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民主化的趨勢使城市品牌戰略成為潮流,中國城市的城市化加速發展階段已經到來。城市化帶來的城市環境變遷(如郊區化、城市空心化、環境汙染、精神缺失等)也呼喚城市品牌建設這一創新發展戰略。側耳傾聽,神州大地上熱鬧非凡,而中國城市品牌建設呈現怎樣的現狀,其間會出現怎樣的問題和困境,本章將進行詳細論述。
第一節 全球化背景、民主化思潮與城市化趨勢
一、全球化背景
全球化已經成為一種時代趨勢,它不僅指經濟的全球化,即世界經濟一體化,如大公司的跨國經營、金融的國際化,相互依賴的加深,也包含了政治和文化等更寬泛的含義。如國際幹預的不斷擴大,建立世界新格局的全球戰略,商業文化、大眾文化、消費主義占領文化市場的世界現象,以及社會學家、未來學家們關注的各種全球性問題等。“狹義的‘全球化’是指從孤立地域國家走向國際社會的進程,而廣義的‘全球化’則是指在全球經濟、文化交流日益發展的情況下,世界各國之間的影響、合作、互動日益加強,使得具有共性的文化樣式逐漸普及推廣成為全球通行標準的狀態或趨勢。”[1]
全球化過程是人類曆史中的一個自然過程,全球化社會是整個人類文明的新階段。在這個“地球村”的時代裏,城市發展也進入了新的階段。一些學者提出了世界城市體係、信息網絡城市等理論,強調了城市作為全球經濟活動的重要節點,其聚集、擴散、套牢等經濟效應更加突顯。同時,城市又是政治生活和文化發展的主要舞台和容器。因此,在全球化時代,城市間的競爭將成為國際競爭的焦點。在一個全球化的競技場中,怎樣奪得先機並出奇製勝,是各大小城市急需思考的問題。為此,城市競爭力、城市價值等理念應運而生,並在城市發展戰略實踐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城市品牌戰略即是提升城市競爭力和城市價值的一個創新部分。
二、民主化思潮
不論是在經典現代化理論中,還是在後現代主義思潮中,政治的民主化、權力的分散化、公民的參與性等都被看作是重要的概念。在西方,後福特主義、多元主義、大眾主義等思潮促進了社會的現代化進程,其民主社會也發展到相當階段。在許多發展中國家,民主化思潮以及市民社會也逐漸崛起,城市公民的主人翁意識和參與意識也越來越明顯。
這就為從“城市管理”到“城市治理”的轉型提供了思想基礎。隨著全球化和城市現代化的發展,以公民參與、公私協作為主的城市治理將取代以政府為權力中心的城市建設、城市管理,成為推進城市發展的一個重要而有效的手段。其間的製度創新、協同合作等是值得探討的重要課題,也是城市品牌能夠成功運作的重要保證。
三、城市化趨勢
在中國加入WTO,並逐步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中去的同時,中國城市也進入了一個總體轉型的曆史階段。
2002年底,中國城市化水平達到37%。
根據美國經濟地理學家諾瑟姆的“S”形城市化發展軌跡,城市化水平在30%~70%之間,城市發展呈加速狀態,在50%時加速度達到最高值。中國已經進入了城市化加速發展的階段,並將在未來20年裏發生巨大的社會變遷。在這個過程中,將有5億~7億農村人口以各種方式湧入城市,中國社會即將進入城市社會。而這個趨勢將給中國城市帶來巨大的變革,中國城市必須進行城市戰略定位、城市規劃設計、城市運行管理、城市基礎建設、城市功能開發等方麵的全新轉型,使其盡快消除現階段城市化發展滯後於工業化發展的現象,並與世界接軌,融合到全世界新城市網絡體係中去。城市品牌戰略無疑是實現這一新城市發展目標的一個重要戰略措施,一個成功的城市品牌所產生的各種拉動效應,將給城市帶來難以估計的無形資產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