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十四師兄!我沒事了!咱們抓緊走吧!我也有點餓了。”
靜默了片刻之後,李青童清脆的聲音打破了短暫的寧靜。
“對對對!抓緊走!吃飯去嘍!人以食為天,老鍾我早就餓了!”十二師兄鍾青火急忙喊起來。
眾人就又開始說笑起來,轉回“穀神宮”的中庭,拾級登上“三清殿”前兩丈高的台基,從旁邊的側門,邁進了後院。
後院大小和中庭差不多大小,但布置上和前殿中庭又大不相同。整個後院是青石鋪地,一圈回廊環繞,各種綠樹交掩,奇石異景布局精巧,再加上滿園的綠瓦紅牆,處處有園林氣象。庭院正中有一座高大的“至尊堂”。堂前有長廊橫向伸展,與兩側的回廊相交,視覺上又將後院分成了前後兩座園林。
“五師兄,勞駕你再給講一講這後院的典故?”李青童道,好奇心又起來了。
梁青山又簡要介紹起來:
“這座‘至尊堂’,是雙簷廡殿頂的,麵闊七間,進深三間,乃師尊們在此會客、休息或內習功法之地。前園東西側各有一座單簷側殿,曰‘道堂’,乃講道傳法之地;後園東西兩側也有兩座側殿,曰‘客堂’,乃尊客休息、暫住、習功研法之所。後園的最後麵還有一座外觀與“至尊堂”相似的正殿,曰“熙養堂”,乃師尊們生活、起居或暫住之地。兩側牆院牆上還各有三、四道拱門通向外側的院落。”
好奇的李青童走入右側第一座拱門,看到裏麵是一座帶環形走廊的東西狹長的條形大院,環形走廊上串掛著一圈更小的拱門,個個緊閉。李一童推開第一扇小拱門,看到了一門一窗兩間起脊的青磚紅瓦小房、和門前一個兩三丈見方的小小院落。
“這‘回’形條院是我們山上的弟子們居住生活的地方,每座小院兩間房裏有四張床,住四個人。”五師兄梁青山的聲音倏然從後麵傳來。原來他也跟了過來。
“這座‘回’形大院裏有十六個拱門,也就是有十六個小院,能住六十四個人。”李青童一麵數一麵算,隨口說了出來。
梁青山接到:“正是。”
“我們不就十幾個師兄弟嗎?需要這麼多的房間?”李青童疑問道。
梁青山笑了:“你忘了我們倆人經過‘四大廣場’時、看到演練陣法的那些人嗎?他們都是我們青陽派的弟子,雖然是代培弟子和記名弟子,但是也都需要衣食住行啊!”
“那他們共有多少人?”
“現在是三百多人吧?你上山時看到的隻是其中的一半。”
“原來有這麼多?”
“嗬嗬!這還叫多?我們最多時達到五百多人呢!但現在掌門更重視弟子的精品培養,所以稍稍縮減了些。”
“他們也都是‘青’字輩?”
“他們是普通的俗家弟子,用俗家姓名,不取道名的。大部分人修滿六年後,升不上二階道士但經考校合格的,授予一階道士的道冠和玉璜一枚,就結業下山了。”
“一階道士?回去後有用嗎?”
“當然有用了,我們大華國道儒並舉,在俗界,一階道士和秀才平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