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狡黠(1 / 2)

顧崇禮看著褚世子離開的背影,感慨道 :“沒想到能在這裏遇到褚世子。”

這次他欠了對方一個救命之恩,以後對方有什麼差遣,他也不好拒絕了。

想到永晉帝與燕北靖王府之間的微妙關係,顧崇禮眉宇就添上幾分憂慮。

顧寧見父親看著褚世子的背影出神,自然明白他在擔心什麼。

當初太祖與第一代靖王一同打天下,在四大世家的輔佐下,成功推翻了前朝,並改國號為乾。先代靖王與太祖是同胞兄弟,太祖感念胞弟的輔佐,在論功行賞時,賜封胞弟為靖王,並將燕北七州賜封為靖王的番地。

靖,取平定、安定之意,可見太祖對先代靖王的信任。

自太祖以來,朝廷與燕北的關係還算和睦。

太祖文功武治,開創盛世,之後曆代皇帝雖不如太祖,但也算賢明,因此大乾朝一直國力強盛,享受各小國朝貢,百姓也安居樂業。

在這種情況之下,大乾與外夷一直保持著友好的關係,負責鎮守邊疆的燕北靖王府自然也無突出功勞。

但先帝期間,太子早逝,幾個皇子都十分出色,誰也不肯屈居人下,東宮遲遲未立。越到後期,奪嫡越激烈,好幾個皇子因此折損,或因為被先帝厭棄而被廢。

到了最後,先帝年老力不從心,欲選繼承人時,才發現幾個兒子都被鬥倒了,竟無人可選。

這時候,一直因為身份不高,生母隻是小小宮女而幾乎沒有繼位可能的十一皇子才被先帝注意。

先帝也許是厭棄了爭鬥,就把看起來老實平庸的十一皇子立為太子,也就是如今的永晉帝。

當今聖上雖治國能力平庸,卻因為自身經曆的原因好猜忌,多疑,因此改曆代重武將慣例,開始重文臣,輕武將,收歸兵權,朝廷與燕北的關係也開始微妙起來。

而永晉三年,西北匈奴進犯大乾,來勢洶洶,一度要攻入京師,永晉帝就以南巡為借口,逃出京城,並將素有江南第一州之稱,戰略位置十分重要的金陵作為臨時的行在。

而這時候,年輕的靖王褚晟臨危受命,力挽狂瀾,用兵如神,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將匈奴趕出邊境,兩國停戰,簽訂和書,百姓歡呼雀躍,視靖王為戰神。

經此一戰,靖王的威望在燕北將士裏麵越來越高,朝廷也開始幹預不了燕北的軍務。

功高蓋主,曆來是皇帝的大忌。

永晉帝對靖王有所顧忌,因此即使大乾與匈奴停戰,他也沒有回京城,而是將金陵設為陪都。

直到永晉六年,靖王世子褚明淵被永晉帝以“想念侄子”的借口,接來身邊陪駕,實質上當做質子,永晉帝才遷回京城。

隻不過因為各種原因,永晉帝每年暑熱的時候仍然會到金陵避暑,因此直到今日,金陵也還保持著一個虛的朝廷班子。

金陵也因此被百姓戲稱為“南都城”。

如今燕北與京城也不過隔著幾個州,靖王還擁有二十萬兵馬,兵強馬壯,一旦靖王謀反,可謂長驅直下,到時候京城就危矣。

隻是對於顧寧來說,誰坐上那個位置也與她無關,況且因為經曆了前世被貶為妾的事,她對褚氏皇子皇孫行事霸道的作風深惡痛絕,這一世她隻想守護這個家,並不想卷入朝廷鬥爭的漩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