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再賭一把(1 / 3)

此次會議被命名為雅爾塔會議。

雅爾塔會議是美、英、蘇三國首腦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在蘇聯克裏米亞半島雅爾塔舉行的會議,又稱克裏米亞會議。

美英兩國領導人前往蘇聯克裏米亞的雅爾塔途中,就討論了有關結束對德、日戰爭的一些問題。

英國代表丘吉爾一再強調,不宜讓俄國人占領過多的西歐地區。他對是否要嚴格執行早先通過的艾森豪威爾計劃,與美國代表羅斯福發生了激烈的爭論。

丘吉爾堅持,把原先準備調往其它地區的一些軍隊仍繼續留駐地中海。

為了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羅斯福縱容了英國代表丘吉爾的決定。

羅斯福充當不列顛和蘇聯之間的仲裁人,可是卻常常在一些完全合乎蘇聯心意的措施上實行退讓策略。所以蘇聯代表斯大林對羅斯福表現得很尊敬。

斯大林也不敢得罪丘吉爾,在觥籌交錯之中,也與丘吉爾談笑風生。

三國首腦各自帶來自己之議程。

羅斯福希望遊說蘇聯終止與日本不作戰的協定、對日宣戰,並且支持盟國在太平洋作戰;丘吉爾希望東歐在戰後能自由選出民主政府;斯大林則希望控製東歐,因為對蘇聯的戰略布局極重要。

另外,三方領袖尚須建立章程以管理戰後的德國。

打仗不是白打得,沒有利益誰願意打仗?

對於蘇聯來說,波蘭問題不僅是榮譽問題,而且是安全問題。在整個曆史上,波蘭一直是敵人入侵蘇聯的走廊,波蘭是關係到蘇聯生死存亡之問題。

因此,斯大林堅持認為,對於波蘭問題,沒有談判的必要。蘇聯將從波蘭東部獲得領土,而波蘭將擴張西麵領土作為補償。

羅斯福則要求蘇聯對日宣戰。

事實上,斯大林很緊張能否一雪日俄戰爭之失敗之恥辱,他也想得回損失的領土,並擴張蘇聯在全球的影響力。不過,對於羅斯福是否有意讓紅軍登陸日本本土,存在異議。

老美阻止蘇聯紅軍攻進日本本土,是在阻止蘇聯瓜分日本的利益。

後來,老美的一枚原子彈解決了問題,至到今日,蘇聯也沒有解決日本南千島群島的主權問題。

會議最終還是達到了三方共識。

此次會議解決了幾個問題。

對德問題:決定由美、英、法、蘇四國分區占領德國,德國必須交付戰爭賠償,以及徹底消滅德國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的一般原則。

波蘭問題:三國決定波蘭東部邊界大體上以寇鬆線(停戰分界線)為準,在若幹區域作出對波蘭有利的5-8公裏的逸出,同意波蘭在北部和西部應獲得新的領土,其最後定界留待和會解決;關於波蘭政府的組成經過激烈爭論,同意以盧布林的波蘭臨時政府為基礎進行改組,容納國內外其他民主人士。

遠東問題: 蘇聯承諾在歐洲戰爭結束後2-3個月內參加對日作戰,其條件是:維持外蒙古原屬中國領土的現狀,庫頁島南部及鄰近島嶼交還蘇聯,大連商港國際化,蘇聯租用旅順港為海軍基地,蘇、中共同經營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千島群島交予蘇聯。

聯合國問題:同意蘇聯的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加盟共和國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決定美、英、法、蘇、中五國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規定實質性問題常任理事國一致同意的原則。此外,會議還討論了希臘、南斯拉夫、意大利等歐洲國家的有關問題。會議簽署了《雅爾塔協定》,通過了《被解放的歐洲的宣言》和《克裏米亞宣言》等文件。

此次會議鞏固和維護了三國戰時聯盟,對協調盟國對德、日作戰,加速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進程和促進戰後和平穩定局麵的形成起到重要積極作用,為聯合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但是會議的某些協議未經有關國家同意,具有明顯的大國強權政治和綏靖政策(一種對侵略不加抵製,姑息縱容,退讓屈服,以犧牲別國為代價,同侵略者勾結和妥協的政策。)的傾向。

這次三國會議嚴重損害了中原等國的主權、利益和領土行政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