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世界震驚(1 / 3)

大總統特地叮囑軍事委員會,再次授予何雲少將軍銜。

何雲聽到這個消息時,已經病得連話都說不出了,他隻是艱難地微笑了一下。

不久,何雲就永遠地離開了人世,終年67歲。何雲的一聲充滿了傳奇色彩,也充滿了黑暗與悲哀!

當然,李正是不會告訴何雲後期的事情的,隻說當前。

聽完李正的講述,何應欽大驚失色。渾身都被冷汗濕透了。

“你怎麼知道的?”何應欽臉色蒼白地看著李正問道。

“掐指一算,盡知天下事!”李正神叨地擺弄著手指頭,神秘兮兮地說道。

“真的是算出來的?”何應欽驚訝道。

“那當然了!”李正煞有介事地說道。

“那你給我算算?”何應欽試探地說道。

“給錢!”李正到不客氣。

“啊?還要錢?多少?”何應欽哭笑不得地說道。

“看著給吧!反正這卦錢給的越多,我看的越準!”李正笑著說道。

“得!我兜裏的都給你吧!”何應欽被李正逗樂了。

何應欽從兜裏掏出一把銀票遞給李正。

李正一看,大約五萬法幣。

李正很不滿意,這法幣再過幾年就不值錢了。

抗日戰爭期間,銀毫、銅元由國家銀行逐漸回收,並印發5角、2角、1角三種鈔票代替銀毫,另鑄造5分、2分、1分三種鎳幣代替銅元,作為輔幣流通。

中原自鑄的銀元極少,隻有清光緒、宣統年間鑄造的1元(俗稱“大銀”)、5角的銀元,由於鑄造的數量不多,在市麵流通的大部分是外國鑄造而輸入的銀元,通稱“大洋”。其中以日本的“龍銀”最多,還有墨西哥的“鷹銀”、英國的“執叉銀”、荷蘭的“婦女執花銀”等外國銀幣。

1911年辛亥革命後,民國成立,逐步收回清光緒、宣統年間鑄造的銀元。

大約在民國七八年間,曾收回民國三年鑄造的袁世凱頭像版的銀元,但不久又以原版鑄造。

1926年北伐後,國民政府建都於南京,由國家銀行改鑄了孫中山頭像版的銀元,其後又鑄出帆船版的銀元。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以後,銀元逐漸由國家銀行回收,印發鈔票(法幣)。

由於物價波動,鈔票一直貶值,起初市場上拒用1元以下的法幣,買賣以5元麵額起碼算,不久以10元麵額起碼算。

到了1945年—1947年間,則以100元、500元、1000元麵額起碼算,數字變化迅速驚人。

1948年初,市場上拒用1000元法幣。不久,1000元、1萬元的法幣也停止使用,交易以4萬元起碼算,法幣喪失幣值,人民對法幣失去信任,美鈔、黃金充斥市場。

國民政府為了挽救財政,開始收集金銀、外幣,管製物價,企圖以政治壓力,使經濟免於崩潰。

1948年8月間,當局宣布發行“關金”,不久,又先後改用銀圓券、金圓券,但是不到兩個月,又告貶值,這兩種券幾乎等於廢紙。

當時物價一日數變,人民生活極端困苦。

到了國軍政府撤離漳州後,金圓券終於完全失效崩潰。

李正收了這些法幣,還得抓緊兌出去,李正嫌麻煩。

“行了,我的好兄弟!我就這麼多錢了了,以咱輛的關係,就別要手表、自行車了!”何應欽苦笑著央求。

“那好吧!看你挺可憐的!我就不要自行車了!”李正這才勉為其難地,給何應欽算了一卦!

當然,隻算以前,不算以後。要是算了以後,何應欽必定會一心一意輔佐大總統。

不過,李正也把何應欽的政治方向有意向八路這邊引,起碼,讓他不要或者少和八路作對。

聽完李正的神算,何應欽傻眼了。太準了!

能不準嗎?有曆史為證!

何應欽是帶著一臉的震撼和滿頭心思回去複命的。

大總統得到確切的消息之後,嚇出一聲冷汗。

還真有毒氣彈和細菌彈?幸虧沒打,這要是打起來,後果不堪設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