個縣的政府、犧盟會幹部及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傷病員千餘人。
同時,閻部下令進攻晉西北抗日決死隊和第一一五師第三五八旅。
在晉東南,閻部暗結日偽軍,進攻決死隊第三縱隊,槍殺數百八路軍官兵。活埋南陽城犧盟會的《新生報》社編輯王某。
沁水、陽城、晉城、浮山、長治等地的抗日聯絡點被日軍摧毀,八路軍的地下黨和聯絡員大部分犧牲,損失慘重。
冀南地區的國軍石部也加入了攻打八路軍的行列。
國軍朱部進攻太行山的八路軍。
國共全麵開戰。
針對國軍發動的第一次反共高潮,八路軍總部將三五九旅由晉察冀根據地調回陝甘寧邊區,配合留守部隊,擊退國民黨軍隊的進攻,摧毀綏德分區五個縣的反動政權。
在太行區、冀南區,八路軍奮起還擊朱部、石部的進攻,消滅朱部三個師,石部被擊潰。
國軍第一次反共高潮失敗。
事後,中共中央為了抗日大局著想,主動提出停止摩擦,雙方達成了停止武裝衝突、劃區抗戰的協議。
可是,不久,大總統發出“皓電”,限令黃河以南新四軍於一個月內撤到黃河以北,同時密令數十萬國軍部隊準備進攻華中地區的新四軍。
由國軍發動的第二次反共高潮打響。此時,小鬼子還在中原肆無忌憚的燒殺搶掠。
為顧全大局,皖南的新四軍撤到長江以北。
當東南地區不到萬人的新四軍進入安徽涇縣茂林地區時,突然遭到事先埋伏在這裏的國軍七個師八萬餘人突襲。
東南地區的新四軍官兵浴血奮戰七個晝夜,但終因眾寡懸殊,彈盡糧絕,除了兩千多人突出重圍、少部分人被俘虜外,其他官兵全部壯烈犧牲。
事發時共軍葉軍長與國軍談判,被國軍扣押;政治部袁主任在戰鬥中犧牲,項副軍長、周參謀長在突圍中被叛徒殺害。
此事一出,震驚中外!
而此時,大總統竟然反誣新四軍“叛變”,還宣布取消其新四軍的番號,同時聲稱要將葉軍長交由軍事法庭審判。
時任中共蘇區中央局書記、中國工農紅軍總政委兼第一方麵軍政委、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的周副主席,根據中央指示,向大總統提出嚴正抗議,並在新華日報上刊登親筆題詞:“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