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膽肥的熊孩子(3 / 3)

李正沒參加上戰鬥,心癢手也癢,但是毫無辦法。

鬼子見八路和國軍猛攻山西鬼子戰區,一時間有些手忙腳亂,幸好因為國軍搶奪其長治、臨汾、晉城三座城池時,己方已經派出大軍圍魏救趙,此刻也沒有撤軍。正好派上用場。

為了這次戰鬥。八路和國軍都從各軍區緊急調兵支援山西。

雙方戰鬥激烈。

麵對八路和國軍的各路大軍雲集山西,山西的鬼子亞曆山大。

鬼子的援軍開始按照計劃攻擊國軍的幾大戰區,企圖仍然用圍魏救趙之計,解江西之圍。

隻是,國軍和共軍早有準備,各路部隊出動,防禦、反擊、攔截,各種戰術施展開來。

鬼子的圍魏救趙計劃愣是沒有奏效。

如此一來,山西的鬼子就被包了餃子。現在即使想跑,都難以突圍出去。

在大戰的同時,八路高層也在針對李正的問題,開會研究。

李正受創,最害怕的就屬八路高層了。

研究來研究區,最終還是停留在肯定要保護李正同誌安全,但是何去何從,還沒有完全定論。

李正的能力是大家公認的。

有人說讓李正在蘇區任職,因為李正無論是在軍事還是經濟民生方麵都是難得的人才,蘇區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都是不能丟棄的,李正的介入,無疑給蘇區的發展提供了動力,增加了新鮮血液。

也有人建議把李正培養成三軍統帥式的人物,讓李正去海軍、空軍去鍛煉鍛煉。

還有人建議讓李正創辦一個培養軍事、政治、經濟型的幹部學院,為八路培養更多的人才。

建議是好的,可是畢竟李正同誌就是一個人,沒有孫悟空的分身術,隻能選其一。

最後,最高首長決議,讓李正自己決定,但前提是,當小兵是不可能的啦,這樣的人才讓他去小兵,開什麼國際玩笑。

李正又經過半個月的療養,基本痊愈。

李正坐不住了,向總部請求參戰。

朱總指揮一個腦袋兩個大,這熊孩子還真是個好戰分子!

還沒等朱總指揮和最高首長研究完,是否讓熊孩子參戰?被李正安排在張喜民身邊的其中一名紅色尖兵跑來向李正求援。

八路一軍三師被困!

向李正求援不是張喜民的意思,他不想讓李正此時帶傷出戰。可是紅色尖兵深知李正和張喜民的親情,偷著突圍出來向李正彙報。

原來,八路一軍已經完成了己方作戰任務,並成功占領臨汾。

可是,攻打長治和晉城的國軍,兵力多於日軍,卻被長治和晉城的鬼子守軍反擊退。

從陽泉、呂梁、運城、三門峽戰區出兵攻打晉城、長治的三路國軍擁兵十萬,卻久攻不下擁有鬼子守軍七萬的兩個城池。這還不說,打著打著,居然還把自己的兵力和鬼子幹平了。

雙方兵力平均,按理說,最不濟也可以僵持一陣子的。可是,因為攔截鬼子援軍的國軍部隊,隻與鬼子正麵激戰了一場,就大敗後撤了,以至於鬼子援軍衝破阻擊的國軍防線,向長治、晉城增兵。不說長治和晉城的國軍已經不占優勢,又被鬼子援軍從後麵包抄,兩麵夾擊之下,兩路國軍損失慘重,當官的都無心戀戰了,下麵的士兵更是迅速敗潰。無奈之下,國軍撤到陽泉、呂梁和運城修整。

鬼子依仗兵多將廣,再加上早已探明占領臨汾的部隊是八路一軍,而不是李正部隊。鬼子膽肥了!

鬼子兩城之圍已解,立即向八路剛剛占領的臨汾進軍。

因此,占領臨汾的八路一軍可倒了血黴!

因為國軍的無能,導致了臨汾四麵楚歌。

本來趙博洋想下令撤軍,讓出剛得手還沒捂熱乎的臨汾,以確保本部實力不至於大損。可是趙博洋手下的將士不幹了,誓與臨汾共存亡。

趙博洋也不是發自內心的想放棄臨汾,死了那麼人,耗時近一個月,才還不如容易攻打下來的臨汾就這麼拱手讓人了?趙博洋也不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