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學者讀《論語》的很多,大家大多各依所好,各取所需,切入的角度也各不相同,但不外乎三個角度: 文學、史學和哲學。我讀《論語》多年,總想讀出一些與他人不一樣的東西來,這也緣於我多年從事管理學研究之故,因此,如何將《論語》中的思想運用到當下的企業管理之中,便成了我最為關注的問題。
在我看來,《論語》本質上是一部政治思想著作,也許從表麵上看它是一部記錄孔子與其眾多弟子言行的書,但是他們的言行之中總是折射出諸多的政治管理思想。而我的工作則集中於將這些政治思想轉化為當下的企業管理思想,這便是《〈論語〉管理日誌》的由來。
當然,我知道這本單薄的書遠遠無法解決這一問題,因此,請讀者將《〈論語〉管理日誌》視為我研究《論語》與管理的起點。
在研究過程之中,我遭到了很多人的排斥和反對,他們認為《論語》中的思想早已過時,根本不適用於當下。這令我無法接受,我相信梁啟超的說法:“很多學說是沒有時代性的約束的。”《論語》便是其中之一,相信誰也不會反對仁、義、禮、智、信在當下的重要性,更不會否定道德的價值和意義。
宋代名臣趙普說“半部《論語》治天下”,這或許有些誇張,但是我相信當下的管理者一旦認真研讀《論語》,那麼管理好自己的企業是不成問題的。
事實上,近年來,我在研究中國式管理的本質時,便已經發現了《論語》在其中所承擔的重要價值,可以說沒有《論語》,中國式管理就失去了源頭。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至今尚未有任何一位管理學者係統、全麵地對《論語》進行過解讀,更不用說從中總結出一套適合於當今的管理體係和思想。倒是一些國外的學者例如維爾納·施萬費爾德等卻寫出了一些著作,不知道這是否足以令國內的管理學者們感到汗顏?
《〈論語〉管理日誌》隻是一本散記式的管理類書籍,它致力於將《論語》中的思想轉化為切實可行的、有用的指導思想。我知道我能做的隻是盡力而為,至於結果如何,留給讀者們去評判吧!
言多必失,就此擱筆了!
邵雨
冬日於木瀆