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顧崇易和姚氏都不是那等魯莽衝動之人,為了取得顧崇禮的信任,顧崇易在人前都偽裝的極好,與顧大老爺就像一母同胞的親兄弟一樣,兄友弟恭。
而這也多虧了顧崇易多年的偽裝。
當初他的生母是顧老太爺的貴妾,也是投奔老太太的遠房侄女,兩人青梅竹馬,表兄表妹感情親密。這位貴妾就仗著顧老太爺的寵愛,多次挑釁嫡妻的威嚴。
原本因為長輩的恩怨,身為顧老太爺寵愛的庶子,顧崇易與顧崇禮的關係就算不成仇人,也好不到哪裏才是。
但顧崇易與他那空有野心,卻沒什麼心機的生母不同,他天生心竅就像多生了一竅似的,知道自己的父親就算寵愛自己,但卻也看重嫡子,畢竟嫡妻的娘家家世不錯,而貴妾的娘家隻是個破落戶。
因此顧崇易從小就是一個表麵尊敬嫡母,尊敬嫡兄的老實庶子,那老實的偽裝就一直掛了這麼多年,就連他自己也習慣。
而顧崇禮娶的妻子姚氏也不是善茬。她娘家就是富商,她從小就對商人之間的算計與你來我往耳濡目染。商人重利,姚氏從嫁進顧家起,就覬覦顧家大房的家業。
當年,方氏生了顧寧後,身體就一直不好,姚氏就趁機提出幫大房管家的建議。顧崇禮的公務繁忙,又實在憂心妻子的身體,因此顧崇禮考慮了一下就答應了。不過卻是讓姚氏協助繼母周氏管家,理由是不好太過讓弟妹操勞,畢竟姚氏也要管二房。
方氏死後,顧寧就成了一個沒娘的孩子,而周氏又是不怎麼管事的人,姚氏又趁機接了教養顧寧的擔子。不過因為顧崇禮在,姚氏不好做得太明顯,但顧寧也被她教的清高善良,空有才名,不通庶務。
不像顧瀾,從懂事起,就被姚氏帶在身邊,如今管起家來,丫鬟婆子等閑也不敢欺瞞她。
不過後來顧崇禮納了季姨娘,隨後又生了兒子,姚氏就將管家的權力交還回去了。
而季姨娘一向對方氏忠心耿耿,即使生下大房唯一的繼承人,也沒有異心。她身為方氏以前的大丫鬟,想的比主子多。丫鬟小廝之間還因為一點小利益勾心鬥角,就算姚氏裝的再像,她心裏也一直沒有放下提防。
因此等顧寧出了孝,她就向顧崇禮提出讓顧寧管家的建議。而顧崇禮想著女兒已經十一歲了,再過四年就及笄了,別家的女孩也早就開始跟著母親學管家了,憐惜還不及,那會不同意。
想到這裏,姚氏就恨得牙癢癢。對於季姨娘,她一直是嫉恨在心的。姚氏覺得季氏果然是丫鬟出身,上不得台麵,那麼大的家業放在麵前,也不敢去爭,要不然她就能把大房的水攪得更渾了。
不過想到顧寧被自己挑撥著與父親不和,甚至嫉恨季姨娘,姚氏就十分得意。
饒是你再忠心要怎麼樣,人家也不稀罕你的真心。
聽到女兒的問題,姚氏撫摸著女兒的鬢角,不答反問:“元娘,如果你是顧寧,你是選擇去討好自己的父親,還是去討好祖母?”
顧瀾當然是選擇討好大伯,畢竟大伯才是大房的當家人。即使祖母名義上管著大房中饋又怎麼樣,當初就不受寵,如今身下也隻有姑姑一個女兒,哪裏值得她去討好。
想明白這些,顧瀾就明白母親的意思了,“母親,你的意思是說,顧寧這丫頭愚不可及,不值得我們多花什麼心思,我們在意的應該是大伯,或者是大伯的兒子安哥兒。”
姚氏欣慰女兒的聰明,繼續淳淳教導:“顧寧最大的依仗就是你的大伯,隻要挑撥著她與你大伯不親,她就沒什麼好值得你顧忌的。再來,她和你不同,她就算再有美貌,再有才名又如何。娶妻娶賢,婦容功德,金陵的名門世家是不會娶她這樣的喪婦長女回去做宗婦的。”
“而且”姚氏貼近顧瀾的耳朵低聲道:“如果你大伯不幸出了意外,她一介孤女,就更是隻能任由我們拿捏了。到時候,元娘,你就是金陵顧氏最優秀的姑娘,母親會為你和大哥好好謀一番前程。”
顧瀾聽著姚氏語氣中的狠厲,心髒緊張地一跳,眼睛卻一亮,她抓著姚氏的雙手,問道:“母親,你的意思是?”
是她想的那樣嗎?大伯這番進京會出意外……
姚氏笑著拍拍顧瀾的手,點頭肯定了她的猜想。
顧瀾又是驚喜,又是緊張,緊張父母的謀算會落空。
不過她知道父母一向聰明,也就是說,以後顧家再也沒有人能壓到她頭上了,而驕傲的顧寧以後就像零落成泥的殘花一樣任由她踐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