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援救東北軍(2 / 3)

山本焦急之中,也不再多想,趕緊派出和談大使,要和李正和談。

李正見到鬼子和談大使,抬腳就踹,要不是本著兩國交兵不斬來使的原則,李正早把鬼子大使大卸八塊了。

和談?開什麼玩笑?小日本馬上就玩完了,還想和談?拿自己當大總統呢?李正生氣。

李正拒絕和談,山本也很無奈。

李正打河南的時候,大總統見有機可乘,立即派國軍主力收服新近被鬼子占去的地盤。但是,和李正所部強勢推進想比,國軍步履維艱。

其實,李正所部八路的戰力和國軍的精銳想比,隻能說,從裝備上不如人家,從戰力上也隻達到持平的標準。畢竟他們不是赤色軍團。但是,八路敢拚,國軍時時刻刻想著怎麼保住自己的小命,如此一來,戰力上,國軍不如八路。這還不是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小鬼子打心眼裏瞧不起國軍,一直以來,國軍在小鬼子眼裏就是東亞病夫,想怎麼欺負就怎麼欺負。即使東亞病夫,病好了,曾經的手下敗將,誰會重視?

小鬼子藐視國軍。

小鬼子不怕國軍,在遇到國軍頑強抵抗的時候,小鬼子就急眼了,小綿羊敢和老狼叫板,老狼豈有不急眼之理?

於是乎,小鬼子開始嚇死手了。

戰鬥激烈。

雙方損失慘重,但是小鬼子優勝一籌。

這檔口,本應支援抗日國軍的援軍,卻推三阻四,遲遲不到位,有的想到位,但是和攔截的鬼子一照麵,就被小鬼子的狠勁嚇得屁滾尿流。沒有援軍,當官的又都勾心鬥角,膽小如鼠,焉有不敗之理。

國軍損失慘重,官兵的士氣也急劇低落。許多官兵都升起厭戰情緒。

再次關鍵時刻,國軍部分指揮軍官未保存自己部隊的實力,防止被同門的部隊蠶食,擅自退卻。直接導致國軍原作戰計劃無法實施。

而有的真心抗日的國軍部隊還在孤軍作戰,後果可想而知。

原東北軍就遇到了這種情況,少帥親帥所部大軍攻打丟失的安徽。本來說好了有國軍的兩個師會從側翼夾擊鬼子。可是當少帥所部進入安徽地界多時,已經拿下幾個城市,正在縱深的時候。久不見側翼之軍。

少帥立即預感到不妙。

少帥令大軍原地固守,立即去電催促,結果得知,國軍兩個師已經被小鬼子打退,國軍兩師早已經退兵不前。

這不坑人嗎?

少帥當時就急出滿嘴火炮,大罵國軍無恥。

其實少帥早就看出來了,國軍壓根就不能東北軍當自己人,苦活累活,危險的活都是東北軍幹,中央軍則跟大爺似的,不但不勞動,還他娘的橫挑鼻子豎挑眼的指手畫腳。

其實自從同意被國軍收編,東北軍的日子就一天比一天難過。少帥早就後悔了。

此時,東北軍已經深入鬼子戰區中心,想退回去,已經不可能了。

國軍側翼之兵撤退,東北軍就成了孤軍,鬼子也不傻,此時不把東北軍包了餃子,更待何時?

於是,東北軍被安徽的鬼子死死困在原地。

少帥仰天長歎:委員長?你可害死我了。

此刻,少帥對大總統的不滿升級,對大總統的和國軍的無能感到無語,傷心透頂。

此時,少帥心腹愛將譚海獻出一記,那就是想河南跑,河南有李正部隊正在屠鬼子,不如向河南突圍,同時,求得李正部隊的幫助。

也沒什麼好的良策,少帥隻得同意。他派譚海親自去河南麵見李正,因為譚海是李正的小弟。

為了讓譚海突圍,少帥挑選一千名精兵,保護譚海突圍。而且,大部隊也給予大力支持,牽製住了過鬼子主力。

李正正在指揮部裏優哉遊哉地喝茶,屬下來報,譚海求見。

李正一愣,他來幹什麼?

李正是譚海的大哥,自然不能不見。

李正見到譚海時,被譚海的形象下了一跳,此時的譚海,蓬頭垢麵,渾身浴血,整個一個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