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把短板加長和揚長避短(1 / 3)

我們來談談戰略規劃的第二個方麵——對自身的判斷。據我所知,青島港、寧波港的自然條件都比天津港優越,特別是在自然岸線和水深方麵。天津港是人工港,現有的自然資源能不能支撐世界一流大港的定位?

於汝民:剛才我說評估自身資源,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找出自身資源和戰略目標之間的差距,然後去解決這個差距。這是因為,如果不解決差距,很可能你的優勢就發揮不出來。這就是木桶理論所說的短板問題——木桶的容積不是由最長板決定的,而是由最短板決定的。所以,你必須解決“短板”。天津港是一個人工港,上個世紀80年代就有專家認為天津港不可能成為深水港,因為人工港總要清淤。這確實是妨礙天津港成為世界一流大港的“短板”。

客觀地說,天津港在建國之初隻是渤海灣西部鹽堿灘上的一個小人工港,1952年重新開港時,當年吞吐量僅為74萬噸、全港陸域麵積僅為0.18平方公裏、僅有2000餘米岸線、5個年久失修的5000噸級碼頭。天津港雖然港口腹地廣闊,但也麵臨著強勁的對手。2005年,《二十一世紀經濟報道》的一篇文章曾經指出了天津港的競爭劣勢,這篇文章稱:“天津港的主要腹地京津冀地區,2003年GDP合計約為1.2萬億元,進出口額約為1066億美元。青島港的腹地主要是山東,2003年GDP超過1.2萬億元,進出口額為446億美元。大連港的腹地主要是黑、吉、遼三省,2003年GDP接近1.3萬億元,進出口額約為379億美元。從開發空間來看,青島港海岸線為730公裏,大連港為1906公裏,天津港僅為153公裏,且可開發利用的海岸不足30%。天津港現有通航能力尚未達到15萬噸級,而國際航運業的幹、液體散貨主流船型噸位都要求在20萬噸以上。”這篇文章確實指出了天津港存在的一些不足,也就是我們的“短板”。但是,我們認為有“短板”並不可怕。隻要我們知道“短板”在哪裏,把它補上就是了。

同時,“短板”和“長板”也是相對的概念。自然條件不足是人工港的“短板”,但是另一方麵,人工港具有很強的可開發性和可規劃性。天津港的主要不足是水深和岸線,但是一旦這兩個“短板”被突破了,我們反而顯示出在港區空間布局和資源規模化、集約化利用上更大的靈活性,就擁有了一個新的“長板”。我們看到,天津港一直在努力補上這個短板。1998年,你們通過調研和對淤泥成因進行詳細分析之後,認為把天津港變為深水港是有把握的。從那一年開始,天津港樹立了發展深水港的決心,並在幾年之內將其變成了現實。這些年,天津港連續不斷地實行深水化,從2002年建成10萬噸級航道開始,到2007年底30萬噸級的船舶可以進出天津港,並且現在還在進行更深、更寬的航道建設。可以說,在世界人工港的發展曆史中,天津港的水深是發展最快的!在中國,沒有任何一個港口在這麼連續地實施深水化戰略。

於汝民:是的。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不解決“短板”問題是不行的,僅僅解決短板補長是不夠的,我們還必須要解決“短板”變“長板”的問題。我們的思路不是把“長板”鋸下來補到“短板”上去,而是把“短板”拉長,使其變成長板,這樣就最大程度地增加了桶的容量。既然天津港的“短板”是人工港,需要實現深水化,那麼隻要我們在實施深水化航道建設的過程中,把工程棄土用來填海造陸,不斷拓展港口的發展空間,這不就是把“短板拉長”變成“長板”了嗎?如果你現在問我天津港最大的優勢是什麼?我可以告訴你,就是天津港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將來天津港的陸域可達到220平方公裏,世界上有幾個港口能夠與之相比?東疆港區的建設是“短板”變“長板”的案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