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引子·謀勢(1 / 1)

兩千多年前,中國正處於春秋戰國的戰亂之中,當時的軍事家孫武在《孫子兵法》中用整整一篇講“勢”,其中的精髓濃縮在這幾句話中:善於指揮作戰的人,總是能夠利用和創造必勝的態勢,而從不對部屬求全責備。這就像將圓石在萬丈高山上轉動一樣,隨時可以翻滾而下,其能量不可抵擋,無堅不摧;這就像激流飛下,能夠衝走石頭,正是由於迅猛的水勢所為,這就是所謂的“勢”——一切有利因素表現出來的必勝趨向,所以成語中有“勢不可擋”一說。

於汝民十分重視對“勢”的思考。在港口業的風雲變幻中,他把孫武這些話玩味再三,逐漸體會到了“謀勢”這一戰略思想。

今天的企業都喜歡講戰略,戰略也很容易變成一個讓人熱血沸騰的目標,可是戰略的邏輯起點在哪裏?是資金、技術、人才、客戶?顯然這些都很重要,但它們不能成為製定戰略的出發點,因為戰略不是一廂情願的理想,戰略是連接企業和市場的橋梁。

從天津港的發展實踐中,可以看出其戰略的出發點應該是“大勢”和“潮流”。他們認為“勢”之於企業,無非五個方麵:一是內勢,即企業內在品質,如資產實力、技術水平、人員素質、管理機製、企業凝聚力等等;二是外勢,即企業外向姿態,如品牌價值、營銷網絡、公共關係、專利壟斷、信用水準等等;三是時勢,即宏觀經濟動態,如國內外政治財經風雲、地方政策法規導向等等;四是趨勢,即需求狀況及其變化,如消費熱點、流行時尚、行業動態、市場潛力等等;五是局勢,即市場競爭形勢,如供需矛盾、對手實力、競爭手段、資源分配、企業聯盟等等。全麵把握這五方麵的情況,是對形勢作出正確判斷的主要依據。

企業隻有看清了周圍的“勢”,戰略才會有方向,可實施。我們看到,企業的經營,在於謀勢;機遇的獲得,在於謀勢;決策的正確,在於謀勢。所以,成功的企業往往高築競爭平台,占據製高點,他們不斷探索如何獲取持久的優勢,如何使自己與對手相比鶴立雞群,如何通過集聚戰略選擇細分市場。雖然路徑不同,但都是為了擺脫血腥的價格戰,駛入市場的“新藍海”,保持競爭的有利態勢。

也正是因為如此,這些年天津港一直在戰略規劃方麵全力抓三件大事:第一件是抓港口的深水化、專業化、現代化建設,馬不停蹄地實施深水航道建設,新建與改造了一批專業化、大型化、現代化泊位。第二件是抓港口功能拓展、發展空間拓展,擴大了北疆港區和南疆港區,配套建設了北疆集裝箱物流中心和南疆散貨物流中心;辟建了東疆港區,初步形成了碼頭作業區、物流加工區、港口綜合配套服務區三大區域,正在努力發展集裝箱碼頭裝卸、物流加工、商務貿易、生活居住、休閑旅遊等五大功能;開發建設臨港產業區,建設重裝備製造基地和海河以南又一新港區,為濱海新區形成臨港產業集群創造條件。第三件是抓港口產業發展規劃,提出了從“四大貨類”(集裝箱、煤炭、石油、礦石)向“四大產業”(港口裝卸業、國際物流業、港口地產業、港口綜合服務業)轉變的戰略構想。

可以說,正是因為這三件大事,天津港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正是因為這三件大事,天津港的領導班子被員工稱為是一個開明而有決斷力的領導團隊;或許也正是因為這三件大事,我們才明白為什麼2008年1月27日晚,於汝民獲得了“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提名獎”,使得天津企業家的身影第一次入圍這個被稱為中國經濟領域最具權威性的榜單。為什麼在2007年1月29日,中國國際海運網與大連海事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聯合評出的“2006中國港口十大風雲人物”中,於汝民被譽為中國港口管理界最具深邃思想的“戰略家”。

這足以說明,一個精明、成熟的領導者就像一個高明的棋手,不僅善於“謀子”,更善於“謀勢”,站得高,看得遠,所謂“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識時務者為俊傑”,而我們說,天津港的領導團隊不僅善於“識時務”,更善於“謀時勢”。

對話中,當於汝民如數家珍似地一一列舉建成的南疆散貨物流中心和北疆集裝箱物流中心及正在建設的東疆港區、臨港產業區時,透過那種自信、果敢、睿智的眼神,我們感覺到一個現代化、規模化、國際化的世界一流大港正一步步呈現在世人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