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發現,你們對天津港勞務員工問題的調查是從2005年初的一件小事開始的。當時,專門向天津港輸出勞務員工的港口勞務公司,因為少退了勞務員工的押金,引起了一批勞務員工的強烈不滿,最後導致了集體曠工。照理說,這件事情是因為勞務輸出公司處理問題不當而引起的,跟天津港沒有什麼關係,可你卻非常重視。事後,你提出來,要對天津港農民勞務員工現有的思想狀況、待遇問題,以及他們的日常管理問題,做一個全麵的調查分析。2005年3月,天津港農民勞務員工調研組成立,在當時多數人都對這件小事不以為然的情況下,你為什麼要下如此大的力氣去關注勞務員工問題呢?
於汝民:從大的方麵說,農民問題始終是中國的大問題。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爆發過700多次農民起義。農民問題解決不好,國家就不可能長治久安。從天津港自身來講,勞務員工越來越多,已經占到了員工總數的一半,成為企業生產建設的主力軍。如果勞務員工出了問題,人心就會散;人心一散,士氣就會低落;士氣一低落,基層生產活動就會受影響。這樣一來,整個企業的根基就不穩了。這就像蓋房子,地基不牢,房子就會塌掉。所以,勞務員工問題解決不好,企業遲早會出事。在企業中勞務員工是弱勢群體,有人忽視弱勢群體。我認為不論在社會上還是在企業內,都不能忽視弱勢群體,弱勢群體穩定了,社會才能穩定,企業才能穩定。所以,為了有效地維護勞務員工隊伍的穩定,我們專門做了一個調研。我們知道,這次調研很重要的一個成果就是促成了《關於新形勢下加強勞務員工隊伍建設和管理的若幹意見》(以下簡稱“若幹意見”)的出台。
雖說現在看來,大家都對這個決定的正確性深信不疑,可在當時,很多人是不理解的。當時,有的人認為:“調研報告完成了,這項工作也就已經完成了。”可你卻認為不行,還在會上說:“調研完了,就算完事了嗎?這個東西最多算一個建議,大家做和不做都可以,力度不夠,你們一定要召集有關部門,黨政工齊抓共管,形成一個天津港對加強勞務員工管理工作的若幹意見,要各部門、各單位按照我們的文件去落實,認真的去抓,抓到實處。”於是,“若幹意見”就在這種背景下出台了。
可以說,如果不是你執著的堅持,可能這個文件至少不會出那麼快,你當時堅持的動力是什麼?
於汝民:其實,不管是黨和國家近年來出台的一係列政策,如勞務員工的勞動合同、工資待遇、勞動保護、子女入學等問題,還是天津港製定的“若幹意見”,都體現了同一個道理:關愛勞務員工,要落在實處。隻有多為勞務員工辦幾件實在事,才能得民心,順民意,才能激勵他們幹出一流業績。所以,我們做調研,不但要調查結果,更要對調查出來的問題加以解決。於汝民對《關於農民勞務工問題的調查報告》做出批示當時,調查組除了到港區基層單位調查之外,還專門走訪了各個勞務員工來源地,如山東、河北等地,跟當地政府交流了勞務員工管理的一些問題。這些地方的農民生活大多不是很富裕,所以很多人對來之不易的工作機會倍加珍惜。當地甚至有人提出這樣一個口號來:“一人到天津港工作,就全家脫貧”。所以,調查組認識到,勞務員工對天津港的工資待遇實際上是比較滿意的。他們在天津港工作,雖然工資待遇不如正式員工高,但是,對於當地來說,已經是非常不錯的了。問題主要出在管理體製上,包括發展通道、身份管理等等。那麼,你們在“若幹意見”裏是怎麼解決這些問題的?我們知道,天津港對勞務員工的管理原則是“四個一樣”——政治上一樣平等、工作上一樣要求、管理上一樣嚴格、生活上一樣關心,這個管理原則在“若幹意見”裏有體現嗎?
於汝民:這個文件帶有全麵性和係統性,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一個綱領性的文件。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在這份文件裏提出了一個比較完整的,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政策框架,那就是“四個一樣”的二十八字方針。即“政治上一樣平等、工作上一樣要求、管理上一樣嚴格、生活上一樣關心”,這些基本原則在今後很長一段時期都是有效的。
除了總的方針外,“若幹意見”中有很多內容都是為了解決勞務員工各個方麵的具體問題的。比如說,勞務員工這麼大的一個群體,“人多”但不“勢眾”。他們在勞動力市場上討價還價的能力並不高。所以在起草文件的過程中,大家有一條非常明確的思路,就是要提高勞務員工的組織化程度。通過黨、團、工會等組織反映他們的要求,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所以,在這份文件裏,我們按照“四個一樣”的原則,明確規定了對勞務員工黨、政、工、團工作的要點,主要解決對勞務員工的組織管理、黨組織建設等方麵的問題,保障勞務員工的合法權益。此外,針對生活問題、工作環境問題、培訓問題、工資問題、用工體製問題等等,我們在過去那些政策措施的基礎上又把它係統化,而且更有前瞻性,從物質與精神兩個方麵加強對勞務員工的關愛,為勞務員工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讓他們融入天津港。我們在了解“若幹意見”的過程當中,有一些疑慮,就是我們很多好的政策往往是停留在文件上,停留在層層會議的傳達過程當中,勞務員工的權益受到損害以後,怎麼能夠用這些政策去保護他們的權益?如果把“若幹意見”中一係列的政策比作一條條金牌令的話,是否真能見到很大的、讓勞務員工感到滿意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